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19年夏,西泠印社理事、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应楹联家张桂守先生之邀,为福建宁德百丈龙潭景观,建“龙王宫”题写门楣匾额。每年逢农历六月十一日(公历7月9日)“龙王诞日”(传说龙王生日),该地隆重举办精彩纷呈的民俗祭祀活动。
今年“龙王诞日”,张桂守先生又特意将“龙王宫”及匾额拍下,连同他撰写的《走进福建宁德百丈龙潭》一并寄给韩先生,体现二位先生的长久友情。 现编辑成链接,供大家共同分享!

走进福建宁德百丈龙潭
张桂守
百丈龙潭,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百丈村,但观景的最佳位置在百丈山峰的“龙王亭”。隔溪相望的地界属福州市罗源县中房乡交溪寺。交溪峰峦叠嶂,烟波浩渺,幽谷深涧,怪石嶙峋,峭壁山崖,如同仙境。泻出瀑布,气势恢宏,从天而降,飞流直下“百丈龙潭”。自古为百姓祝福祈雨圣地,以其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让人叹为观止,吸引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篇佳作。
“山河大地,海晏河清”,每逢农历六月十一日,传说是龙王的生日,“龙王诞”,是地方民俗精彩纷呈活动。四面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觐,热闹非凡。祈福祝愿,太平盛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泽绵长,六时吉祥!
山门,始建于2015年,为三开间,双坡顶。上方悬匾额“百丈龙潭公园”,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直书法协会副主席刘云鹤题写。 两边石抱柱一副楹联曰:
百丈深潭,从瑶池溢出;
四时嘉雨,应龙德飘来。
这一副楹联是原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撰,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部主任,现为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邹德忠书。
龙王宮,坐南朝北,依山就势。始建于2019年,重檐歇山顶,三进,三开间,由戏台等构成,布局严整,轴线分明,左右对称,雕梁画栋,斗拱飞檐,装饰华丽,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悬挂匾额“龙王宮”,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冷印社理事、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题写。
大门,两边一副楹联是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撰、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卢中南书:
龙气腾腾,行云施雨呈膏泽;
光华灿灿,观瀑临泉焕帔霞。

龙王亭,坐落于百丈山的山峰之上。宋宝祐四年(1256)丁大全主簿奏请理宗封百丈龙为王,并赐建,清同治九年(1870)黄国培重建。后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风吹雨打日晒,倒塌,旧遗址有一块,气势磅礴,刚劲有力的魏碑书法碑刻,文曰:“灵昭昭也”,是清同治九年黄国培县事题写。

“灵昭昭也”:语出:韩愈《获麟解》文,上款: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四日城乡老告旱恭诣,下款:龙潭祷雨,随祷随下,镌此志异,署宁德县事黄国培敬立。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咏于《诗》②,书于《春秋》③,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④,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⑤,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⑥;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则谓其不祥也亦宜。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灵:灵异祥瑞之意。②咏于《诗》:《诗经·国风》有《麟之趾》篇。③书于《春秋》:指《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后来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成为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④畜:饲养。⑤不类:不像,不类似。⑥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长毛。

2009年4月14日,在遗址上重建了“龙王亭”为六柱,采用圆形大理石柱,仿明清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古朴典雅,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登亭远眺,一揽百丈风云,尽收交溪美景。“龙王亭”,三字, 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长子林筱之八十有一题写。

石柱一副楹联,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书:
龙从百丈潭中起;
雨向九重天上来。
该联句,是宁德主簿丁大全于宋宝祐四年撰,后被清代楹联家梁章钜、梁拱辰编入《楹联续话》。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