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特写:河南泌阳中医院“追阳小分队”在行动,吃饭无筷子牙刷代替
贺春慧撰写 王有震整理
2022年对于我们河南泌阳县来说,真是多舛的一年。3月27日突然疫情骤现,全员核酸,工厂停工,门店关闭,学校停课,如同按下暂停键。3月30日在抖音上疯狂叫嚣的“泌阳王炸”惹怒了千千万万的泌阳父老乡亲,一时间抖音上到处都是对他的不满和批评,很多父老乡亲至今仍记忆犹新。我当时写了一篇重点反映当时医务人员和防疫消杀人员工作情况的文章,达到1.9万人次阅读量,不少人转发和点赞、留言。
7月9日,疫情的火苗又一次被悄无声息的点燃,且飞速蔓延,不少地方接二连三的被“沦陷”。政府紧急部署全员核酸,医院医务人员和防疫消杀人员首当其冲的又一次次站在抗疫第一线。
泌阳县中医院领导带领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做核酸时各种所需,安排医务人员分点采集核酸,增派人员隔离点执勤,安排“疫情特别行动小组”固定到高风险区采集核酸,这些在高风险中行走的同事们把自己这个小组命名为“追阳小分队”。
这些临危受命的成员分别是孙春英、杨珂、刘蕊、贺春慧、刘晓丽、李红伟、李素萍、李月尽、郑云荣、王琳、李春辉、石章爽、禹露、顾栋、王佩、姜慧、焦芬芳、李真、杨宇航、孙淑娴20名队员!这个小组的成员中,有家中有嗷嗷待哺婴孩的母亲,有单亲孩子的妈妈,还有才结婚不久的女孩子,也有年近半百的女士等,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7月11晚上8点50分左右接到通知备勤到9点10分紧急集合,虽然心情有些沉重,但大家无一句怨言!大家有条不紊的听着领导安排,整理好物资和装备,紧急出发到高风险区二铺采集核酸,尽管晚上气温有所下降,但是大家穿带上好防护服,就立马汗流浃背。执行完任务已经是夜里12点多,当别人早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刻,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宾馆,累的不想说一句话不想再走一步路……
宾馆里的洗头膏用了2袋仍没有一点泡沫,不知道是头发过于油腻了呢?还是……
牙刷代替筷子。早上,单位安排送饭来时匆忙中忘了带筷子,20个小分队成员,没有再给已经非常非常忙碌的后勤保障人员联系,不忍心再打扰他们,大家默默的自己想办法吃饭,同住一屋的贺春慧和刘蕊想起可以用牙刷把代替筷子,于是牙刷竟然也成了我们的吃饭工具。
我们随时候命,随时出发。7月12日下午接到通知,去盘古世纪城小区入户采集核酸,我们穿戴整齐带齐用物被车送到小区门口,我看到小区执勤的部分人员用手机在悄悄对着我们拍照,他们有的人好奇中又有些畏惧的看着我们,他们不知道我们是谁,只知道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大白”!其实,每次当我们全副武装包裹的严严实实,如果不说话,我们自己也很难分辨出谁是谁,大家只能通过声音找到自己的小组队友。
大家都没有去过盘古世纪城,对整个小区也不熟悉,在小区里领了人员名单,我们问了物业人员需要采集核酸人士的所在大楼大致位置,大家两两一组分头行动。还没有出发护目镜里已经有些模糊,我们手拉手着手,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小区穿行。临上楼采集核酸前,为了采集核酸时看的清楚些,在空无人的地方,稍稍打开护目镜,使里面的雾气散散。随身带着消毒液,消毒电梯按键上楼再消毒按键,找到住户听着他们有的战战兢兢的询问,叮嘱他们一定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能出门,采集完核酸,消毒电梯按键下楼再消毒按键。人们传说中的上门采集核酸的大白,就是这样工作的。
当晚我在追阳小分队群里说:咱们虽然没有行走在刀尖上,但是咱们也是行走在最危险的地方,我想写一篇小文章,希望能够把咱们小分队的成员名字都写上。不知道这个文章会不会有很多的阅读量,但我会尽力写好,希望泌阳父老乡亲能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疫情防控,也希望泌阳父老乡亲能够体味到我们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辛!知道有我们这群人行走在“追阳”的风口浪尖!队友们都回复说可以。此刻,文章写出来了,夜已经深了,今夜暂时没有任务,我写完这个稿子就也可以先安安稳稳睡一觉了,梦里期待明早一切风平浪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