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21)
诗║李耀文
第六章~第六节
太宗治国清正贤明
贞观之治八方来贡


世民即皇位,是为唐太宗。
吸取隋亡训,政治更清明。
任人以唯贤,从谏以听政。
唯才启能人,贫寒可入宫。
不计宿仇怨,人才满朝廷:
宰相杜如晦,直谏之魏征。
名相房玄龄,长孙无忌等。
天下之人雄,尽为太宗用;
世民深知晓,兼听者则明。
鼓励群臣下,犯颜直谏行。
在位之多年,谏臣数不清;
强调民为本,极度重民生。
民者本是水,君者是舟蓬。
水丰能载舟,水枯船难行。
下令轻税赋,百姓息养生。
惜爱民间力,少将徭役征。
贞观八九年,国力已大增。
牛马遍郊野,百姓衣食丰。
大唐呈现出,和平繁荣景;
太宗重教化,提倡儒学风。
选拔育人才,科举科目增。
扩大应试人,举才选贤能;
对外关系上,民族策开明。
降服东突厥,薛延陀被平。
征伐高丽国,吐蕃回纥从。
国威播四方,空前之昌盛。
大唐“天可汗”,如此称太宗。
执政二十年,盛世享太平。
史学将此时,“贞观之治”称。
注:❶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
❷“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以亡隋为鉴戒,偃武修文,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贞观年间,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