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嘉兴
耿志平/甘肃

我和姐来嘉兴的时候,外甥正好去湖州参加了培训,星期五他回来要给我们接风,出了小区,我们每个人扫了一辆电瓶车,他在前面带路,我还是第一次在城市里骑电动车,不过一点都不怕。潮热的空气里,汽车井然有序,电瓶车队伍也挺庞大,街边的美景尽收眼底,也许是不到下班时间,路上步行的人并不多。
他带我们去的是一家浙江人开的餐馆,,据说是最符合北方人口味,挺大的餐馆里已经有很多客人,我们刚找好座位,几分钟就满员了。这家餐馆生意火爆,光厨师就有十几个,每个人忙忙碌碌。我们点了小龙虾,吃三斤送一斤,选了微辣和蒜蓉两种口味。看着菜单上的价格我有点不忍心点,外甥说你们想吃啥就点啥,不要管价钱。菜很快就上来了,味道果然不错,五六样菜各具特色,既精致又新鲜。以前听说嘉兴菜味道淡,没想到比想象的要好得多。价格也很美丽,一顿饭花了好几百。

吃饱喝足,外甥带我们去最近的月河公园,我最喜欢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傍晚时分,市民出来纳凉,公园里人比较多。路过一座石桥,下面的水中灯光点点,让我想起了秦淮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也许当年的秦淮河,比如今的月河还更加热闹。文人雅士附庸风雅,歌女为了生活强颜欢笑,并不知国破家亡的悲哀。
古老的街区,有点像西安的袁家村,每家的商品都不一样,只是这里是江南水乡,多了一份温婉含蓄和休闲。人的皮肤也白皙细嫩,不像我这种典型的西北“红二团”,脸上的汗水流个不停。外甥说嘉兴粽子博物馆是必须去的地方,还有粽子博物馆?我很好奇。朋友不会笑话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吧,我在陇东地区生活了四五十年,并不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门口,一个石头的造型,翘起的粽叶上放了两个粽子,下面写着: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展览馆里,有嘉兴粽子三代传承人的介绍和故事,第一代冯昌年在上世纪初创办的“真真老老五芳斋”成为嘉兴粽子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嘉兴粽子之父,”成为嘉兴粽子的鼻祖,第二代冯月明,第三代邵建国。他们把粽子当成一种文化传承,使得它得以发展。

一个玻璃展览柜里,有一个缩小的人围坐在桌子边吃粽子,人还是会动的,很是传神。有的造型是母女包粽子,孩子趴在地上玩耍;粽子店老板笑脸迎客等很多造型。有几个小屋子里分别有陕西蜂蜜粽,杭州乌饭豆沙粽,中山芦兜粽,广式荷香粽,嘉兴粽子,内蒙古奶香粽,传人高汤鲜粽,厦门烧肉粽,苏州金鱼粽,潮汕双拼粽,沈阳葡萄干粽,河南粽子,贵州布依族粽,北京红枣粽,武汉小角粽,武汉卤藕粽,云南竹筒粽,广东裹蒸粽的介绍,粽子形状有三角的,四角的,大的小的不一而足。还有很精美的陶瓷制品,让人长了不少见识。不过我吃不惯南方的肉粽和咸蛋黄,虾仁粽子,还是觉得北方的红枣粽子好吃,可口。
出了粽子博物馆,对面的店铺里是各种手工艺制品,有一家卖蜜饯的店铺,里面有上百个品种,店铺货物摆放整齐,一个角落里还有一台留声机。外甥买了一袋,里面有二十多种味道。民以食为天,他们真是把吃做成了一种文化,做到了极致,让你视觉味觉都是极大的享受。
在另一个巷子,卖花草树木,各种盆栽生机盎然,鲜花店里百花争艳,芳香四溢,外甥买了一束送给我,让我很惊喜。卖观赏鱼的摊位前,小孩子吵着要青蛙,青蛙竟然是粉红色的,小乌龟则是花色的,也有常见的那种乌龟,还有仓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鱼儿自由自在游泳,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喜人。美食广场,人声鼎沸,觥筹交错,灯火辉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谐!

回来的时候,我问周庄古镇有多远,出租司机说,月河公园很有代表性,周庄古镇和这里基本一样。我想大概也差不多,都是古建筑,小桥流水。
昨天傍晚,外甥带我们去了京杭大运河。宽阔的河水顺流而下,碧波荡漾。桥上人们坐着看景纳凉,一阵阵风吹来,难得的凉爽。河边的民居,灯光璀璨,使得大运河更加壮阔。路旁垂柳摇曳,石榴树硕果累累,花花草草一片祥和。我真羡慕她们生活在这里,早晚都可以欣赏大运河的风采。隋朝隋炀帝杨广修建的隋朝大运河已经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他是京杭大运河的连接点,虽然他很残暴,早早葬送了父皇隋文帝杨坚打下的江山,但他修凿运河拉近和搞活了南北经济发展连接链的壮举和功劳,造福百姓,其功可嘉,史载辉煌。

嘉兴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有悠久的历史,有古老的文化传承,更因为中共一大在南湖公园的红船上召开,使得它名扬海外,成了无数人梦寐以求来参观度假的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