活动预告
黄发有、孙书文、铁流、赵方新:
英雄和乳娘:留在大地上的芬芳


活动信息
英雄和乳娘:留在大地上的芬芳
铁流、赵方新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2年7月17日(周日)14:30—16:30
活动嘉宾
黄发有、孙书文、铁流、赵方新
线下报名方式
1. 济南新华书店会员可直接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2. 非会员需关注“济南新华书店”微信公众号-“查询”-“注册”后再扫码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线上观看直播

活动预告
《烈火芳菲》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谱写了胶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动人篇章。
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周旋,秘密建立联络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埋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一方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他们义无反顾、不惧牺牲。
在战场的后方,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不直接参与战争,却以秘密的方式,接过重托,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甘醇的乳汁养育了一千多名革命者的后代。她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
这是一段隐秘的家国往事,也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国家记忆。本书作者踏访各地,以朴实真挚的笔触,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弘的军民壮歌,刻画了一幅感天动地的乳娘群像。
7月17日(周日)下午14:30,著名评论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以及《烈火芳菲》作者铁流、赵方新,将做客山东书城,带您走近这段隐秘的历史真相。
嘉宾简介

黄发有,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传媒、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网络文学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等人才计划,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齐鲁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等科研项目。著有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散文集《客家漫步》等十余种。

孙书文,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文艺学、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会长,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
致力于文艺基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数字艺术、文艺理论批评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专著《文学张力: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文学与革命》《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合著)等著作12部,在《文学评论》《文史哲》《人民日报》《文艺报》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融入相关研究,主持“中华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传承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齐鲁艺术文化精神研究”山东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网络文艺研究”国家艺术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等项目。论文《主旋律影视的大众文化认同——论“赵冬苓编剧”》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论文《“深入生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键词研究》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另获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奖励。

铁流,1967年10月生,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齐鲁文化名家。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总冠军、《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作品奖、泰山文艺奖等多种奖项。著有《靠山》《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支书与他的村庄》《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一个村庄的抗战血书》、中篇小说《槐香》等。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当代》《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根据获奖作品改编的电影《大火种》等已在全国院线上映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和各种年度选本转载。

赵方新,1970年生,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就职于山东省齐河县文联。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浴火乡村》《中国农民书》《中国老兵安魂曲》《血砺忠诚》等,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江南》《北京文学》等,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曾获山东省第三届、五届泰山文艺奖,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相关图书

《烈火芳菲》
铁流 赵方新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烈火芳菲》是著名作家铁流和赵方新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积数年之功,爬梳史料,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谱写了胶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动人篇章。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周旋,秘密建立联络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埋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一方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他们义无反顾、不惧牺牲。基层党员感人至深的革命斗争事迹,彰显了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
在战场的后方,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不直接参与战争,却以秘密的方式,接过重托,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甘醇的乳汁养育了一千多名革命者的后代,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承受了深重的苦难。她们大多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的年纪,如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她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多少年来,她们始终保守着这个秘密。这是一段隐秘的家国往事,也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国家记忆。本书作者踏访各地,寻找这些故事的原型,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塑造了这群感人至深的女性形象。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