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正修行的《修行者》
——评著名画家鍾建新竹宣水墨新作
导语:横空出世的《修行者》,是现代品!是古品!是宋品!今品!更是超时代、超越空间的传世品!
近日,可谓是与禅有缘。昨天刚写完中国实力作家饶开东先生禅语问答的简评,今天又接到香港著名画家鍾建新先生的“指定”评论其画作《修行者》的艰巨任务。 之所以说任务艰巨,因为有时间的限制(只有一个凌晨的时间),我必须潜心地通宵达旦于“修行”。真正的佛教修行者,都是在心灵的修持上下足功夫;切实地解读一幅画作,非得以心入画方可实现与作者心灵互动。
美籍华人知名诗人彼岸流年在2022年7月9日发布的关于鍾建新教授画作《修行者》的文章下面留言道:感觉一石、一木、一根、一水,每一个线条皆在修行。当我看到时,心里情不自禁地为其留言点赞!她讲得非常的到位,既道明了画作效应之“果”,又映射出画作效应之“因”。无怪乎,三变数理论创始人陈光億(新加坡)宗师一见到此画(创作过程中的画稿)便说:此乃印度灵鹫山,乃释迦、达摩修行之地。唐太宗时,高僧三藏法师曾经到了被誉为印度八大圣迹之一的灵鹫山,三藏《大唐西域记》中载:“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一句灵鹫山,鍾建新教授遂以此意赋新词一首:北山清,露晓秤,孤峯傲影,栖鹫以相迎;临高台,别寒星,空林翠映,浓了淡墨青。
基于玄奘大师的素材,鍾教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赋此新词,其以禅入词,以词入画,以画示象,以象传法。词画相融,高古深远。禅机玄玄,佛法昭昭。给观者似乎冷漠感觉的石质感画面,呈现出清、露晓、孤傲、寒星、空、淡等词意所散发的“清凉”迎面而来,正值夏日炎炎,实乃解暑降温之需。
当下,正处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疫情时代,独特的“世俗的烦恼”冲击着世人,我们需要“清凉世界”排热解毒以超凡脱俗。佛家认为常人都有漏业,有烦恼便是有漏。有各种梦想就有各种怀念,有各种怀念就有各种烦恼。漏尽便是没有漏了,没有漏了,“远离颠倒梦想”了,人就如进入清凉世界了。是不是有点消极呢?读词看画,“空林翠映,浓了淡墨青。”是最好的回答。空林才能翠映,淡墨青才能浓啊!
鍾教授画作《修行者》,有诗人眼中修行的万物,是宗师心中的佛教圣地。这不是巧合,这是一石、一木、一根、一水及每一个线条的组合之后的“一致性”聚合之象。印度有灵鹫山、山西有灵鹫山(灵鹫峰)、四川有灵鹫山、浙江也有灵鹫山(齐天山)……,而且它们都是佛教圣地。这是为什么呢?以山西五台山为例,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圣地,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者还是它的特殊的地形与地貌。其它“灵鹫山”能成为佛教圣地,我想也不外乎是因为地形与地貌的特殊性。鍾教授从未去过灵鹫山,却以画作《修行者》跨越到了印度的佛教圣地,穿越到一千四百年前与唐僧的对话。究其原因,当然还是画作中的特殊的地形与地貌。
认真观察画作《修行者》,我们可以惊叹地发现达摩打坐于山峰上。为此,凌晨我与鍾教授特别做了交流。其创作理念源于旧作《人间天籁》中出现了一个两厘米的山峰,他心中便有一种强烈的意识要把这山峰再次用他的想像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意识是一个人的头脑对于客观事物世界的主观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里过程的总和。然而,意识可以正确映射真实,也有可能歪曲反映。如此传神的达摩佛祖跃然纸上,不是强烈的意识可以决定的,我认为非真正的修行者未能达也,定是“心中有佛,满眼是佛”。
由底部的近境漫游至峰顶,再远望北山下的湖泊远境,所到之处明晦变化,虚虚实实,森林树木之前后,出而入,下而上,石与石,前后分明,重重的货感,似掷地有声,立体空间的处理,在画中每行一步踏沙踏石,举步为难至灵鹫傲峯。《修行者》创造的空间,是一个瞬间通往一千七百年前的印度灵印达摩罗汉的空间。亦是西方学说的平行宇宙。 宋元水墨,到范宽、李唐等大师已是在微小中见笔气。非明丶清和现代水墨所能及,此之为神品,即是天物,能一亦无可再。作者灵感由来也是天降之物。非极品、优品、佳品、妙品所能相提并论。
《修行者》呼之欲出。一点一划是修行者,一草一木是修行者;画中主人翁是修行者,画外观者是修行者;画是修行者,画者是修行者。人在世上谁不应该是修行者呢? 画是今天的,却像完成了千年,这是鍾君的「新宋派亅续古而延今。有着宋李唐、范宽、赵佶的风范,但再细看石质感却是全新的水墨技法。石质虚点法鍾君独创的,此法在2017年的国际展览「全球水墨五百精英展亅展出的鍾建新作品「天长地久亅中,石质虚点法在宣纸水墨中首次运用。五年后,这幅《修行者》由于采用的是单薄的仿宋竹宣,技巧更见叫绝。
不少朋友看过,同声说是神品。以下是部份摘录:
著名演员及舞蹈家刘兆铭先生说:一番狂野泼色顺缘无中生有有中有之浪漫探险画海浮沉中哈哈尽品得意!? 此番又见新风貌精描锦绣山河松柏石伴溪流缰绵叠恋微风细雨绵绵静聴鸟唱水流曲。
香港教育局吴克俭前局长说:Superb painting with classic music - full of feeling !
香港建筑业训练局前总监黄敦义 CPM说:巧夺天工,意境与细节祇在天上有。
香港警队前高级警司吴汉坤 CPM说:横空巨作,耳目一新,令人赞叹。
另外有中国文化部工美委专家顾问胡金全教授评鍾建新的石质虚点法的文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鍾君的石质虚点法创立及技法提升,离不开他多年来的如痴如醉地苦心研习;没有无缘无故的《修行者》。今天的修行者,在2016年鍾建新作品《人间传天籁》中就可以发现修行者早期的原形(见下图)。《修行者》是鍾教授应香港艺坛庆祝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而作,不管是形式、内容,还是思想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其以精湛的画技传达给世人精妙神奇的佛法,启迪世人追求在心灵上修持的真正修行的修行者。
《修行者》作者鍾建新简介:当代著名画家,新宋派创始人。
文艺评论者胡金全简介:国际诗书画评人。美中文化艺术中心名誉主席、齐白石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老作家协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