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当我们细读李志略的回忆录,历史的记忆聚焦于一百多年前的侨乡乡村,一幕幕前辈的艰辛奔波,面对匪患祸害,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黑暗的旧中国,苦难的老百姓。何处觅出路?
作者于字里行间,刻画了一群永不向磨难低头的先辈,让读者不会忘记过去,以史为鉴,走向未来!

《我的家与父亲李华》
李志略编著
一九0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农历十月初二的早晨,在一条只有六户人家的小山村的一座农家大院里,父亲呱呱落地了。到满月时,他的祖父仁富公给他取名为贵华,意思是富贵荣华。可又有谁能料到他的一生是那么坎坷曲折,遭受磨难而坚强不屈。他为革命慷慨解囊,倾尽全力,带领工人奋起抗日;他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无畏无私,光明磊落,顽强拼搏。以致被误判劳教,历经三十八年而终获平反昭雪,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海人生!
一、四次遭难,八次迁徙。
我的家从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期,曾四次遭难,八次迁徙。

1、第一次遭难与迁家。
父亲五岁那年,即一九0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节刚过的年初七夜,大帮土匪洗劫了蛇仔村。全村的财产被抢光,房屋被烧光,幸好无人被杀害。
据祖母多次传述,那次遭劫我家的损失最重。计粮食六十多担,白银五百多元,耕牛四头,大猪六头,三鸟六十多只,两间大屋,三间草屋,牛栏、猪栏、家具、衣物全部被烧光。从午夜到天亮,全村火光冲天,只剩下残墙断壁。全村男女老少哭天喊地。直到上午十时,邻近的深坑、石冲、山塘村的人闻声赶来,见此惨状,无不落泪。

我们是怎么来到蛇仔村定居的呢?我们的祖籍是后斜村。后斜村李姓人的始祖叫李贤贵,家住广海山潮村。生有一子,叫李希平,读了三四年书,十六岁停学,随人流挑着货郎担走村串巷。二十岁时来到后斜村暂住。后来结识一位梅氏女,成婚立家。把父母接来后斜,靠佃耕田过活。李希平生有一子,名叫李圣时,成婚后,生下六个儿子,长子早损。我家始祖叫业达,排行第三,兄弟成家后分居,他不满足那穷困的生活,便携带‘‘妻儿离开了父母兄弟,来到蛇仔村定居,靠佃耕田过活,传子度孙,直到仁富公持家。

直到年初八晚上,同村的吴、黄、周三姓随兄弟和好友分别到深坑、石冲、山塘等村去暂住了,但仁富公不肯离去。各村的亲戚、兄弟劝说也无效。他的两个堂弟仁福、仁佑也相随不走,后来在邻村兄弟的帮助下,搭起三间草棚,让他们居住度日。
正月初九天刚亮,父亲的姑母李月梅来到蛇仔村,对着仁富公又哭又劝,直到夜晚,都无法劝动。最后哭着对仁富公说:“如果你不举家和大叔二叔随我到山塘暂住,我就永不回家,在这里陪你过世,以尽女儿之孝。你不顾自己,也应为哥嫂和孙子孙女着想啊!”最后,仁富公被迫无奈,表示明天去山塘暂住。

那是一九0八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十,刚进入六岁的父亲和三岁的妹妹虾女随祖父祖母来到山塘村,安排在村外的两间草屋住了下来。同来的仁福仁佑两家安排在两间牛栏居住。三家人吃的、穿的、棉胎被席和日常用具都是由李月梅家供应。这是我家一次遭难和迁家。
李月梅十一岁随兄到深坑村学堂读了四年书。十五岁停学,在家助其细妈做家务。二十岁结婚到山塘村。她的家是数一数二的富裕大户,有四十多亩自耕田,还佃耕六七十亩水田,长期雇请两个长工,一连三间大屋、牛栏、草屋、猪栏七八间。她的丈夫叫吴吉云,是小江乡(山塘、石冲、后斜、蛇仔属其所辖)著名人士。其家事由他妈说了算。他两兄弟,小弟叫吴池就,只管耕田做工,不理家事,人称“大水牛”,他老婆也如此,人称“黄母牛”。李月梅是家中唯一敢同她家婆争辩的人。接她父亲和两位堂叔到山塘村暂住,并供应一切吃用,是她争胜其家婆的结果。

日子一日日地过去,一九0九年七月初七烧衣节吃饭,父亲突然说:“爸爸,我们走吧,不要在此住了。一来冇屋,二来吃穿都靠姑母,过得一日,过不了一年。叫妈到二舅家,叫他帮忙搞些桁瓦,回蛇仔村盖屋住及耕田吧。”一家人停着碗筷,听着才7岁的儿子说话。听着听着,他父亲愤怒地把碗放在枱上说:“走吧,寄人篱下,难有好日子过。俗话说,贫来亲也疏。”他母亲接口说:“近来我也听传,月梅姑同她家婆争了三日架,都是为我们的事。一次,我同兰芳去山砍柴,她说月梅的家婆到处对人讲,父女不能同吃一井水,同行一闸门,同拜一社址。看来其言之意,是逼我们离开。”从此,一家老少终日不乐而度。仁富公差不多天天独自到蛇仔村去看残墙断壁。

七月十三,我的祖父殷义公说去深井趁圩,祖母给钱他搭渡,三日后才回来,当晚他对其父仁富公和爱人说:“我决定了,离开此地,到深井去住。我的好友李长佑夫妇很同情我们,欢迎我们到水坑尾村去居住。他有房屋一间,一房一厅一廊。我离开时,他已叫人清理。他还表示,生活暂由他供应,年底想办法解决田耕。”大家听了,议论了一晚,一致决定离开山塘村,到水坑尾去,不回蛇仔村。

此后,仁富公的心情比以往舒畅了,不去蛇仔村看残墙断壁了。七月廿四晚,他对儿子媳妇说:“我想到水坑尾去看看。”媳妇说:“我也这么想。昨天我去小洛圩,二弟给有二十元,来回搭渡是够的。”决定二十六日起程。二十六日一早告知了仁福,说全家去深井饮酒,两三日才回,叫他照料房屋,便去搭渡。

水坑尾村在富坑村后,是一条小山村,有十一二户人家,全村姓李,户户耕田。李长佑是村中的大耕户,有泥砖瓦屋两间,黄牛四五头,长期雇两长工,是较富裕的家庭。其妻子姓吴,有一子一女。儿子同我父亲同年。五年前在小江同我祖父相识,十分亲密,结为兄弟。七月廿六日下午,仁富公随着儿子来到水坑尾进了李长佑家,故人相见,十分热情。李长佑的夫人得知我祖母也姓吴,便提议结为姊妹。晚上,李长佑带着我们一家到定居的房屋去,见已摆好新床,还吊上蚊帐,家具齐全,又打好新灶,按上新锅。仁富公看了,两眼流着泪,他心想,真是难得的好兄弟!此时,门口来了不少人,异口同声说:“就在这里住下好了,大家都是李姓兄弟。”

第二天一早,长佑劏了两只鸡,还买来猪肉瓜菜,以作迎接。到中午,我们一家与长佑告别。临走,长佑送给仁富公二十元作迁家费用。这次相见,决定八月十一日迁家。
仁富公娶两个老婆,第一夫人姓吴,婚后六七年不育。第二夫人姓陈,婚后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李明九。儿子出生后第二年,吴氏才生下一女,取名李月梅。可吴氏患上了子宫癌,到女儿十岁时去世。陈夫人是个仁义道德型的妇人,勤俭持家,把月梅当掌上明珠,抚育到她二十岁出嫁。不幸的是,在儿子二十一岁时,她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享年四十四岁。仁富公两位夫人先后去世,心情十分苦闷。自己已年过半百,靠儿子和长工耕种八九十亩田,这个家难于持理。一九0一年秋收过后,为解不乐的心情,离家外出寻朋访友。一日,来到大亨村拜访好友吴流五。两人坐定后,谈到家况,吴流五说:“富哥啊,你年过半百了,我认为娶妻不如娶媳,你儿子已二十二了,还未成家。我有个侄女阿笑,今年二十一岁,未定婚,如你不嫌,我可给你引线。”仁富公说:“这就多得你这个老媒公了。”吴流五即叫其子去叫其三兄吴流芳来,坐定后,把侄女的婚事说了。吴流芳听后表示:“听你的,我将你意告诉她,有五叔做媒,她会答应的。”就这样,春节后,仁富公托人给吴流芳送了聘金。一九0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仁富公为儿子办了婚事,更字为李殷义。一九0三年农历十二月初二,媳妇为李家生下了儿子贵华。一九0六年二月又生下女儿虾女。

我祖母是个持家的好手,勤劳,又有头脑的好人。婚后第四天开始整理那乱七八糟一年之久的家,仁富公见了,十分满意,心想:有这样的媳妇,不愁这个家不兴旺了。一日晚上,她对仁富公提出要养猪,养鸡。仁富公问养多少?她答:“养五六头不多。”二七小洛逢圩,便让儿子和长工去买六七头小猪,三只母鸡和五十只小鸡,四十只小鸭。从此,这个家的多种经营发展了,一年卖两批,收入五六百元。

自从深井回来之后,仁富公一连几日到深坑、小洛等村去拜访好友,告诉他们举家迁去深井水坑尾村定居之事,向他们告别。祖母也先后到大亨,小洛去向父母兄弟和五叔告别。她五叔还给五十元,两个小弟各给三十元作安家用。八月初八,仁富公叫来女儿月梅。把十一日举家迁去深井水坑尾的事详细告诉了她。她听后流着眼泪说:“我不反对迁去深井定居,深感我这个不孝女对爸不起,对家人不敬,没有尽心尽力安排爸爸在此居住。

仁富公没有让他说下去,说:“你不要难过。一年多来,一家五口,还有你两个叔父,十二三人吃的,穿的,用的你都照顾到了,已尽孝了。爸离开后,你要同家婆搞好关系,不要埋怨是她迫走我们。你两个叔父还留在此,要关心他们,同亚云商量,尽力帮他们解决屋地,好让在此久居。”晚上,他对媳妇说:“那天,长佑送有二十元,你初十早上到小洛去买只大鸡和猪肉瓜菜,中午到蛇仔村去拜祖先天地,晚上叫仁福兄弟两家来吃餐告别饭吧。”八月初十中午,仁富公带着儿子、媳妇、孙子、孙女来到蛇子村,摆好三牲,点燃香烛。一家五口跪地拜了祖先和天地,三时回到家。晚上叫来仁福公兄弟两家吃了告别饭。饭后仁福说:“大哥,我认为山塘也不是长居之地,你到水坑尾后,同长佑商量,让我们兄弟也到那里去共同居住。”仁富公说:“ 福,不要这么想。我看水坑尾是名符其实的山尾地,前途不大。我们这次迁去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是避免月梅的家不要因为我们在这里而闹翻。我走后,你们就在这里住下来。蛇子村那地方,我们有五六亩水田,五六亩岗地,村前那块大草坪有三亩宽,可开成水田。这些都是自己的,等于自耕。还有村后的几百亩草山,都是祖遗的,可以搞投冲增加收入。至于你们的屋地问题,我已向月梅讲了,叫她劝吉云解决。月梅是个讲情义的人,我估计她会办到的。你们耐心等候吧。”兄弟三人谈到九时,月梅来到,说明天不要去搭渡,她已同吉云商定,用自家的蚝船由两长工直开到深井大畲水闸口上船去水坑尾村。说完从袋里拿出个小包递给父亲说:“这是吉云给的,共五十元,用作安家。”她昨天还去沙头冲,买了五套新衣,叫明日穿上新衣起程。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志略(1930一2019),离休干部,17岁参加游击队,20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转业地方后一直任党委办公室主任,是优秀党务工作者。本回忆录历经多年,由10多本日记整理编写而成。内容丰富殷实。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梁少华 陈绮娜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甄春花 陈冰玲 魏台平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执行编辑:陈绮娜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