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刚放暑假,我的手机微信就收到一位学生发来的消息:老师,我回来了,我约几个同学,过几天我们聚聚,学生们想你了。
发信息的学生叫周少军,是我96年在注泔三姓小学任教时曾教过的一位学生。说实话,那时候他很调皮,我也刚当老师不久,血气方刚,比较严厉,周少军没少挨过我的揍。本以为他们这些孩子一定会记仇于我,没想到去年四月的一天,他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我的电话,并通过朋友捎话给我,提出想见见我,并吃顿便饭。我虽婉言谢绝,但最终难拒他的盛情相约,后来我们就在石潭街道的和谐饭店小聚了一次。

吃饭时,他还带来和他同村的一个学生叫周双雄。三十多年不见,见面时,我几乎认不出他们了。寒暄之后,我们入席就坐。我笑着说:“老师把你们那时候打着了,你们还请老师吃饭?”少军说:“老师你打的好啊,你那时不打我们,现在指不定我们都成啥样子了!就是因为你那时候的严厉,才让我们一直记挂着你”。吃饭过程中,我们一起追忆往事,分享快乐,其乐融融。还有几个学生从少军的微信朋友圈看到我们师生聚会,急急忙忙从西安、咸阳匆匆往回赶,等他们来了,又一起落座,现场气氛也越来越热烈了。攀谈中,我也得知少军现在厦门工作,双雄他们一帮子学生也都在西安、咸阳就近上班。

在所有学生的盛情款待和祝福中,我们吃完饭,并合了一张影。临分手时,周少军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今晚的聚会只是开始,今后我每回家一次,就一定要请老师一次”。我说:“不必了,有你们的一份惦念,已经让老师感到是莫大的欣慰了,老师应该感谢你们,还能记着我们!”少军说:“老师不能这样说,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教导了我们,我请你们吃顿便饭那是理所应当的!”
那次聚会之后,我们师生就一直保持着微信和电话联系。没想到,这一次他又回来约我们老师一起去吃饭。我再三推辞,但他依然热情如故,并且让我联系当时一起在三姓小学从教的陈评论和赵雅婷两位老师一起参加。
于是,7月9日,我们又一起相聚在石潭街道的和谐饭店。这一次,周少军又约来了周帅和罗姜坤等几位学生。吃饭时,学生们一边给我们倒茶、敬酒一边笑着说:“老师们,你看看,我们的队伍是不是又壮大了。”我说:“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真的没有想到三十多年了,你们能记得我们!”
一顿饭在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结束,离开时,我们再次合影留念。短暂的相聚,不知道唤起了我们彼此多少美好的记忆。周帅抱着我泪眼婆娑,他说:“老师,在我印象中您一直都是英俊潇洒,西装革履的形象,今天看到你……老了……”我说:“傻孩子,岁月不催人自老,瞧瞧你们,现在每一个都已成家立业,老师还能不老吗?”
周少军和双雄对我说:“老师,上次聚会,老师你就答应为我们相聚写篇文章,一直没看见你写,这次你一定要写一篇文章!”我说:“好,这次一定写!”

回到家里,青春岁月里许多往事一起涌上心头,一个个学生童年时天真的笑脸浮现在眼前,我思绪万千,但却无从下笔。对于这次聚会,我不知道是写孩子们以前的“淘”与“皮”,还是我们曾经“棍棒相加”的教育?是写孩子们今天对我们的感恩?还是写我们倾其一生的辛勤教育换来今天的欣慰呢?
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以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我们与学生们最难忘的这次相聚吧。此时此刻,即使有万语千言,都不能表达出我们彼此之间重逢与相聚时的鱼水之情。
假如说,教育是一场美丽的旅行,那么,我们师生情缘就是这场旅行中最美的一次邂逅。
屈指算来,我93年从教,入职教育事业已近三十年,平凡的岗位上,我们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今天,能看到一群最“淘”最“皮”的学生们“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平凡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来说,平生也可谓足矣!
最后,就让我借用宋代诗人晏殊的两句诗稍作改动作结:天涯海角有尽处,师生情谊无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