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患情缘
文/何华晃

“叶氏姊妹牙科”,一个温馨的名字,一块五邑侨乡响当当的金色招牌。院长叶颖仪女士,像一朵娇艳的玫瑰花,带领她的医疗团队,在侨乡灿烂绽放……
与这家牙科医院结缘,始于八十年代吧。八十年代,我从乡镇调到县城工作,从海内外朋友口中,开始了解这所在五邑侨乡颇有名气的,由叶氏姊妹创立的牙科医院。一些海外华侨,托我联系,慕名而来求诊问医。我的兄弟,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和同事,都来这里整过牙,留下美好的记忆。
过去我到“叶氏姊妹牙科”,只是陪人,不是患者,一直兴幸自己还有一副鲍鱼照食,龙虾照吃,糕蟹照齿的好牙齿。但好景不长,乐极生悲。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奔七十的路途上,明显感到各种器官的老化,下还有力,可以散步,但上开始冇牙。十年前,陪人整牙的我,成了患者。在姊妹牙科医院剥了几只烂牙,用搭桥的办法,按上磁牙。十多年来,喜欢美食的我,继续享受口福。但十多年后奔八十的我,牙齿却全面沦陷了,如诗人白居易一首诗所描绘的:“……可怜八九,齿堕双眸昏。
过去,对“上冇牙下冇力”这句对老年人调侃的话,体会不深,如今,真的领教了。牙齿,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享受生活的重要保证。这话,叶院长曾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我们这些老朋友。叶院长,市政协委员,女企业家,台山市女企业联谊会副会长,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各种光环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对上门求医的患者,她总是笑脸相迎,循循善诱,以一流!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的咨询。人说,在商言商,商人重利不重情,而她和她的团队把患者利益放首位,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方案。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烂牙坏牙不断扩张。2021年2月,经叶院长反复动员引导,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我第二次以患者身份来到我和周围朋友信得过的“叶氏姊妹牙科”,接受她们的疗牙手术。这回不是简单的传统技术治理,而是先进技术的种牙。种牙,曾经是患者不可思议的新事物,但今天的五邑侨乡,已是很普通的技术。给我做手术的刘志强医师,仅40岁,但医疗水平和种牙实践经验相当丰富。年富力强,体魄壮健,对患者和蔼可亲 ,工作很细致,每一个手术细节,都一丝不苟,躺在手术床的我,被他的态度感染,也被他的技术折服,没有丝毫的恐惧心理,变得很镇静。打了麻醉,一点不知痛,只听到像建筑工地打桩般的“琅琅”声……
手术说简单,其实也很复杂。种植一只牙,过程很长,拔牙、杀菌、消毒、打桩、镶罗絲、按牙模、镶牙……需要半年多的漫长时间,而且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这点,“叶氏姊妹牙科”做得很好,特别他们的后续服务,经常电话联系患者,了解情况,及时处理。患者来到这里,百分之百将担心放下。
如今的我,需花了钱,但牙种了,收获了健康,尽情享受餐桌上的各种美食。大诗人韩愈曾有一首赠友人的诗,其中有两句:“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种牙后的我,朋友同样给予羡慕称赞。称赞种牙后継续如前享受生活的我,也称赞“叶氏姊妹牙科”的高超技术和种牙质量。
我很多时候参加朋友的饭局,他们问我:广州这么多牙科医院,你为何偏偏选择“叶氏姊妹牙科”?其实我也认真考虑过,传统的整牙技术,“叶氏姊妹牙科”是无可挑剔的,因为它老牌,因为它设备先进,因为它技术力量雄厚,因为它服务态度好,特别后续跟踪服务。但种牙,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先进技术。但我了解过这里种过牙的朋友,看见他们那一口焕然一新的种植牙,现实打消了我的顾虑和担心。最后还是充满信心来到“姊妹牙科”。
感谢院长叶颖仪女士,感谢为我一絲不苟做种牙手术的刘志强医师。

【作者简介】何华晃,台山市汶村人,1944年出生,华南师范学院中文专科函授毕业,台山市教育局退休干部。退休后,坚持在海内外文学报刋发表作品。作品在县市级征文比赛多次获奖。小说《真爱》获中文在线五邑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游记散文《川岛行》获省征文比赛一等奖,《海上神灶》获台山市地名征文二等奖入选《江门地名.台山篇》一书,纪实文学《赤子的家国情怀》获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与《华夏》杂志社联合举办征文比赛优秀奖。2010年由中国县镇年鉴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情向何处》,2017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选集巜侨乡放歌》,2021年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游记作品集巜万水千山总是情》。作者曾任江门五邑《孔雀花报》《台山文评报》副社长,美国《纽约台山文化之友》特聘顾问,是江门市作家协会、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当代微篇小说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