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叫“患难夫妻”,河南省洛宁县兴华村的袁建民,就给这个说法做了感人的诠释。他的妻子在十年前患脑梗死,几乎成了植物人,多年来,他一直在床前悉心照顾重病妻子,诠释人间相濡以沫的真谛。

近日,洛宁城事自媒体来到洛宁县兴华街,见到了袁建民,他衣着干净、笑容朴实,岁月的风霜染白了他的双鬓,眼角的皱纹折射出岁月在他身上磨砺过的痕迹。
袁建民,他从小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中医药技术,有幸被聘任到兴华卫生院工作。2014年,他的老伴因病瘫痪,不能动弹,不会说话,自己整个人和她绑在了一起,24小时守护,原本自由宽松的日子一下陷入困顿。



面对生活的磨难,袁建民丝毫不认输,用爱与担当迎接所有的挑战。饮食起居、吃喝拉撒一人摒挡,煮饭喂饭、煎药熬汤、端茶递水、换洗衣服、擦屎端尿等等,一切全由他一人侍奉。对他而言,照顾妻子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天气热的时候要经常给他翻翻身,这样才不会长褥疮,席子褥子也得经常擦洗晾晒。每天白天穿好衣服用躺椅推出来,晚上推回去发落到床上休息。”多年照料,袁建民对妻子的呵护丝毫未减,一直耐心地伺候着,从没有怨言,赢得乡邻一致夸赞。这过程中也有过疲累、倦怠的时候,但是,一想到这是和自己相知相伴的爱人,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自从妻子得病后,袁建民在照顾病人的同时,还专心在家给人义诊。在他看来,医学是“人学”和“仁学”,医生关心体贴的应该是受病痛折磨的人,而不是用影像、化验去看器官、看病变。他看病时,总是先号脉、再量血压,用听诊器听,再看眼皮舌苔,再问病人疼痛情况,有几天了,然后,综合起来分析病情,比如有的人表面看是肝病,其实是心脏引起的,有的表面是胃不舒服,其实是胆囊引起的,然后,开药单,交代熬法和服用方法,有些饭前服,有些饭后服,服药期间会出现哪些问题,哪些是正常情况,哪些是异常,都交待的清清楚。自己闷头开药;所开的药,量不大,味不杂,尽量少用贵重药,免得给病人添负担。
每次病人走,他都要送出大门外交待再三。
多年来,他只开药方不卖药,对一些烧烫伤等病症,更是分文不收。“人家找我看病,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治病已经让患者经济困难,怎么忍心让他们再花钱。”

作为一名医生,他医术精湛,待患者如家人,把病人的召唤视为荣誉,将病人的病情当做无声的命令,羸得了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来找他看病,常常是顾客盈门,甚至还有从百里外的宜阳三乡的以及三门峡的病人,专程前来小镇找他诊治。谈及工作中的收获,他只是简单地一语带过:“都是乡里乡亲,解决他们的疾病痛苦,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旁人看来,如此不幸的家庭遭遇,简直让人无法承受,但袁建民从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把爱变成一种责任,一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细心照顾家人,并为父老乡亲治病防病,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袁建民的事迹,让兴华村村民颇受感动,在兴华村,只要一提到袁建民这个名字,村民们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
(洛宁城事/雷冰/谢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