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大师刘振功 苏鲁豫皖扬美名
——永城市新城区紫金华府刘鱼头手擀面老板刘振功侧记
图/文:陈 晔 陈学海 陈沅锴
在当年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发祥地——豫东明珠永城市,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饭店——刘鱼头手擀面;在闻名遐迩的淮海战役主战场——永城大地上,有一位烹饪技术誉满中州,热心奉献社会的知名人士。他就是坐落在永城市新城区紫金华府小区南门祥和路北,名扬苏、鲁、豫、皖边缘城乡的刘鱼头手擀面老板、一级厨师——刘振功。
图一:为表达对刘鱼头手擀面员工拾金不昧高尚品格的感激之情,永城市新城区时代城家电维修师傅张亚辉、上河社区居民陈沅锴和网站编辑陈学海,给刘振功夫妇赠送锦旗。
一、夫妻互敬家和睦 父母增寿乐无穷
刘振功与爱人张毛柳夫妻和睦互敬互爱,对彼此父母孝敬有加,在人生道路上同舟共济,携手并肩度过了25年风雨人生。
刘振功夫妇教育子女有方,家庭温馨和睦幸福。他中专学历,家住陈集镇刘河村后小庄组。夫妻二人于1997年3月喜结良缘,儿子和女儿的降临给家庭增加几多欢乐。一晃20多年过去了,转眼孩子已长大成才。由于夫妻二人教育子女有方,两个孩子都很优秀。儿子刘士豪今年已22岁,现在永城市公安局交警队工作;女儿刘鑫宇现在郑州医学院从事医学专业学习,全家人和睦幸福其乐融融。
爱人张毛柳助力刘振功事业有成。接受采访时,刘振功感慨的说:“没有贤惠妻子的助力,我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张毛柳对待公婆胜过亲生父母,刘振功的爸爸刘桂书今年已72岁高龄,病患脑梗塞、高血压25年,血压高达190毫米汞柱,每年两次输液治疗。他妈妈现年72岁,病患脑萎缩、失忆症7年之久。平日里丈夫经常不在家,张毛柳对公婆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公婆常年吃药、打针,丈夫在兄弟二人中排行老二,在家务农的哥哥同样对父母孝敬有加。张毛柳考虑到婆家哥哥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便主动承担起父母常年累月的绝大部分医疗费用。爱人勤快贤惠,把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刘振功便全身心投入到餐饮经营之中。
图二:刘鱼头手擀面老板刘振功(后排左一)与爱人张毛柳(左二)夫妇及岳父张家才(前排左)、岳母房素英(前排右),及大姐张丽丽(后排中)、三妹张杏丽(后排右二)四妹张丹(后排右一)合影。
刘振功人品高尚,对待岳父岳母与爸妈一样孝敬。他爱人只有姐妹四人,岳父张家才已年逾七旬且体弱多病,患糖尿病20余年,已进入并发症末期。2022年1月又查出尿毒症,现在两天一次透析。岳母房素英,也已70多岁高龄,已有多年的腿疼病史,走路十分艰难。爱人张毛柳在姐妹四人中排行老二,论家庭情况数她家相对好一些。岳父、岳母常年吃药、吊针,费用多数由刘振功支付。岳父家住距永城新城区70里外薛湖镇,为了让老人生活的开心,他时常把岳父岳母接到家中住一段时间;为了给老人调剂生活,他经常给老人做些好吃的饭食;平时给老人零花钱、买衣服,对刘振功来说已习以为常。
刘振功与爱人张毛柳夫妻携手打造了和睦幸福的家庭,用孝道之心使双方父母延年益寿,被居民们赞誉为模范夫妻。
图三:刘鱼头手擀面饭店老板刘振功在打理饭店的忙碌之余,给岳父张家才捶背揉肩。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 烹调加工攀高峰
刘振功发奋学习烹饪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刘振功苦学烹饪技术,不畏艰难完成学业。从小就对烹调技术情有独钟的刘振功,立志当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厨师。他1992年7月毕业于陈集镇周菜园初级中学,毕业后便去郑州市厨师培训学校学习烹饪技术。为学习技术刘振功曾付出几多艰辛,在郑州学习期间他的生活非常清苦。早餐是两毛钱伙食标准,两个馒头就咸菜下饭;中午和晚上每餐都是5毛钱的伙食标准,每顿一大碗面条,每天都是这样的模式三餐。班上家境较好的学员,可以补贴生活费改善伙食,当时刘振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根本没有钱调剂生活。在郑州学习烹饪技术一年间,刘振功身上掉下八斤肉。就这样,意志坚强的刘振功硬是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完成了烹饪学业,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毕业答卷。
图四:刘鱼头手擀面饭店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中规定。
刘振功对烹饪技术精益求精,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在郑州市厨师培训学校理论学习之后,他一直注重在实践中努力提升烹饪技术。期间他自费订阅了《四川烹饪》杂志及全面介绍国内外餐饮业态、饮食文化及烹饪技艺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烹饪》杂志。他潜心钻研烹调加工技巧,千方百计把烹饪理论转变为实际技术操作。为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他自费购买了油、盐、酱、醋、老抽、料酒等各味佐料,在家进行实践操作。后来刘振功又先后到郑州市小小川菜馆、豫菜馆、粤园酒楼、物华大酒店、宴园假日酒店等,多家酒店实习锻炼。酒店尽管不给一分钱工资,他依然咬牙坚持学习实践技术。一年后,刘振功的烹饪技术明显长进。
刘振功刻苦学习烹饪技术,奋力攀登烹调技艺高峰,在烹调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很快实现了质的飞跃。
图五:刘振功师傅正在烹饪美食。
三、拜访明师取真经 烹调加工技艺精
在钻研烹调技术方面刘振功博采众长,拜名师、求真传,很快掌握各类菜系的烹饪绝招。
刘振功曾经拜访粤菜明师,掌握烹调加工绝技。为进一步提升烹调技术,1995年6月刘振功自费到郑州市物华大酒店,拜粤菜名师阿明学习粤菜烹饪技术。1996年1月他又到郑州市宴园假日酒店拜大师阿金,继续学习深造粤菜烹饪工艺。由于大师的精心调教传授,加之刘振功头脑聪慧学习用心,经过历时两年的刻苦学习,聪明睿智的刘振功便熟练掌握粤菜和一些地方名吃的烹饪技巧。刘振功奋力攀登烹饪技术的顶峰,1999年2月他又到许昌市许烟大厦五星级宾馆,向烹调大师郭彦生讨教烹饪技术。
图六:刘振功(左)、张毛柳夫妇在后厨进行美食加工。
刘振功曾得到国宝级烹饪名师郭彦生真传,他很快便可以做出川菜、豫菜、粤菜、港菜等各类菜系。郭彦生大师是中国烹饪协会会员、特一级烹饪师、高级技师、餐饮业国家级评委;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烹饪协会果蔬雕刻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郑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烹饪大师。郭彦生还是郑州亚细亚饭店行政总厨,当时初次与刘振功见面,便对他产生良好印象,愉快地收下这个得意门生。在郭彦生大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历时一年的刻苦学习,刘振功的烹饪技术迅速提升,在郑州市很快成为小有名气的烹饪师傅。
由于受到名师真传,加之刘振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不久便可以烹调出川菜、豫菜、粤菜、港菜等各类菜系及地方名吃。
四、菜精唯美客盈门 诚信经营人称颂
刘振功烹调技术精湛,做出的菜肴色、型、味俱佳,因菜精、唯美、价廉,每天顾客盈门。
刘振功技术精湛服务一流,饭店每天顾客盈门。2000年秋,他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乡在永城市新城区铁南路与中原路交叉口向东60米路南开办了一家“小四川饭店”。由于他烹饪技术精湛,菜肴价格实惠,每天店里顾客络绎不绝。后来因孩子上学和生活需要,2017年夏,刘振功又将饭店搬迁到紫金华府南门祥和路北,将酒店更名为刘鱼头手擀面。由于他坚持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所做饭菜香甜可口,在广大顾客中口碑较好,生意一直长盛不衰。
图七:优雅的环境、精致的菜肴,引来八方顾客。
刘振功注重职业道德,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称颂。他处处为客户着想,凡是到刘鱼头手擀面餐馆吃饭的顾客都知道,刘振功师傅从不让顾客多点菜造成浪费。顾客来店里点菜时他首先问清对方多少人,然后再给顾客说明他饭店的菜数量比较大,菜不够吃的随时可以再点,一定不要造成浪费。他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菜精价廉服务优,诚信经营人称颂。对于刘振功师傅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顾客们有口皆碑。
五、为国分忧品自高 拾金不昧扬美名
刘振功位卑犹存报国心,他自觉为国分忧,为抗击新冠疫情慷慨解囊。他清白做生意,见财不动心,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令人称颂。
刘振功热心奉献社会,政治方向明确。他自觉为国分忧,去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席卷永城大地。他不但积极配合政府自觉居家隔离,还说服动员亲戚朋友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今年四月下旬一位在上海务工的亲属要返回永城,他知道后在第一时间打电话说服对方改变返乡计划。不仅如此,他为家乡陈集镇刘河村一线抗疫人员,还捐赠价值600余元的慰问物品。刘振功是一个知恩必报之人,多年来他累计为家乡修路、慰问孤寡老人慷慨捐款2000余元。他积极从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20年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被党组织列为预备党员培养对象。
刘振功清白做生意,捡物还失主。平时好多顾客在他饭店吃过饭匆忙离去,把物品遗忘在饭店的事例屡见不鲜。去年冬,一位薛湖籍刘姓女士到他饭店吃过晚饭,临走把手机遗忘在饭店,服务员捡起手机一看,是一部价值6000余元的八成新手机,当时手机没有电了。第二天上午刘振功找到统一型号手机充电器,充电后打开手机很快找到失主,并将手机完璧归赵。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家住永城市新城区富景国际小区的张先生和家住新城区曹楼市场的陈先生,去年秋天的一天分别将价值4000余元的手机和衣物遗忘在饭店内,刘振功很快分别归还失主。据初步统计,刘振功在家乡永城市开饭店22年来,先后累计捡物一百六十余次,总价值达五万余元,均全部归还失主。为表谢意,失主们先后送来一面面鲜艳的锦旗。
图八:刘鱼头手擀面饭店老板刘振功,正在接受记者陈沅锴专题采访。
烹饪大师刘振功,苏鲁豫皖扬美名。刘振功用孝敬老人之举,弘扬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用一流烹饪技术,为广大顾客提供了美味佳肴;他用高尚职业道德,唱响了刘氏烹饪品牌;他用无私奉献情操,把自己的名字铭刻在苏、鲁、豫、皖边缘城乡居民心中!
(作者 陈学海 系《中华大地》杂志特邀编委 中华大地之光征文评选组委会 豫东工作站 站长)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