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肖仁福《苏东坡传》节选
千古风流人物②
肖仁福
也是一时兴起,苏轼连作《东坡八首》,记述耕作苦乐,亦献给马正卿、潘彦明、郭兴宗、古耕道诸友,以感谢他们无私相助。
除马潘郭古诸友外,无私帮助东坡躬耕田地的,还有一头黑牛。这是王闰之见丈夫翻地辛苦,掰着指头,精打细算,从全家人牙缝里省出钱来,交东坡从集市上买来的。
牛比人力气大,属耕田主力,东坡很疼爱来之不易的黑牛,精心饲养,待之如子。一苗露水一苗草。天不亮就起床,牵牛出栏,去野外吃露水草。露水草软润可口,易消化,好养膘。故有经验的农人,都会大清早放牛出去吃露水草,待太阳出山,露散草干,牛已吃得肚皮圆鼓鼓的,再上轭耕田,自然格外有力气。
人勤劳,牛卖力,眼见五十来亩生田就要翻耕完毕,谁知黑牛忽然病倒。东坡心急如焚,赶紧请来黄州有名牛医,给黑牛诊病。不想牛医徒有虚名,围着黑牛绕上数圈,还掰开牛嘴,偏着脑袋瞧半天,竟不知是何病因。东坡无奈,打发走牛医,守在黑牛旁,一筹莫展。
直到天色黑下来,小儿苏过来喊吃饭,东坡仍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像耳背没听见似的。苏过没法,返报母亲,王闰之觉得奇怪,来到牛栏门口,问怎么回事。东坡依然一言不发,只是摇头叹气。王闰之瞧瞧丈夫,又瞧瞧歪在栏里的黑牛,意识到了甚么,对跟在身后的苏过说道,你回屋去点个火来。
苏过很快举着枞槁火把,回到牛栏旁。王闰之接火于手,走进牛栏里,仔细观照黑牛,没察觉有何异常,只是牛眼似开似闭,毫无神采。又查看过黑牛刚拉在牛草上的粪便和尿液,也与平常差不太多。王闰之沉吟片刻,将火把递还苏过,要他举高点,然后一手抚着黑牛脑袋,一手翻弄它背上浓密黑毛,这才发现皮上起了疹子,有豆粒大小。苏过也看得明白,问是甚么疹子。王闰之说,是豆斑疮。
东坡闻言,赶紧起身入栏,俯首查看过牛身疹子,对王闰之道,你既识得豆斑疮,想必知道对症下药。王闰之说,为妻年轻时倒也见过老家有人给牛治豆斑疮。东坡迫不及待道,怎么个治法,快快道来。王闰之说,治法也简单,摘取青蒿,熬粥喂牛,必有奇效。
青蒿不是稀有物,又值春夏之交,随处可见。晚饭后东坡带上苏过,一起去野地里采得青蒿数把,回到临皋亭,交给王闰之。王闰之正在熬米粥,将青蒿切碎,投入粥中,再熬上个把时辰,便停火倒粥于盆里。蒿粥冷却后,端到牛栏里,夫妻一齐动手,灌入牛嘴。隔日黑牛身上豆斑疮便得到控制。继续如法炮制,喂上四五天蒿粥,黑牛基本痊愈,又出栏吃上数个早晨的露水草,便恢复如常,下田翻耕。
田土耕毕,施足肥料,趁着正当季,播下稻麦。不宜播种稻麦的边坡角地,或培瓜菜,或栽果木,或植桑麻,不留方寸闲土。庄稼桑果自可任其生长,只需偶尔管管水,锄锄草,捉捉虫,东坡有充足时间留在家中,读书写字,吟诗画画。或甚么也不做,只倚于屋前几上,俯临断崖,仰观长天,任白云左绕,清江右洄,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未完待续)

(肖仁福《苏东坡传》·团结出版社)
作者简介:肖仁福,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20世纪80年代初做过四年中学教师,后一直在党政部门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已出版《官运》、《位置》、《仕途》、《家国》、《手腕》、《李鸿章》、《大汉辅国:霍光传》、《阳光之下》等多部小说,小说和随笔集二十多部,计一千万字。(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搏命梅山女》
点击文字链接-《我命由我不由天》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