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逢现实尴尬和谐谑
———浅谈陈峻峰先生的
《南阳,隆中想象》
文/汪道波
诗人温青介绍陈峻峰时说“信阳文友都知道他的家在哪里。”这句话估计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陈峻峰在信阳文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我三十多年前就在各大报刊读过他的作品。那时,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从那些作品中,我猜想:陈峻峰也许会下棋,他的诗就像下棋一样有着精心布局。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学素养,使他的诗,不经意中结构,散漫性情里布局,妙到极处且不留痕迹。
最近,又读《南阳,隆中想象》这首诗,再次被征服。其实,我初读这首诗时,曾经觉得它是分了行的散文诗。松散的层次,质白的语言,几乎让我放弃读完的兴趣。实在难以置信这首诗会出自陈峻峰之手。
当我有一天重读诸葛亮的《隆中对》,联想三国那些历史传奇与演义,忽地又想起了陈峻峰这首诗。再次阅读,读着读着竟会产生反复品读的强烈愿望。一次又一次的品味,终于读出这首诗的真正蕴涵、意旨、趣味和魅力。
诗题《南阳,隆中想象》就值得琢磨。南阳这楚汉文化发祥地,既雄浑大气,又诗意浪漫,有多少人文景观让诗人流连忘返?但他写的是隆中,准确地说,写的是由隆中产生的无端想象。隆中有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之说,所以,诗人在诗题中点明南阳地名,之后突出隆中,特意强化基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指认。整首诗以隆中为核心展开,让想象又依托各种物象,构成耐人品味的意象,古今互切,时空错乱,虚实结合,在场,真实,调侃,喜感,无厘头,以达到某种反讽和隐喻的效果。
诗人以隆中想象结构全诗,以游记式展开,首先点题,去南阳,想去隆中。干什么呢?“躬耕”。为了这想法,他在想象中准备了躬耕所需要的东西。罗列得那么详尽:农药、化肥、种子,生活日用品,纯净水,铁器和农具。南阳乃黄牛之乡,不用准备的,诗人是不是像嘴碎的婆婆?不过,也正因为这琐细的啰嗦,让我感受到诗人对隆中躬耕的向往已久和认真态度。可是,读完全诗,最后发现,我们错了,他是在说出古今躬耕的完全不同,虚构的情景与心境,幽默的手法,让人却是笑不出来。
接着,诗人不厌其烦地罗列从信阳到南阳的路线:穿过信阳老城,京广铁路,羊山新区新七大道,二十四大街,左转,过红绿灯,再右转,进入沪陕高速——导航式的地点路线,你可能觉得诗人在写对隆中躬耕的神往之愿之情,且有点迫切。我们又错了,其实他是在呈现现代人出行的景象,然后,诗人就开始写在车上的感受了:他坐在福特牌商务车上,在向南阳向隆中迫近的过程中,忽地发现自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而且“臃肿不堪重负了。”这样的状况还怎样躬耕?诗人到隆中躬耕的向往原来是如此的不切实际,在现实中遭遇尴尬,变得谐谑。诗人“向往”的隆中是中国历史上特殊时期,就像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所唱的那样“远去的鼓角铮鸣。”历史发展到今天,隆中物是人非,哪里还是诗人曾经神往的那片圣地?诗人进而感慨“征战远去,折戟沉沙,江山一统,不要谁来纵论天下,指手画脚”。诗人的想象在这里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充满了矛盾与思虑。隆中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隆中了。诗人也不是隆中卧龙那个古时的诗人,再说隐居,躬耕,就象是作秀了。
到这里,诗人的想象进入了高度的历史反思性和深刻的现实反讽性。如果,诗人想象仅仅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首诗还不像棋圣所布之局那么绝妙精彩。诗人想象让人拍案叫绝,在将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与反思,具体到我们熟悉的遗址和传奇上。就像提到南阳,一定会想到隆中。而想到隆中,也会想到桃园。桃园与隆中有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诗人为什么会想到隆中?因为,年仅二十七岁的玉面书生诸葛亮在那儿与有雄霸天下的中年男人刘备对话,影响了一段中国历史全局。史称隆中对。诸葛亮为携带桃园结义两兄弟的刘备在茅庐分析天下大势,定下三分天下大计。他此后追随刘备展雄才创霸业的智慧与谋略,让后世多少人敬仰效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更是常使英雄泪沾襟。诗人到南阳一路想的是隆中,仅仅是躬耕垄亩吗?抑或桃园结义,心怀天下,江淮肥沃良田不能躬耕吗?也许,他是想躬耕。不过是另一种躬耕。又因从三国到现实已天翻地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无须诸葛亮式躬耕。诗人早就错过那个英雄时代错过远去的农耕隐居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觉得诗人是怀才不遇?是无法施展抱负的遗憾?于是诗人转脸说到:“以躬耕为名的桃园,多是农家乐。”“以桃园结义的,不过是几个狐朋狗友假装的豪情。”桃园结义时代早就过去了。那种所谓大义早就没有了。一千多后的怀古,诗人说,“我们都老得不成样子,大杯换成小杯。”再也不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说走就走,路见不平也不敢吼,更不用说拔刀相助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再说生死大词,那就是吹牛了。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不仅是诗人,还想象诸葛亮式躬耕,这多么调侃、尴尬和可笑,诗人好清醒!
所以,诗人会忍不住追问“隆中在哪呢?”隆中肯定还在南阳,但早已不是诗人想象的那个隆中了。那个名叫诸葛亮的经世大才试图辅佐所谓明主刘备一统天下,而后过上躬耕太平日子的愿望永远实现不了。千年后,又有多少人还能拥有那份雄心与智慧?又有多少人能像桃园结义那样歃血盟誓义薄云天呢!
诗人才说,到隆中躬耕不过是想象一下,只能想象一下,就连想象也是说不出的悲哀了。读到这里,是不是以为诗人太过悲观?谁知在诗末,他竟用了一个神来之笔:“后排座上的九零后认真了,”突然问诗人,那里可有手机信号。这个结尾含义深刻,将失却的历史价值观与现实的自觉追寻结合。这里,年轻人看似对诗人问的认真,却是充满着诗人对自己的讽刺,也是对你的讽刺。
上面所言,我们悟出,这首诗用散文化语言以游记式怀古抒情,结构如棋局精巧又无痕迹。在散淡的语言中蓄藏着浓厚的诗意和冷峻的思想,外在不枝不蔓的层次,内在节奏的紧凑,构建了深厚的意境和意趣,从诗的结构到语言都显示陈峻峰独特的诗风:浑厚大气洒脱。全诗紧扣隆中想象,层层深入怀古反思。笫一层次写到南阳的目的是隆中想象。笫二个层次写出行路线。笫三个层次写出行所见所思展开想象。笫四个层次穿越历史到现实,深化意象,创造意境。语言散文式质白,铺陈式叙事,从古到今跳跃式又巧拈妙联。对历史与现实的错位进行思考,尖锐、刻薄,体无完肤,把自己也现了原形。从另外的意义上,体现诗人散淡旷达超脱的气质,让人感佩经典作家的历史情结与现实书写的无奈选择,释怀中有不舍,风清云淡中诙谐自嘲,无不渗透大礼不辞小让的坦荡为人处事里,在历史和现实中遭遇的尴尬和谐谑中,让人哭笑不得,又不可自制,这已不限于他向来就有的陈式的幽默感了。
在一首诗里,他把所能有的对隆中的想像解构了,他把世界都幽默了,他把我们都幽默了。
附,陈峻峰原诗
南阳·隆中想象
陈峻峰
去南阳 想去隆中 隐居 躬耕
我似乎为此一直都在准备
比如那些农药 化肥 种子 生活日用品 纯净水 铁器和农具
黄牛不缺 漫山遍野 好了 这会儿
即刻穿过信阳老城 京广铁路 羊山新区 新七大道 二十四大街
左转 过红绿灯 再右转 进入沪陕高速……
我坐在福特商务车的前排 发现我
原来早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就像我
堆积在座位上的臃肿 不堪负重
窗外 秋天澄澈 安宁
征战远去 折戟沉沙 江山一统
不要谁来纵论天下 指手画脚
以躬耕之名的桃园 多半是农家乐 虚拟的乡愁
以桃园之名的结义 不过几个狐朋狗友 假装的豪情和怀古
一千多岁 我们都老得不成样子了 酒坛换做小杯
也转不动了 也不动了 因此别轻易盟誓 更别说那些生死大词
这个时代 都是吹牛
隆中在哪 以及隐居 躬耕 不过想象一下
只是后排座上的“九零后”认真了 突然问我
那里可有手机信号
2017年11月12日 南阳

陈峻峰,生于洛阳白马寺,河南固始县人,作品刊载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等,曾获洛神文学奖、杜甫文学奖、孙犁散文奖、三毛散文奖等,中国作协会员。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