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古村听雨
作者:铁裕
朗诵:白云悠悠

这样的古村或许已不可多得,它静静地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四面是纵横起伏的山野,村前有一条和古村一样古老的河流,在大山里静静地流淌。
古村像一本静美的书本,在沐浴着阳光;
古村像一个漂亮的美人,在寂寞中独自歌唱;
古村像一条幽静的小巷,那清新的空气中似有情感的指向;
古村像一幅古典水墨画,在沧桑岁月中蕴含着许多优美的意象。
只因这里交通不便,又无什么名胜古迹,历史名人。所以,再古老,也产生不了轰动的效应。它只能在大山里,悄然迎送时光。

古村不知始建于何年何月,村里的各式房屋建筑明显带有元、明、清的特色。但是上千年的古老建筑,在风吹雨打中,有的岌岌可危,有的只是一个骨架,有的已破烂不堪。我在村里流连着,看到许多古房屋已根本无法住人,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它呢?我只能说:整个的古村,布满了岁月的沧桑。
但也有少数几间房屋,依然佝偻着腰,苦苦硬撑着。我缓缓的走着,只觉得我的脚步声,回响在一堵堵古老的墙上。
村里的青石板路已坑坑洼洼,那深深凹下去的,是村里一代又一代人塌陷的。每一个坑,都布满了昔日的苦涩与艰辛;每一个坑,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坑,都显示着一种兴衰的景象。
村内多是些古柳、古槐、古榆;村外则是些古松、长藤、苍苔。每一棵树,每一根藤,每一株草,似乎都想把古村裹个严实,不想把它的秘密向外界裸露;不想让外界来打扰古村的宁静、幽梦;不想让那些历史的过客,踏破古村的清静、幽深;不想让世间的俗人,沾染古村的唯美、安详。

我沿着古村中唯一的一条深巷走,越走越有一种韵味,越走越感到村中还弥漫着幽幽古意。我仿佛感到,自己是在远古自由自在的徜徉。
古村深藏于此,就像一个智者隐居着,不喧哗,不声张。那种淡泊、清静的境界,真可谓无为、无我;无欲、无求,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这里是否经过狼烟、遭受过天灾,或是历经过各种冲击?我不得而知。因为我不是来考古的,也不是来调查和凭吊的。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这个古村,走进了岁月的深处。我仿佛读懂了它的静谧、风韵;读懂了它的特色、情节;读懂了它的古屋、老墙。

古村如此深藏于山沟里,我在想:它是否有那种:“特色饮食风味美,人文古厝韵醇香”的欢畅?
它是否真的就像那:“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空旷?
它是否有那种:“庭院深深深舍静,花藤满满满村香”的雅致幽静的景况?
它是否真的有武陵人那个桃花源“黄发垂髫并依然自悦”的清静无为与清朗?
我所想象中的这些情景并没有看到,却见许多老人穿着朴素,手里拿着把牛尾巴做的蚊刷,在驱赶着苍蝇。脸上皱纹密布,那是被苦难生活的雕刀深深刻下的。村庄有个土杂店,里面摆满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小商品,那些食物正在洋溢着淡淡的醇香。

一些光着脚Y的孩子,正在拉着大人的手要钱买糖果。而在古老、斑驳的土墙上,或是板壁上,张贴着些广告、美女图,或是写着些禁毒、破除迷信,提倡科学之类的标语。虽然字写得有些别扭,可古村的风貌、内涵可见一斑。这时,我看到了几缕炊烟,那是村庄的根,那是家温馨和饭菜的香味。我看着看着,也想起了我古老的故乡。
现实和历史在古村里融为一体,让人仿佛在阅读一幅穿越时空的图景,但又觉得自己就在图中。是啊,古村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有着许多优美的故事,还有那清新、优美的岁月,显得那样的悠长、悠长。
忽然,只听哗哗啦哗啦的响了起来。我抬头一看,是雨,像一个个细腰修长的美女,从空中翩翩而来。古老的房间,滴滴答答的响了起来。那声音清脆、响亮,如诗如歌,又似窃窃私语。雨如烟如雾,悄然洒落在树上、草丛;洒落在山野、路旁;洒落在竹林、古房。

若不是站在房檐下躲雨,我定然会疑心这是幽远的古语。然而,这是天籁,是上苍对古村的慰籍和馈赠。不然,怎会如此清新、悦耳;这般婉转、悠扬?
古村听雨,我感到了一种孤寂和淡淡的苍凉;
古村听雨,我感到了天地有意借此天雨洗濯心房;
古村听雨,我感到在轻风细雨中有无数的诗意渡我舒爽;
古村听雨,我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自然纯美辽阔的艺术殿堂。
雨刷刷刷的下着,淋湿了我的头发,我的衣裳。但我全然不顾,只想在这种弥漫着古老气息的古村,好好领略这雨声真实的韵味,静静地思悟人生。在古村听雨,只想寻一世安好,盼一生逍遥,望日升,看月落,观天地之苍茫。

这时,只听“吱呀”一声,从一道柴门中走出一个戴着草帽,披着蓑衣的中年汉子。只见他手里牵着一条牛,肩扛梨杖,缓缓的走在清石板路上。走出了一种田园诗歌的韵味,走出了一种风调雨顺的泰然,更走出了一种无谓和豪放。
古村听雨,雨是一种优美的天籁;
古村听雨,雨是一种陶冶和静享;
古村听雨,雨是一种释然和怡养;
古村听雨,雨是一种乐曲和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