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独立
吴晓菲
黄帝4719,岁在壬寅,正值夏至,立于微山湖畔一小亭,见今日之己境,有感于前人之兰亭。吾知境界之差,年岁之别,与前人之作相差甚远,但因解吾之惑,或与王之心境略有同,古今之思涌上心头,故记。
六月的夏季,独立于微山湖畔的一座小亭,雨至,故人稀。亭内独我一人,静看着湖面雨落涟漪:点落,荡漾,无迹。盛夏的雨,淅淅沥沥从不痛快,既无微风,也无清爽之气,只是平添一份闷潮之意,增人闷气。远处雾蒙蒙一片,似我心意朦胧不知何所去。
这是于我不长人生中意义最重大的一段时日,12年的寒窗苦读在近日有了答案,只是这答案不尽我心,甚至从未料到。于我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也让我怀疑来路,迷茫前路。有无数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不知向谁问,无言。而我也自知,这答案只能出于我心。我怀疑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是否值得,我对这最后的一卷又是否甘心。不甘心,但努力值得,就算是再来一百次,我想我也会坚定自己的选择,走这一条充满喜怒哀乐的长路。至于最后回报给我的这一份成绩,在走上考场之前我就已经认为这只是一次考试,不能作为我评判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标准,虽然在看到的一瞬间无数的委屈与不解奔涌于心头,但事后再想:我无悔,长路由我而行,这是起点而非终点,会有更好的未来等我争取,怎么能在起点处就怀疑自己。
成绩不是唯一的问题,站在这个人生的交际口,我即将做出人生第一份重要的选择:究竟何去何从。这终究是一个难解之题,无论怎样选择,都要有所放弃,有所舍去。选择安逸,代表我拥有了一份稳定,看起来美满的人生道路,但同时也代表我失去了“生活”的权力。选择热爱,代表前路茫茫,未来的每一步都是未知数,充满变化与不定,但我拥有了一份起码是我这个年纪该有的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模样。可这条路又怎会好走呢,家人,老师,朋友都告诉我按照他们的经验,现在选择安逸的道路,以走一步看百步的眼光规划未来于我最有益。我知道他们所言有多么的真实,也知道按照这条规划未来的日子我会有多么的幸福。可是,每当我听到想到这将会是我以后的人生时,即使我知道未来会开心,可我的心中为何只有痛苦与抗拒。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又怎会不知我想走的那条路到底有多么的艰难,未来有多么的不确定,可我想到这些,没有抗拒,只是按我心中的意气想着,不试试怎么能行呢,不试试怎么能行呢。我还这么年轻,难道就要把未来的日子格式化吗,就连尝试的勇气也丢失了吗?不,我不要这种未来无趣的生活。我向往的并非道家的无为,而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偏要往前冲,像无数次考场作文中写到的那样:做有担当的中国青年!也有心中的那一份力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雨还在下,雾蒙蒙的也没有散完,可我心中已经明朗,拿起伞转身回家。靠近湖畔转身回望这座小亭,解我心绪的小亭,古今皆通的思绪: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简介:吴晓菲,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开朗自信乐观向上,自幼喜爱文学,爱在字里行间中寻找乐趣,抒发情感;曾在《济宁文艺》《鲁艺》《济宁晚报》《山东商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作品《乡韵》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鲁宝祥通杯”征文大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