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如火
万物生机盎然
七月如荼
建·亨云南丽江争气机团队
打响了“地质博物馆”、TBM施工领域“上甘岭”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咽喉”工程
香炉山隧洞TBM施工之战
开战——组装“弘毅号”TBM
7月9日,“弘毅号”TBM刀盘中心块下井。
7月10日,“弘毅号”TBM三大件刀盘、主驱动、主梁安全运抵香炉山隧洞施工现场。
7月11日,“弘毅号”TBM底护盾、刀盘边块两块、主驱动下井。
7月11日下午5点32分,建·亨争气机团队负责人张总在团队工作微信群下达指令:“晚上18:40分的安全生产例会改在TBM组装洞现场进行。杨仕成提前进洞,做好TBM组装工作交接。吴昊坐接班车进洞,在TBM组装现场进行技术交底。”
7月13日,“弘毅号”TBM刀盘边块两块、主梁2下井;开始组装刀盘。
建·亨争气机团队队长刘丹宏说:“'弘毅号'TBM吊运、组装工作在安全有序进行中。”
“起跑即冲刺”。建·亨党支部书记、规划师丁永哲强调,争气机团队全体参建人员要紧紧围绕“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三保目标,弘扬“责任胜于能力、意志创造奇迹、奋斗成就人生”的建·亨精神,超前谋划,主动出击,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勤沟通、善协调、强联动,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确保“弘毅号”TBM如期始发,奋力夺取香炉山隧洞TBM施工首战胜利。
“弘毅号”TBM应用于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施工2标香炉山隧洞施工,总长245米,开挖直径9.84米,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世界引调水工程双结构、最大直径TBM。“弘毅号”TBM所有部件,从滇中引水工程“最长斜井”香炉山隧洞3-1#支洞,运输至距离地面620米深的TBM组装间进行安装。

决战——拿下“险难重”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施工2标香炉山隧洞全长22.9千米,TBM施工区间全长14.67千米,分为6.67千米和8千米两个掘进段。
用“险难重”来形容滇中引水工程香炉隧洞一点不为过:
险:“弘毅号” TBM首次下井洞3-1#支洞,长1432米、坡度14.3°、高差338米;“弘毅号” TBM首次拆除出井洞4#支洞,长1132米、坡度27°、高差486米;“弘毅号” TBM二次下井洞5#支洞,长1246米、坡度24.7°、高差495.18米。
难:香炉山隧洞全线穿越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滇西北横断山脉,跨越多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单元,广泛存在活动断裂、高地下水、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问题,被称为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咽喉”工程和“上甘岭”。
重: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首,是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建成后受水区为沿线6个州(市)的36个县(市、区),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112万。
面对如此的“险难重”,丁永哲书记指出,争气机团队要以“解云岭万物之渴、惠滇中千万之民”为己任,踔厉奋发,攻坚克难,着重抓好“三以”工作。
一是以“两个提高”勇担“两个责任”。提高全员政治站位,谨怀家国情怀,担起把香炉山隧洞建成“安全、优质、民心”百年精品工程的责任。提高全员思想站位,用“铁的团队、钢的业绩”,担起“公司目前市场条件下取得大突破”的责任。
二是以“一强六好”打造刚性团队。团队配置公司机、电、液最强技术人员,并以3年及以上老员工为主。严格落实“施工准备好、设备管理好、工程质量好、安全生产好、完成进度好、生活管理好”六好工地创建活动。

三是以“一个中心”助力项目攻坚。组织公司技术中心各领域专家、各专业骨干,研究和攻克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难关,并奔赴生产一线支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