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的故事
文/魏增刚
在2016年3月30下午,我《脚印》出版之前,楼上的晓河老师送了我一本《陈忠实传》(22万字,大32开本236页,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39元),后来《脚印》出版,我送了他一本《脚印》。他的儿子从英国回来,搬家时,送了我一些旧报纸一些高中的学习资料,让我给孩子留下。
记得在2016年4月9日夜,见到了楼上住的老台长,他把他媳妇一一杨阿姨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德发长传奇》送了我一本,这本书是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30.9万字,大32开本,373页,定价39元/本。
在同年7月初,我的《脚印》出版了。《脚印》是我写的散文随笔书信集,共15万字,小32开本,335页。由《西安晚报》旗下的一快印部制作出版的,没有书号。书出来之后,我送了老台长一本,随口说了句,让他找我20块钱。因为我的书成本是65块钱。他说,你让我找钱的话,你的书我不要了,我也没有时间看,我的书也不向你要钱,你就看去好了。我改口说,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您不要介意,我的书您去看吧,钱不找了。

几天之后,老台长说他在南山他哥家住时撞见我堂哥了,说他哥与我堂哥是邻居,他一问,我堂哥姓魏,便说到他楼下的小魏,我堂哥说小魏是他弟。我说那是我二哥,住南山。
几天之后,二哥打来了电话,便一阵数落,“你是不是与别人换书了?”“就是的!”“你还要人家找你20块钱?”“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随口说说?你40多岁了,你随口说说?你放屁!你没钱了我给你20块钱!你这是丢人的事你知道不?我如果在你当面我不抽你才怪哩,枉把你活40多岁了!你的书是啥宝书值65块钱,你的书没有书号,你让人家擦屁股人家还嫌纸张硬。”“我印了100本,花了6500块钱,还不算功夫钱复印费等。”“你不要跟我说了,见了人家赶紧给人家道个歉。魏家坟里真把气冒了出了个你这号子货色,你后边跪到你妈你爸坟头忏悔去!人家交换书就不找钱,这你不知道?何况你写的是狗屁不通的书。”“你应该尊重别人。”“你还值得别人尊重?人家是老台长,人家是有头有脸的人,你让人家给你找钱?”“你考虑的严重了。”“这不是一件小事,你好好想想。”随后他又是粗话几句。
过了几天,我给二嫂子打了电话,告诉了她二哥骂我一事,“这事真与我二哥无关,他竟然那样数落我,还骂我!”“你哥告诉我了,你知道你哥的脾气,你权当风把他说的话刮走了,你不要在意他的话。”
后来我把这事告诉了伯伯,伯伯说,骂了就骂了,你二哥你还记仇吗?他脾气不好,多年来我的话他就没听过。
我当然不会记仇的。后来与二哥又通了几次电话,再没有提那件事了。
后来我媳妇说,都怪老台长嘴长,爱说话,小小一件事,咋还传到南山让你哥知道了。
后来又见到了老台长,我向他解释了,“我也是随便说说,你们这些人年龄大了,把啥事看得真,人和人就不能多交流两句吗!”老台长说,“我看了,你写的不错,文笔流畅,有文采。”他说,“你阿姨写那书也费功夫了,写了八九月,住了两次医院,一天啥都没干,里里外外我一个人干。书送了别人一些,咱这楼上几乎每家一本,估计没有人看。你阿姨爱看书,家里到处是书,我准备以后开个展览馆。“我就看她经常去取快递哩。”“那都是从网上买的书,网上书便宜。”
后来老台长一家从楼上搬走了,搬走时送了我一些废品,厚厚的几沓报纸,一些旧书,比如《作家通讯》系列。他搬家时,书几乎拉了一卡车,真应了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一一尽是书。”

杨阿姨的《德发长传奇》我一直没有时间看,但一直珍藏着,如珍藏着父亲留下的伯父当年在西安给他50元买的陪伴我们一家数年的收音机一样。
书,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当礼物赠送。当年二哥的女儿考上了西安培华学院的本科时,我就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送了她,希望她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善良坚强宽广聪慧;我后来就把《脚印》一书作为礼物送给了伯叔大姐二姐妻弟魏老师王老师孩子的老师等亲人朋友。
这本《德发长传奇》我会一直保存下去的,因为关于它,还有这么一段“传奇”的往事呢。
最后我要说,每本书都来之不易,我们得到它后,要倍加珍惜,我说过,“谁知纸上字,字字皆辛苦。”当然,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它或厚或薄或大或小,但都值得我们尊重。

魏增刚,男,48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