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小说连播
《狼 烟》第十四章
演播/京郊醉翁
趁这工夫,菖蒲快步走出去。一出后院小门,只见正院树下站立著好几个大兵,不禁一阵心惊。书房裡灯火通明,他推门进去,只见舅舅披著一件长袍,正跟金雄飞和殷崇桂谈话。殷崇桂那沮丧的神气,就像被寒霜打蔫了的枯籐。
“菖蒲兄,打扰了你的美梦!”金雄飞嘻皮笑脸,“兄弟奉命撤离萍水,特地前来辞行。”菖蒲血涌上脸,悲忿地问道:“还没见日本兵的影子,你们就望风而逃麽!”“军机不可洩露。”金雄飞看了一下手表,“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拔。
齐老先生和菖蒲兄,我劝你们速离此地,如果愿意跟我们同行,我可以推迟一个小时行动。”“萍水是我生身之处,葬身之所,我要与萍水共存亡。”齐柏年拱了拱手,声音悲怆。 “金营长,我看你还是个热血未冷的青年,大丈夫当战死沙场,愿你不负军人应尽之天职。”“金营长,你这一走,我的日子可怎麽过?”殷崇桂可怜巴巴地说,“我要电请上峰收回成命,你暂且不要开拔。”“军令如山,令出必行。”金雄飞拍了拍殷崇桂的肩膀,“殷县长,你手下还有二十几名警察和一个保安队,我再拨给你三十条槍和一万发子弹,扩充队伍,维持治安,如何?”“我要这些劳什子有屁用呀?”殷崇桂拉著哭声说,“如今要跟日本兵打仗,谁肯吃这份送死的钱粮?”
“金营长,送给我吧?”菖蒲说,“我们正要把日知中学办成抗日学校,这些槍支子弹正可以武装学生们。”“给谁都一样。”金雄飞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们要轻装,不想带走,没人要就得毁掉。”“那就毁掉,毁掉!”殷崇桂连连说,“兵刃乃是凶器,不能流散民间,以免滋生事端。”“殷县长,这叫什麽话!”齐柏年大怒“日寇入侵,民众正该揭竿而起,你反而要销毁抗敌的武器,这岂不是汉奸行为?”他向金雄飞深深作了个揖,“金营长,请以国家民族为重,把这三十条槍和一万发子弹,借给我的学校。”金雄飞到底还是个年轻人,能够激起五分钟的热情。他一挥手,说:“菖蒲兄,你带人去跟我取槍。”
于是,菖蒲到外院喊醒熊大力、柳摇金和柳长春,牵著四匹马,跟著金雄飞走了。从这一天起,菖蒲就东奔西跑地忙起来。座落在郊外古庙裡的日知小学门口,挂起了中学的牌匾,十字街头,三岔路口,草亭茅店,渡口车站,张贴了招生简章。熊大力、柳摇金、柳黄鹂儿、柳长春带著他们的四匹马,搬到学校去住,不几天就有几十名青年报名。柳黄鹂儿离开齐宅,凤钗非常高兴,但是菖蒲一天到晚在外边跑,而且竟有两夜不回家,抛下她伴孤灯守空房,又气得她连哭了十二个时辰。这一天晚上,菖蒲从学校回来,身上挎著一支驳壳槍,兴冲冲走进新房。
凤钗正坐在银烛台下,两眼痴呆呆失神,一对儿一对儿掉眼泪。菖蒲站在屋门口,她也没有发觉,菖蒲也不惊动她,只是微笑著欣赏她那娇媚的神态。新婚燕尔,凤钗显得有些憔悴,但是也并没有褪尽海棠春色;那一对儿一对儿的眼泪就像清晨的露珠,从花瓣儿上滴落下来。菖蒲见她哭得伤感,便轻轻咳嗽了一声。凤钗转过脸儿,泪眼中只见闯进一个带槍的人,毛骨悚然地尖叫了一声:“强盗!”扯过合欢被,蒙住了头。
“凤钗,是我!”菖蒲走到床前,想拦腰抱起她来。“别碰我!”凤钗躲闪著。“你不愿理睬我吗?”菖蒲问道。“槍!”凤钗在合欢被裡叫著,“扔出去。”菖蒲摘下槍,放在梳妆台上,笑道:“我没有压子弹。”“扔出去,我怕!”凤钗在床上乱踢著。菖蒲在床边坐下来,脸色非常忧鬱。 “明天是回门的日子吧?”菖蒲低低问道。
凤钗点头一笑,说:“多谢你还记得,你得陪我回娘家住两天。”菖蒲沉重地摇摇头,说:“明天我得四出募捐。”“募捐做什麽?”“好几十口人,都要吃饭。”菖蒲心情沉闷地说,“本来,日知中学的校董们都答应出钱,可是金雄飞撤离萍水,他们也都纷纷出走,到哪裡去找他们要钱?这些天,吃的都是舅舅过去的那一点积蓄,至多也只能支持三五天了。咱家一无土地,二不经商,眼看自家也要吃不上饭,所以不得不到社会上募捐。”
“咱家吃饭,你不必发愁。带来的压箱子钱,还够咱家开销的。”菖蒲突然涨红了脸,不好意思地问道:“凤钗,你……你有多少陪嫁?”“不是早就跟你说吗?”凤钗笑眯著眼,“我一片一片割你那皇娘岳母的肉,足够咱俩富贵一辈子。”
“为了抗日,你能不能捐献出来?” “你绕来绕去,是要割我的肉喂鹰呀!”“想一想,亡了国,钱有什麽用?”“难道榨乾了我的陪嫁,就亡不了国吗?”“拿出一部份,行不行?”“一文也不给!”这一夜 ,新婚夫妻同床异梦了。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张明(京郊醉翁)1947年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入伍成为戈壁大漠上早期执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的普通战士。现为航天老兵组成的胡杨魂艺术团团长。数十年来,曾先后从事基层党的政治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管理工作,并出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专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主办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报刊,多次参加我国自主品牌计算机研发的鉴定工作。数十年来,作为散文诗歌写作编辑等文字工作和诵读的爱好者多次参加公益演出活动以及朗诵艺术培训工作。诵读作品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散文】以及当代刘绍棠、老舍、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著名作家诗文以及自撰诗文作品【老枣树】【通惠河情缘】【天边那片胡杨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