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双顶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代霸王,被困垓下,英雄暮归,慷慨悲歌,道不尽心中之怨,八年起事,三年灭秦,五年楚汉之争,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如今,面对美人,只能悲歌一曲;面对将士,无奈呐喊“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也许这正是项羽八年之胜而一战之完败的根本原因,垓下之战因此被他划上了悽惨的终结号。
五年楚汉之争,刘邦之于项羽可以说是逢战必败,多次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而只身逃归,就连老父和妻子也成了项羽之囚。所以刘邦在项羽眼里是不以为然的,这也导致了项羽的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有了“自起兵八年,所挡必靡,所击必破,未尝一次败北,因得霸有天下”之心里。就是到了最后仅剩下二十八骑,也要“使诸君知我善战,今实天意亡我,与我无干,免得向我归罪”。岂不知,这正是今日此战之败因,至死尚不明白。

汉王五年,楚汉两军对峙于垓下。刘邦撕毁以鸿沟划界和约,会齐韩信、彭越、英布三路大军,人数达三十余万。此时的项羽,正挟持在撒归彭城之途再战刘邦而胜之威中,尚有十万将士之勇。在项羽看来,这按往常之例,虽以少对多,但胜刘邦还是不在话下的。问题是,此时与项羽对阵的主帅已换成用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了,已是天不佑他。刘邦使用韩信为大将,调度指挥各军,于是便有了恢宏惨烈的十面埋伏垓下之战,项羽的仅有一败、且是完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韩信素知项羽骁勇,无人敢挡,也无人可挡,于是采用十面埋伏之计以困住项羽,将各军分作十队,各派名将带领,分头埋伏,回环接应,请汉王守住大营,自率三万大军挑战。而此时的项羽,仍旧单凭霸王之勇,不用兵谋,一闻敌兵逼营,立即怒马突出,迎敌汉军。他也真的似猛虎下山,横戟一挥,十万部众不管生死,奋勇向前杀向汉军,势不可挡。面对十面埋伏,项羽全不退怯,一层又一层突破,杀得性起,有进无退,哪里还顾得围不围困。可韩信的十面埋伏层层递进,任凭你项羽如何英猛冲杀,也是越围越紧,等到项羽杀开一重,又复一重,杀到第七八重时,部众已零落了,将士多伤亡了,项羽也自觉力疲而渐渐开始退却。哪知此时的韩信,一声号炮,十面埋伏,一齐发出,将楚军围得水泄不通,所有楚兵如鸡犬一样纷纷四窜,单靠项羽一支画戟已无回天之力了,仅能凭勇杀开一条血路逃回垓下大营。

十面埋伏虽未能困住项羽,却对楚军是毁灭性打击,十万锐卒仅剩下两三万残兵了。项羽这才知道韩信的厉害,但为时已晚,只哀叹大势已去,便有了“天意亡我”之念。而四面楚歌之声则使这种之念在项羽心中生根发芽。项羽逃归营中,与美人虞姬对酒解愁,不想半夜时分竟传来了四面楚歌,让项羽误认为一夜之间楚地俱被汉军占领。原来这只是张良用来瓦解楚军之计,自编楚歌,让人到楚营四周唱和。果如张良所料,这一字字无字不惨、一句句无句不哀的楚歌,胜似千军万马,一下子勾起楚兵怀乡之情而奔散,就连项羽信任的名将钟离昧和季布也忽然背他而去,甚至连季父项伯也悄悄投奔张良而走了,最后只剩下八百亲兵而已。这不是“天意灭我”又是什么呢?在项羽心中,最为割舍不下的是乌骓马与虞美人,在此时也只能有“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之悲唱了,唯换得虞美人“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只妾何聊生”的忠贞,决然自刎而去,香消残垒。天意如此,我能何为,就是此时项羽心里的写照。
而最后给项羽一击的竟是一位老农,让“天意亡我”成了压夸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项羽将爱姬草草埋葬之后,趁着天色未明,带领仅有的八百亲兵向南逃去,来到一叉路口,向一老农打听往彭城方向,谁想老农却给他指了相反方向。原来此老农认出项王,一向恶其暴虐,故意为之,所谓天意也就成了人为。等到项羽策马西奔被一大湖所阻,才知被欺,再折腾返回时,汉兵已追至。而此时的他,已只剩下二十八骑了。于是就有了“我已自决一死,愿为诸君再决一战,定要三战三胜,以证今实天意亡我,与我无干”之为。一场短兵相接血腥之战狂风暴雨般发生,果如他所说,自山上杀下几经往返,一连九战,汉兵遇着,无不溃散,这又能怎样?留下的只是九头山之名传世而已。

项羽本可活着只身逃往江东,可图东山再起,但“天意灭我”让他终为自绝天下。他英猛盖世,无人可挡,得以再度脱围,只身逃到乌江边,正值乌江亭长泊船岸边。亭长一见逃来的项羽,就劝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尚足自王,现唯臣有一船,愿大王急渡!”心灰意冷的他却凛然回道:“天已亡我,我何必再度!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行,今无一生还,就使江东父老,见我生怜,再肯王我,我有何面目相见呢?”真英雄一个!至死也要拔剑自刎献身旧友吕马童领赏,天地为之动容,鬼神也为之哭泣。
悲哉,英雄落暮,因胜而骄,恃勇而败,至死不悔,也至死不明白“天意亡我”实属自误,岂不知善战必亡之理!难怪司马迁评说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壮哉,霸王盖世,遥指始皇帝而出口“彼可取而代也”,以“学万人敌”,三年灭秦,终成为“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代霸王。他虽无帝王之名,却仍被司马迁列为与帝王并举,以本纪形式载入《史记》而千古留名。垓下之战,项羽虽有“天意灭我”之误,却有着东山再起之机,然而他仍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名,自绝于世而终结楚汉纷争,有了个人之不幸,才有了历史之有幸,岂不壮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仍不时地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上空,至今令人感叹不已。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