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输入个人信息,打开网页,盯向录取状态栏,“涵玉被清华录取了!”父母激动地宣布,举家欢庆,个个眼含喜泪,但当事人刘涵玉却略显淡定。

宜阳一高的喜报来了,庆贺的街坊来了,采访的记者来了,慰问的领导来了,刘涵玉略显意外,至于吗,不就是录了个清华吗,不就是建筑专业吗?
高兴吧,这个结果?笔者问。刘涵玉还是一脸淡定:高兴,只是是意料之中的。
是考前意料之中,还是考后意料之中?笔者又问。
她的淡定令人吃惊。清华北大毕竟不是下十二分的劲头就能考中的!开始还猜想刘涵玉的淡定来源于平时的成绩,或是个人的自信,或是个性的自负?

(刘涵玉和班主任王丽娟)
通过和刘涵玉以及刘涵玉的班主任王丽娟、语文教师聂明杰,科任教师高平、王立社、李志磊、魏翠丽、黄军等还有她的小学校长强向飞的闲聊,刘涵玉的学习、生活、爱好、习惯、成长,逐渐浮现脑海,也逐渐觉出,刘涵玉的淡定,其实就是她的一种心态,一种长期形成的观念,一种习惯。
平衡发展是刘涵玉的最大特点,老师们几乎都提到了这一点。刘涵玉是这样解释自己没有弱科的原因的:她说自己有喜欢的学科,比如初中时就爱好物理,到高中还不自觉地在物理上多用时间,因此对物理的原理公式能轻易融会贯通,但理智告诉她,更要在非爱好学科上下功夫。她说:学校的陆校长、部里的李主任多次强调高考需要综合素质,需要各科平衡发展,不能单条腿走路。我对非爱好学科投入的精力远超于喜欢的学科。这应该是刘涵玉各科平衡的不是秘诀的秘诀。
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能淡定地落实在行动上的有几人?

临考不急是刘涵玉的异常特点。越是面对大型考试,她就越显得沉稳:该转了转,该睡了睡。连时常关注她的陆校长都焦虑了,但她仍安之若素。她是这样说自己的临考心理的:大考时我也焦虑,考不理想我也难受,但我有一套排除焦虑的方法,那就是转,转是很好的解压方式;解压完成了,我还有一个保持思维清醒、保持精力旺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睡。为了睡得好,课间,或夜自习后我会到操场跑步,跑到有累的感觉为止。睡好了,考场上思维就非常活跃。看来“转”是她的一种备考措施,也是她自我解压的好方法,外人看了,够淡定吧!

学习条理化是刘涵玉的突出特点。构建知识框架,明确知识弱点,反复弱点练习,测试补弱结果,加强弱点巩固,这是我平时对自已的要求,也是我课余时间的学习重心,刘涵玉这样总结自己的学法:不能让知识点有漏洞,也不能让知识点有欠账,一句话,认真补缺,及时补缺,平时做得细,就能记得牢,这也是我临考不急,不格外用时的原因。她还说,再如纠错,我一般不只是把参考答案弄懂就行了,那只是掌握了“通法”,我还会再探讨探讨“他法”,探讨更易解易用的解法。所以平时听老师讲课也好,评后纠错也好,我最大的爱好是它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一个题纠过,思路就感觉非常清晰。这只有淡定人才做得到,每天那么多作业。
……
说到刘涵玉的淡定,她的母亲,一个精干、低调又略带自豪的小学教师说:可能她自小受我们的强迫症一一按时学,按时玩,把玩具放整齐,做事先做准备等的影响,做事比较条理,她每有一个活动,也总是好像知道结果怎样,所以好也罢,不好也罢,她都不慌。
涵玉妈妈说:从小学到初中,她成绩在香鹿山镇里一般是一二名;到中招才发现,还是县里的第二名。人们夸她,她总说“那有啥”。

段村小学的强校长也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看着涵玉长大的。从小学起就出类拔萃,情商高,懂事;抗压力强,有韧性;乐于助人,乐观阳光,爱好广泛。

说到爱好广泛,涵玉妈妈翻出了女儿的一些照片:原来她已是蓝红带级别的跆拳道学员;还是毛笔书法的资深写手,那笔法,那走势,那间架结构,已属上乘作品。至于音乐呀,绘画呀,她都有涉及。这不,这两天正在吉他培训班学习呢。
从刘涵玉的淡定中,我们看到了她从小养成的优良习惯,她父母不说,我们也可以想像他们在这其中的付出:从小抓起,从习惯抓起,一旦到了决定人生平台的年纪,就会张弛随我,无往不胜。
作者简介:王振锁,白杨镇西马村人,宜阳一高退休教师。

诵读者简介:韩燕,即韩丽艳,宜阳县城关镇西街学校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