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山林深处
传来一阵悦耳的铃声
格外令人心旷神怡
猎犬的步伐有力
洋溢着矫健与欢快
更衬托出主人的神采奕奕
是重环轻叩的默契——
抑或草叶之间
露珠的撞击与消融
除了赞叹 还能怎样?
在年轻的时光中
遇见一生最重要的知己
——诗经笔记2022.7.14《国风•齐风•卢令》
原文《国风•齐风•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注释】
⑴卢:古代一种黑色猎犬。
⑵令令:象声词,缨环响声。一说“令”通“獜”,健壮之意。
⑶重环〔chóng〕:又称子母环,两环相扣,大环套犬颈,小环拴牵绳。
⑷鬈〔quán〕:头发好,引申为美好。一说勇壮。
⑸重鋂〔chóng méi〕:一大环上套二小环。鋂,大连环。
⑹偲〔cāi〕:富有才能,一说须多而美。
【翻译】
黑色猎犬缨环作响,那人美好又有仁德。
黑色猎犬双环相套,那人美好又有善德。
黑色猎犬连环相扣,那人美好又有才能。
【题记】
《卢令》一诗的诗旨,历来也存在较多争议。《毛诗序》认为是对百姓对齐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的讽刺;朱东润、袁梅等近代学者认为是女子对所恋慕男子的赞美之辞;而王质、朱熹等人从诗的本义出发,认为此诗是对猎人的赞美之歌。今人多从最后一种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卢令》是鲍叔牙大夫与管仲大夫简书。鲍叔牙大夫收到好友来信,复此信以遵礼。《朱熹•诗集传》曰:“此诗大意与《还》同。”实之,两好友情深意长,礼尙往来也。管鲍虽同在齐国,但各为公子傅,所以写信交流。

【赏析】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二句,皆是叠咏句式。各章首句均是以写实的手法写“卢”,卢是一种黑色的名犬,传说产自韩国。各章分别以猎犬身上的缨环、“重环”“重鋂”三物展开叙写,融合声音和外形,展现出狩猎时激烈、紧张的气氛。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各章末句转到对人才能、品德方面的赞美上来。各章均以“美”字总领“其人”之德,又分述其“仁”“鬈”“偲”诸德,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德才兼备、技艺高超的形象。
本诗篇幅精短,语言洗练,三言、五言交错的句式使得本诗结构错落有致。对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清代陈震在《读诗识小录》中点评说:“即物指人,意态可掬”,确是别有奇趣。
全诗各句,上写犬,下写人。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威仪。由犬及人,以犬衬人,以人带犬,共同构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声情并茂,表达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后记:诗经名篇的作者们大多数是王侯将相、皇亲国戚,这些时代精英在上古权力角逐博弈中,大多是公认的胜出者。按常理,他们的圣旨、语录、成功学厚黑学更该计胜一筹——但编篡者却选择了他们最不起眼处的真情流露……那些至情至性,假里透着真,真里透着痴,一股血性、义气与刚烈——平凡人情结。也许他们有过错误甚至罪孽,也许还不得善终——却因一句美丽小诗被人们铭记,令人扼腕叹息,又荡气回肠……只因那是人人都有的梦,人人会犯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