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老翁好心情 抗癌成功当英雄
——河南泌阳八旬老翁抗癌纪实
牛金元撰写 王有震整理
“开创医学先河,点燃生命之光!”这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八旬老翁,2021年底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康复出院时,对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恺和血液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白炎亮及其所带领的医护团队所赠送锦旗上的赞词。
“一纸判决”
我叫牛金元,中共党员,大专毕业,经济师,驻马店老区泌阳县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今年81岁了。我多年来退休不退志,夕阳献余热,被誉为“夕阳牛”。去年6月,我正在为泌阳县老科协撰写“中国十大工匠”,高级农艺师禹宗本的菌种研发故事时,突然高烧不止,大汗如洗,浑身疼痛,苦不堪言,从泌阳县人民医院转诊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救治。经过骨髓穿刺和反复抽血,查验出血液中的癌细胞高达90.5%,且已侵袭到大脑、肺部、睾丸等关键部位,那几天,体重每天减少5至7斤,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面对日趋严重的病魔,郑大一附院主治医生把陪护的子女们喊到医生办公室慎重告诫说:“你父亲得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从检测数据来看,为恶性肿瘤后期,对治这种病,年轻患者可以采取配型一致的造血干细胞血浆移植治疗,但这种风险也很大。我们医院对高龄老人从不采用这种手术。依据你父亲的高龄和严重病态发展,靠输血能支撑十天半个月就算不错了,您们还是尽快让他回去与家人们团聚一下吧”!医生们的好言规劝,如晴天霹雳,让子女们抱头痛哭了一阵。然后,他们办好出院证,走到重症监护室对我哄骗说:“老爸,你得的是重症感冒引发的急性肺炎,咱不再这里治疗了,你回到泌阳县医院再输几天液就治好啦!”经我同意后,儿女们立即租救护车,为我吸上氧,输上水,把我拉回到泌阳县人民医院。
救护车驶入县人民医院之后,把我直接拉到县医院西侧的一个简易病房中,西侧病房墙壁上并列贴挂的“肿瘤科、血液科”六个大字,立即映入我的视线,马上心存疑虑,反问子女们:“你们怎么把我带到这里来?快说实话吧,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儿女们知道我是有点医学知识的人,胳膊别不过大腿,只好将郑大一附院开具标示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证明书递给我看。顿时,我的情绪跌入谷底,精神支柱彻底崩溃了,就是这“一纸判决”,我仿佛看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我逼近,我过去常说“小病猛治,大病不治”的口头语在脑海中翻腾起来:这不是让我住在县医院活活“等死”吗?轻生的念头油然而起。在入住县人民医院血液科的那几天,几次寻找机会自杀,但碍于儿女们轮番日夜监护,形影不离,无法下手。有一天,过去与我颇有交情的县人民医院沈书宇医生特意带住礼品来病房探望,我乘机谎称自己日夜不眠,托他弄点医院控制的安眠镇定的药物。但他心知肚明,口头答应,就是迟迟不送药,等于婉言谢绝了。住院的那一周,儿女们暗地里为我安排后事,特意回老家花费2万元给我购置坟地,甚至连棺材、追悼词之类的琐事都安排好了。儿女们还购买了人参、燕窝、蛋白粉等高级营养品,让我滋补身体。但当时我已生命垂危,茶水不进,无法享用呀!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离开这个世界,不再给孩子们寻找麻烦。此时,我心生一计,提出转入驻马店市解放军159医院治病,其目的就是想着在驻马店死后能就地火化,防止出现在泌阳死后又拉到驻马店火化的往返折腾。
一缕阳光
转入驻马店市解放军159医院治疗中,待遇特别优厚,住是贵宾楼,一人住单间,内有空调、彩电、厕所、淋浴等设备,住房收费标准每天40元,比住当地同等宾馆便宜许多。我在那里,主治医生仍采取的是保守疗法,靠输血、吸氧、输液、输高级营养素维持我的生命。因为治标不治本,仍是高烧不退,大汗不止,吃点退烧药,只好一会,很快高烧又起,且肺部积水、感染,咳嗽声发作时,整个大楼都能听见。有天深夜,一口浓痰卡在咽喉中,满脸铁青,马上憋死,护士们立即取来吸痰器急救,几经努力将浓痰吸出,才幸免不死。我感到生不如死,整日以泪洗面。主治医生姓王,是位女大学生,心底很善良,几次劝我说:“老先生,你光呆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呀,我听说郑州省人民医院刚从美国进口专治你这种病的高效药,临床效果不错,你还是去哪里最后博一次吧,博胜了算你幸运,博输了也不留遗憾啦!”王医生的善劝,揪着了我的心,到底去与不去,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心里反复琢磨着:不去吧,马上就会去见阎王爷;去吧,得花一大堆人民币,钱从何来?再说也不一定能治好,招呼不好最后落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当我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刻,一只“小知了”因受暴风骤雨的猛烈冲击,突然“吱”的一声从天空跌落在病房窗台上,躺在那里一夜不会动弹。同病相怜,爱莫能助,我也一夜没有眨眼睡觉,痛苦的泪水和高烧的汗水交织一起,那一夜格外长,度日如年呀!难道说,老天不偿脸,让我与“小知了”同归于尽吗?谁知在第二天早晨,雨过天晴,从窗台上慢慢地透过一缕阳光,“小知了”的双翅缓慢抖动了几下,然后“吱”的尖叫一声,腾空而去。小生命的起死回生,让我从黑暗中看到光明。
恰巧,在这个时候,风烛残年的金婚老伴特意从泌阳来驻马店与我做“最后的告别”,她手持拐杖,两个女儿搀扶着站到病床前,气喘呼呼地训我:“是死是活,你也得去郑州治病,我信主,你若不去的话,现在我立马碰死在墙头上,带你一块上天堂!”她哭我也哭,全家人都哭了。此时,我以绝望中带来希望,心如刀绞,忐忑不安。我想“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是穷人家出生的农民孩子,自幼丧父,6岁就给舅家放牛,8岁跟随母亲讨饭,解放后是党和政府抚养我上大学,后又当上国家干部。我不能轻易死去!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但死的意义有不同”。面对大病,知难而退,放弃治疗,想以死了之。这“死”又有什么意义呢?放纵自己死去,这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毫无意义,是软弱无能,是自私自利,我必须振作起来,与病魔抗争!那天是星期日,医院行政部门不上班。于是,在还没有来得及办理出院手续的情况下,就搭乘救护车直奔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最后“一博”!
一博则赢
“八十老翁好心情,抗癌成功当英雄”!这句话当时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5个病区400多名白血病患者中广为流传。所传的这个“英雄”别人莫属,指我而言。众人皆知,白血病是极为严重的恶性肿瘤,为不治之病,多在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和青壮年中发生,其中不少患者,皆因一次次地化疗和骨髓血浆移植,使自身失去了免疫力,最后人财两空。对于我这个年迈八旬的高龄患者,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虽然收治了我,但在不能使用别人匹配干细胞血浆移植的情况下,该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恺和该科副主任、研究生导师白炎亮所带领的医疗团队,勇于创新,综合评估,制定方案,大胆试验,因人施策,给予“维奈克拉十阿扎胞苷”的保守化疗方案,加以胸腔引流术和肺泡灌洗术,闯过禁区获得突破,创造了奇迹,为治疗高龄老人白血病,开创了医学先河,刷新了记录,积淀了经验。
因为白血病属于不治之症,特别是高龄老人,治愈率不高,风险极大。我的家属签字同意使用这个治疗方案后,临床医生告诉说:维奈克拉是美国最新研发的高效抗癌药,价格很高,一粒药比“小金豆”还贵,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上市,必须去外面购买,其他化疗药品也不便宜,你们先预交50万元吧!”当时,我的库存已经透底,子女们表示宁可砸锅卖铁也要给老爸治好病,于是很快凑够了50万元。第一疗程共有28天,两次骨穿,一次腰穿。为防感染,住的隔离床,6个子女分成三班陪护,她们天天喂药喂饭,擦屎垫尿,都不辞劳苦,腿跑肿了,眼熬红了,甘心情愿,不遗余力,争尽孝心。初次化疗后,癌细胞由原来的90.5%下降到0.5%,化疗成功,首战告捷。接着,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化疗。使癌细胞荡然无存,声消匿迹。通过化疗,好细胞也遭到严重损坏,造血功能低下,身体极度虚弱,一次次地在鬼门关上徘徊。但我靠自身的坚强意志,靠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不断提升免疫力,才使机体逐渐恢复正常。我深知,白血病与冠状病毒一样顽固,抗癌的道路没有终点,稍有不慎,就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我一定会谨遵医嘱,严阵以待,当好抗癌“英雄”,再创生命辉煌奇迹。
“忘记年龄糊涂过,寻找顺心天天乐,每天都有新起点,怎么开心怎么活!”我一边治病,一边丰富夕阳生活。去年,我躺在病床上,一边化疗输水吸氧,一边坚持用手机改写牛氏家谱。每次化疗结束返回泌阳后,就又骑着电动车走村串户,收集充实家谱资料,终于完成了《牛氏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且,自费万元印刷成书,分送各村各户的牛氏宗们,受到好评。进入2022年后,我又积极参与县政协文史委的文史资料征集、县老科协的专项调研,县老记者协会的新闻采访等社会公益活动。近日,我与县老记协秘书长王有震合作采写的题为《林果乡土专家董国安:三十年抢救濒临灭绝野生大青桃”》的通讯稿,先后被《河南日报》、河南日报顶端新闻、都市头条、《大河报》《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说泌阳等主流媒体推介,对助力当地林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起到较好的舆论宣传作用。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我在病房期间,不少亲戚,朋友和同学,纷纷赶到医院慰问,一些年老体弱者,行走不动,就打电话问候。春节来临,县委组织部以“特困党员”的身份送来了慰问品,县老干部局,县红十字会和县慈善总会也都分别给予经济帮扶。在困难面前,我感恩党组织、感恩政府、感恩人民、感恩包括各级医院的所有救命恩人。我决心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热心公益,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当好“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夕阳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