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曾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也应该是学习型的,这个学习,应该是“全员学习”、“团体学习”、“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学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毛泽东读书堪称楷模,少年时期便开始博览群书,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盱眙是千年古邑、文墨之乡,古人先贤,著书读书,蔚成风气,是我们读书的典范,为我们留下许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如明代的冯世登“博涉群书,娴古诗文”;华志贤“世居虎头城,坐卧一室,探索图书,经年不入城市”;清代李枝芃于西园辟“坐花堂”,潜心读书,教授子弟;王铭因“家贫,弃儒习贾,深为不能读书为憾,故课子弟读,极严,对他人子弟能读者极爱之”;傅登魁“家贫笃学,尝手抄《经传》、通考《玉海》,诸书能悉,记其要旨”,设馆义学课读,“率四更其,严冬不辍,故成就者甚多”;江光杰“好读书,盛夏必冠服所居,辄数月不下”;王效成“幼读书即留心当世之务”;王荫槐家“藏书万卷,杜门不出,读书不止”;王锡元“博学赡闻,终日手不释卷”;汪藕裳“自幼得以博览典籍,颇受熏陶”,撰有《子虚记》《群英传》巨著传世,遂成一代杰出女性,都梁女史。在近代、现代,也有杨宪益、张贤亮等奋发读书、刻苦努力,成为大家者。先人为我们树立榜样,我们后来之人当应效仿!
读书是科学知识的蓄水池,是文史传承的接力棒,是成长进步的加油站,是人格魅力的塑化剂,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不读书不能获得真知,不学习不能增长才干,不尚礼不能成为贤良,不虔诚不能取得正果。
建设书香盱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当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
(201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