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小说连播
《狼 烟》第十二章
演播/京郊醉翁
等歌唱声停住,他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叫了声:“凤钗!”含笑向她走去。“菖蒲!”凤钗从山石上跳下来,差一点儿被一长籐萝绊倒。她挥手驱赶那六个戏班裡的小女孩子,“去吧!回班上还要排练;到那一天要是走了板眼,不光没有赏钱,连包银也不给。”六个小女孩子答应一声:“是!”一边鞠躬一边退出去。凤钗又跑过去把园门关上。还找了根槓子,顶住了门。然后,带著一股浓郁的芳香,扑到菖蒲怀裡。
“想死我了!”她像一条籐萝缠绕在菖蒲的身上,水灵灵的大眼睛泛起了柔媚的春光 ,桃花色的双颊更显得红晕,藕荷色的旗袍下那丰满的胸脯剧烈地起伏。
“听说北平打了仗,又不见你回来,昨天黑夜我做了一连串的恶梦,吓死人了,吓死人了。”菖蒲一想起北平的局势,火热的感情衝动也就降了温,低沉地说:“如果在我上车之前,卢沟桥响起了炮声,我就不肯离开北平了。”
“那得把我急死,愁死,你这个狠心的!”凤钗用她那白嫩的手指,戳了一下菖蒲的额角,“你什麽时候到家的?”“昨天傍晚。”“为什麽不赶快来看我?”“我要跟母亲和舅舅说话。”“说些什麽呢?”“国事,家事。”“家事说了些什麽呢?”“咱们的婚礼,是大办还是小办。” “终身大事,当然大办!”凤钗那樱红的小口喷著芬芳在菖蒲耳边叽叽喳喳。“你那皇娘岳母的腰包裡,又有银行存款,又有金银珠宝,又有房契股票,我逼得老太婆一片一片地割肉,榨出来好大一笔陪嫁,够咱们富贵一辈子的。”
“你打算怎麽大办呢?”菖蒲的眉头皱了皱。“搭高台彩棚,演三天堂会,摆三天喜筵。”凤钗沉浸在幸福的陶醉中,“三班鼓乐,八对红罗伞,十六人抬大花轿周游全城……” “办得太大了!”菖蒲摇著头。“你想小办?”凤钗睁开了沉醉的眼睛。“我想不办。”“啊!”凤钗鬆开了箍在菖蒲身上的双臂,“你想推迟婚期?”菖蒲牵著她的手,走上花亭,一隻胳膊拢住凤钗的身子,低声柔气地说:“日寇已经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都是热血青年,怎麽能忍受在国难当头时刻灯红酒绿地大办喜事呢?”凤钗扭摆著腰肢,挣脱菖蒲的拥抱,哽咽地说了一句:“你变心了!”就双手蒙住脸,一抽一噎地啜泣起来。
菖蒲正要安慰她,花园门被拍得山响,一个水鸭子叫似的女人声音:“开门,开门!菖蒲,让我看看你!”那是二皇娘。菖蒲只得丢下啼哭的凤钗,走出花亭去开门。
门一开,二皇娘花枝招展地出现了。原来,二皇娘打了一夜麻将,天亮前才睡下。睡了一个觉,口渴醒了,喊丫头送茶水。喝了一小壶香茶,还想接著睡下去,可是一听说菖蒲来了,连忙起了床 。贴身老妈子侍候著梳头洗脸,浓妆艳抹,便急急忙忙到后花园来了。二皇娘虽已徐娘半老,却真正是风韵犹存,而且一心要跟正值妙龄的女儿争研斗艳,所以十分讲究穿著的摩登、打扮的入时。但是,脂粉的红颜,到底比不了青春的秀色;更何况她淫荡贪婪、暴戾成性,绫罗绸缎和上等宫粉包裹不住也掩饰不了明显的色衰。然而拍马屁的人异口同声夸她跟女儿就像一对双生姊妹花,更助长她搔首弄姿作小女儿态,把肉麻当有趣儿,越发令人作呕。
对于这位面目可憎的丈母娘,菖蒲克制住心理和生理上的厌恶,努力装出恭敬的样子,强笑著问了一声:“伯母好。”“好嘴硬!”二皇娘娇嗔地瞪了他一眼,“到了今儿晚,还不该改一改称呼,叫我一声娘吗?”花亭上,凤钗听母亲来了,哭声更高。“唉哟,我的儿!”二皇娘大吃一惊,一阵风上了花亭,“大喜兴的日子,为什麽哭天抹泪?”
“他……他变了心!”凤钗依偎在二皇娘怀抱裡,哭成泪人儿。“终身大事,他不许红红火火地办一办,叫我一辈子窝心,脸上无光抬不起头。”
“一定是老举人捨不得花钱,梅姑奶奶又做不了老举人的主。”二皇娘不咸不淡地说,“菖蒲,你也不要为难,娘抽骨头拔筋,给你们办。”“不!”菖蒲恼怒地说:“国难当头,我们不能无所顾忌,惹萍水县老百姓唾骂。”
“老百姓管得著吗?”二皇娘那被烟薰得沙哑的嗓子,又水鸭子叫一般地嚷起来。“我有钱,爱怎麽花就怎麽花,爱怎麽排场就怎麽排场,谁敢背后嚼舌头根子,叫警察局把他抓起来!”“这是胡作非为!”菖蒲也火了起来,“我可不想在家乡留下骂名。”“由不得你!”二皇娘两手叉著腰,露出了泼妇本相。“女儿是我肠子裡爬出来的,钱是我荷包裡掏出来的,你管不著,拦不了。”菖蒲冷冷一笑,说:“那就从长计议吧!”说罢,转身就走。“狠心的,你不能撇下我!”凤钗哭喊著追上去,扯住菖蒲的胳膊不放。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张明(京郊醉翁)1947年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入伍成为戈壁大漠上早期执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的普通战士。现为航天老兵组成的胡杨魂艺术团团长。数十年来,曾先后从事基层党的政治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管理工作,并出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专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主办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报刊,多次参加我国自主品牌计算机研发的鉴定工作。数十年来,作为散文诗歌写作编辑等文字工作和诵读的爱好者多次参加公益演出活动以及朗诵艺术培训工作。诵读作品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散文】以及当代刘绍棠、老舍、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著名作家诗文以及自撰诗文作品【老枣树】【通惠河情缘】【天边那片胡杨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