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 氓 求 解
文/张仁敢
老拙已苟活68个春秋,阅人无数,遇事若干,生活中的疑问,基本上都能自己找到答案,唯有三题,深感疑惑,无法自解,今日托出,祈求高人不吝赐教,以释老拙的愚昧无知。

烟盒上的警示语
中国的烟民成千上万,餐厅、街道、影剧院等凡有人群的地方,烟雾缭绕的现象司空见惯,地面上的烟蒂随处可见。
本人愚拙,抽烟这门学问一窍不通,其原因:一是迷信科学,二是腰里无钱自戒抽(烟)。因而距烟卷千里之外。正因为自己无抽烟嗜好,所以,腾云驾雾的场所少去,与嗜烟如友的亲朋敬而远之。
出于好奇,我也曾与痴迷烟卷的美女帅哥们询问,吸烟究竟有啥妙趣,他们的回答,还确实让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什么“吸烟提神”;“烟枪两头铜,永远抽不穷”;“好朋好友,香烟烧酒”;“饭后一袋烟,快活似神仙”等等。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抽烟是个人行为,各自爱好,无可厚非,无有必要深究。但近年来,我在烟盒上发现了这么几个显眼的文字: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有害健康”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兴趣。思来想去,总觉得这几个字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起码给人明火执仗的感觉。既然是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生产?!

多如牛毛的医药广告
退休在家,闲来无事,同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手机成了亲密战友。电视中的插播广告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网络中的广告多如牛毛重三迭四,烦得我恨不得将电视和手机砸烂。
最烦人的是层出不穷的医药广告。 做广告宣传的人物有明星大腕,也有自诩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疗专家,还有貌美如花的年轻妇女。广告内容十分丰富,什么补肾壮阳的、妇女美容的、延年益寿的丶提升智力的。只有你没有听过的,沒有他们想不到的。我分析了一下,他们的宣传对象,百分之八十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说词确实忒有水平,令听者动心。略举一例:“血糖高于五点零的糖尿病患者请注意了,血糖控制不住,会带来可怕的并发症,此刻不治,后悔晚矣。如果你想血糖正常,那么,请选用某某茶,某某小膏药,这个茶方(膏药),是祖传秘方,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九点八以上。”还有响亮的承诺:用了此方,如不见效,分文不取;此药如假,死绝全家。结语:凡有需要者,请加微信号yPHy,或打电话PQPQ联系。
类似这样的广告,电视上、手机上不停地播发,看得你不是生厌就是恼火。
据本人所知,糖尿病就目前的科学水平,尚没有根治的方法。再说,空腹血糖值3.9——6.1属于正常,怎么大于5.0就要花钱医治呢?
那些假郎中为了中饱私囊编假造假的行骗行为暂且不论,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虚假广告怎么会频繁地播发出来的?!

婚变率让人惊魂
首先声明,本人出生于60年代,传统观念刻入心肺,可能思想封建,跟不上时代节拍,但绝非对女性有什么嫉妒和仇恨,只是就目睹现状谈论谈论而已。
新中国自从成立以来,《婚姻法》一直强调一夫一妻制,中国妇女严守贞操,自觉信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即使有“红杏出墙”的个例,也是偷偷摸摸的事儿(绝非如今那么明目张胆)。
先说一个插曲:女性的包装。多少年前,不管天有多热,无论是上了年岁的中老年妇女,还是年轻的大姑娘,总是把自己的胸部臀部包裹得严严实实。可现在不同了,一些年轻妇女追求时髦着装奇特,她们穿着超短裙短裤、透明纱衣,旁若无人地走在大街上,有的甚至将她们的胴体或私密之处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再议婚变的事儿。过去女性信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扫帚抱了走”的习俗,生活过得再艰难,男女双方从没有考虑分手。现在的女性不同了(本文仅就女性而论),视婚姻为儿戏,说离就离。更有甚者,将婚姻视为贪图享乐的筹码。为了佐证本人所言的真实性,举例一则。再次声明: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有一靓女名叫欢欢,高中毕业后呆在家里,许多小伙子上门攀亲,她都看不上,一晃十多年过去,已经是三十挂零的人了。经好心人撮合,与庄上的一个大她九岁的油漆包工头领证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她除了哺育孩子啥事不干,一天到晚,忙于打麻将逛集市。后来,碰上了不仅有钱而且有车的挖掘机队头儿,便与之献媚勾搭,发展到与前夫争吵闹离婚,丢下三岁的娃儿与挖掘机的头儿走到了一起。一年后,生了一个胖小子,按常理,欢欢应该好好过日子了,就在她儿子周年庆典的酒会上,她男人的朋友(一家很有规模的服装厂老板)前来参加晚宴,见到了如花似玉的欢欢,垂涎欲滴,在酒桌上与欢欢眉来眼去搭讪投机。闪电间,欢欢便答应离开“挖掘机”的头儿投入到了服装厂老板的怀抱。
有人私下问欢欢:婚姻面前,你怎么如此随便的呢?她一点也不羞涩落落大方地坦言,“婚姻自由,谁富有,我就跟他同床共枕,谁有钱,我就跟谁过日子。”
在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里,像欢欢这种践踏婚姻给别人家庭造成痛苦的行为,相关婚姻的主管部门怎么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呢?!

【作者简介】
张仁敢,1955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学一级教师。酷爱文学,曾在《江苏教育》《语文教学》《扬州日报》《高邮日报》和十多家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数十篇(首)散文、小说、寓言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自信:文学创作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才能,而是记录生活、感动生活和回馈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恩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