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寺的传说
文/李培梅
白马寺,原名资庆释迦院。建于汉朝,改建于唐朝,称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冠山东南十里,北靠东盘村,东邻盘龙河,南靠丁庄村。
却说玄宗皇帝在夜间做梦,梦中有一白马驮着僧人,从东海之滨飞驰而来。僧人手拿一素笺,朦胧中送到玄宗手上,说道:“我是东海释迦院一僧人,奉师命送信,任务完成,返回复命。”玄宗醒后看看 哪有什么僧人,原是南柯一梦。
次日早朝,玄宗发现龙案上果然有一封信。看罢便对大臣道:“夜间朕梦一僧人,骑白马送朕一信,上写十二字‘纳贤良,顺民心,勤从政,天下盛。’各位爱卿说说,是为何意?”
众大臣道:“这是上帝赐给您的从政之道,一马腾飞引发万马奔腾,是吉祥征兆。陛下照此行事,定会天下大治,国富民强,民心安定,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皇帝大喜,便按照信上旨意,勤政治国,一心为民。玄宗十分开明,非常勤政。他采纳大臣建议,广招天下名人良将,大赦天下,开垦良田,兴修水利,安邦治国。一时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唐朝形势好转,进入贞观后的全盛时期。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成为当时国际上最强盛的国家。
出现这样的局势,玄宗皇帝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梦中白马和僧人的功劳。便令罗成的后裔罗胜功专程去东海,在资庆释迦院,按照梦中情景,重建寺庙,名为白马寺 。
罗胜功从京城调集能工巧匠,加快施工,三年后寺内焕然一新。寺院雕塑,百马成群,驰骋云中,跃跃欲飞,好像在空中飞行,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百马姿态各异,寺内花园天井,凉亭水榭,珍树奇花,小路幽径。布局合理,远近闻名。寺内石鼓、石桌、石凳、石马、石猴、石龙,雕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玄宗皇帝听说寺庙建成,便携带杨贵妃一起游泰山,走曲阜,过茅河,一路南下。来到冠山,观看仙人洞。然后来到白马寺,拜祭寺内观音罗汉,以求上天保佑唐朝兴盛。
经过改建,新雕塑的十八尊罗汉,灵光闪闪,金碧辉煌。鲜花野草,行云流水,竹林树木,春光悠悠,鸟语花香。
玄宗十分高兴,又仔细观看了雕刻和画廊。雕刻的石龙、石马,龙腾虎跃,放射出金色光芒。玄宗围绕山水画廊看了一圈,连连点头称好。对寺内景点设置和山水走向、房屋结构等都十分满意,唯独看到白马寺上面的匾额题字应为“白马寺”,却刻成“百马寺”,皇帝十分诧异,问陪同的长老道:“是怎么回事,白字怎么多了一横?”
长老诚惶诚恐地说道:“吾皇万岁,刻字时征求意见,贫道以为是皇上让文武百官圆梦,应是百马腾飞或万马奔腾,才能体现皇帝雄心大计,有了万马奔腾的局面,国家才能兴盛。是我领会错了,怕白字不吉利,改成百字。老衲一时犯浑,罪当殊死,请求皇帝赦免罪责。”
听到长老自责,玄宗皇帝随和说道:“你一番好意,免除死罪,把字纠过来,朕赦你无罪。”于是长老命僧人把百字上面磨掉一横,成白马寺。
回宫以后,皇帝和杨贵妃终日花天酒地,沉溺在卿卿我我的糜烂生活中,不理朝政,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兴盛的唐朝走上下坡路,逐渐走向衰亡。虽然唐玄宗是败在杨贵妃和奸臣杨国忠、李林甫手中,但他把百马寺去掉一横,就是去掉了一个首领,去掉一个兴盛的时期。
长老说在百字上面去掉一横,是一不祥凶兆。横是代表国家命脉。横是经济流通杠杆,是政通人和的关键。是江河畅通市场繁荣的象征。有横才能有竖,有竖(数)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昌盛。
‘一’是代表数字始祖,没有‘一’便没有后面变数。皇帝是一统天下的关键,百字少了头,意味着有生命危险。去掉一统天下的皇帝,失去国家支柱,失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停止前进就意味着倒退。因此唐玄宗由昌盛到衰亡,是他咎由自取。
清朝末年,白马寺窝藏土匪,被地方政府剿灭,和尚僧人全部解散。如今在白马寺遗留的断碑,记载了皇帝南下时间,以及元代僧人第六次立碑日期。


作者简介:李培梅,1952年8月生,临沭县玉山镇东盘村人。1972年12月参军,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一〇二团三连战士、炊事班班长等职。1974年随军出国老挝,1976年回国并退伍,创办山东宝田石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自筹资金,建成冠山、玉圣园旅游区,成为临沂市著名旅游景点,被国家旅游局命为“AAAA”级景区。

编辑制作:杜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