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集小街很拥挤,行人挤至东头,便听到“咚咚咚”的鼓声。那是潘瞎子说书了。潘瞎子周围挤了很多人,津津有味地听他说书。那时没有电视,听书是很好的娱乐。潘瞎子说的是瓦岗寨起义的故事。只见他连说带唱,加以动作,绘声绘色,如临其境。说到紧要处,便搁下鼓槌道: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这是要收钱了。大家正听上瘾,只有纷纷掏钱,让潘瞎子继续说。有时说着说着,潘瞎子对听众说:对不起,我要把萝卜田里的水放了(撒尿),这时便引来一阵哄笑声。
说书的旁边是猪牛行。有人买或卖猪牛便来此交易。交易的中间人有个叫郑燕山的及其他二三人腰系皮带,皮带上附着个大大的钱包。通过中间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中间人拿行用钱。
.街西头也很热闹,有一卖药草膏的,地上铺一块布,摆上药草膏。为了招揽生意。他一边拉着手风琴,一边唱着小调,夸他的药草膏。他的唱词是:
小伢子吃了我的药草膏,个子长得特别高。
大姑娘吃了我的药草膏,粉脸长得格外姣。
小伙子吃了我的药草膏,身体棒棒胆气豪。
大娘子吃了我的药草膏,不咳不喘蛮风骚。
老人吃了我的药草膏,健康寿比南山高。
他唱着唱着便围了很多人,纷纷买他的药草膏。
我父亲在街上开了药房,取名:仁寿堂 。门面三间,工私合营前,逢集时,各处医生汇集仁寿堂。王桥医生陈让人高马大,骑着骡子来了。未见其人,先闻骡铃声。金湖闽桥的名医徐则先来了。他来时,我家专辟一间房作为徐先生的诊室。诊室里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有本地土医生叫王半仙的也来了。他专治疔疮痈之类的疾病。还用铁针给病人动手术。逢集这一天,药柜上生易繁忙。我父不停地给病家抓药,我母亲则买菜做饭,招待各路医生。
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小街的逢集,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我记忆依然清晰,恍如昨日。那时逢集,,反映了农耕时代的特色。但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的农村集市(逢集)已一去不复返了。故有必要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史料保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