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当代诗人李松涛》
文/悟石·王庭国

李松涛 1950年3月30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成长于抚顺市,工作于沈阳市。1978年调干入伍,1979年入中国作家协会。大校军衔,一级作家。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新诗学会会长。抚顺市文联名誉主席。出版各类作品30余部,作品收入海内外300余种选集。 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文字。 诗文获包括鲁迅文学奖、艾青诗歌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文艺奖等军内外、国内外各种奖励近百项。 名字和作品被写进多种版本的当代文学史和多所大学的讲义,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




一、我的军人偶像
1981年10月,我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警备区,外长山要塞师石城守备团81568部队。
作为一名八十年代的军人,我曾被李松涛老师那首诗《我的名字叫兵》所激励。我酷爱文学,喜欢诗。当兵的第一年,我订阅了《诗刊》文学期刊,并报名了首届《诗刊》诗歌函授学习班。
《诗刊》1982年8月号,刊登的李松涛的诗《我的名字叫兵》,深深地吸引了我,震撼了我。这首诗当年获1981—1982年《诗刊》优秀作品奖。松涛老师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了机智勇敢, 心胸宽广, 脚步坚定, 以青春肩负着祖国使命和信任的 “兵”, 蕴含着诗人对“兵”的深情理解。从那时起,军旅诗人李松涛的名字便植入我的记忆,成为我心中敬仰的偶像。在四年的军旅生涯里,我尝试着写诗,也曾追逐过文学梦。李松涛的名字是那么的耳熟能详,但并不知道,他是从抚顺,从我的家乡走出的军旅诗人。直到2009年,我参加“抚顺市书法家协会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法展”,松涛老师以抚顺市文化顾问的身份,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我才知道,松涛老师离我是如此之近。

《我的名字叫: 兵》
诗/李松涛
边防线上竖着我的身影
雪雨风霜知道我的行踪
我的钢枪,似一座山峰
撑起青涩的黎明
以及黎明后祖国的沸腾
我的军装,似一片浓绿
覆盖着金色的黄昏
以及黄昏后祖国的甜梦
啊,我威武而豪迈地守卫着界碑
守着界碑这边大豆摇铃的土地
守护着界碑上面霞光辉彩的天空
枪,上肩 ——
肩起青春,肩起信任,肩起使命
军帽下的大脑,盛着机智
军服里的身躯,藏着英勇
解放鞋的鞋带,勒紧足力
巡逻途中,踢平坎坷, 踏断泥泞
走过原野,我的心胸就
原野似的宽广,走过高山
我的脚步就高山似的坚定
迎接雾里朦胧的旭日
欢送雪后闪炼的繁星
有我坚实的足迹
就有幸福和安宁
烈日下不枯的山花可以作证
寒风中不凋的苍松可以作证
四季不倒的界碑可以作证
我是祖国母亲信得过的儿子
我的名字叫:兵
—— 摘自《李松涛自选诗》

2009年与李松涛老师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抚顺市书法展”开幕式上
二、 松涛文苑,抚顺的文化地标

诗人李松涛以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家乡赢得了荣誉,为繁荣发展家乡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发挥其文化影响力,抚顺市委、市政府特聘李松涛为抚顺市文化顾问,并为其修建了“松涛文苑”。故乡抚顺此举,表达了一座城市对诗人的尊重,对文化的厚待。
松涛文苑,成为抚顺的文化地标。在这里,松涛老师近距离地凝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成为这种巨变的参与者和记录者。

松涛老师赠书: 《松涛文苑》
签名本(庭国雅正)

松涛老师赠书: 《忧患交响曲》
签名本(庭国雅正)

在『松涛文苑』松涛老师的工作室
读李松涛获鲁迅文学奖作品《忧患交响曲》诗集有感:
大写苍生诗笔劲,
儒忧世患醒言先。
松高自古凌霜雪,
涛涌从来不愧天。
—— 悟石·王庭国兴作藏头绝(大儒松涛)2013年夏于抚顺
三、聆听,两位智者的对话


2016年4月,我与思济法师去松涛老师家专门拜访。一位是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抚顺市佛教协会会长、高尔山观音阁住持释思济法师;一位是响誉中国文坛的著名诗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李松涛先生。聆听两位智者的对话: 诗法、画法、佛法,万法归一。


2016年与松涛老师、释思济法师在松涛文苑合影留念
四、走进松涛老师的绿荫下


2017年,来上海前的一个秋日,我与抚顺市佛教协会释思济会长,又到松涛老师家。思济法师是来同松涛先生论艺的,我是来向松涛老师辞行的,老师亲笔签名了一本新出版的《李松涛自选诗》赠我以作纪念,之前已得过到松涛老师签名的《拒绝末日》、《忧患交响曲》和《无倦沧桑》三本力作。松涛老师对我格外关怀,他的诗集也唤起了我对人生的深思,对现实的审视,也激发了我写诗的欲望。松涛老师嘱我去上海后常联系,可随时把写完的诗稿传到他的邮箱。是日,在松涛老师家庭院中的绿荫下,我又有幸聆听了两位智者的对话,一如金秋时节那爽朗的天空,令人心旷神怡。
—— 悟石·王庭国记于抚顺
2017.8.26


松涛老师赠书《李松涛自选诗》
签名本(庭国存念·好人一生平安)


致敬松涛老师:祝您生日快乐!
愿谅我,相识这些年,从未给您送过生日祝福,也从未向您的儿子笑源打听过你的生日。尽管我与您的长子笑源在一起,是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我只好奇地问过他,为什么您发表散文、小说时常使用一个笔名:源桥父。您儿子笑源告诉我,自己有个弟弟叫李京桥。于是我恍然,父爱,血脉相连,永远在一起。
现在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不重情理的人。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生日,我也从未在意过吧。
我们家兄弟姐妹多,而且组成复杂。我母亲前夫英年早逝,留下了四个孩子,我大哥、大姐、二姐、三姐。当年我母亲撇下我大哥(因大哥的爷爷不允许我母亲带走儿子),母亲只能带着我三个姐姐改嫁到我的生父家。我的亲生父亲前妻早年病逝,留下一个男孩是我同父异母的哥。我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姐姐和妹妹。听起来,挺复杂的,我有兄弟姐妹8人。因为孩子多,那些年,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父母从未给我们过个生日,他们自己也从不过生日。直到我参军的那年,要离开父母了,我问过母亲,我的生日是哪一天。母亲对我说,记不得几月几号,只记得生你那天是六月初六,天气很热。比起书本,苦难才是最好的老师。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重要的日子。而出生日,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我们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也之所以,生日,在我们的人生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走向哪里去。生命,开始于一个未知世界,人生,也会终了于一个未知的日子。我的父母,早已离我而去。即将步入花甲的我,现客居沪上与女儿在一起生活。我不会忘记七年前,2016年5月1日,您提早结束南方之旅的行程,特意从外地赶回抚顺,参加我女儿的婚礼,现场送上贺词。您对晚辈厚爱有加,见证了我女儿走上婚姻殿堂,开启幸福人生美好时刻,也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回忆。
您更像一个和蔼可亲的兄长,每次到您的家里去,您都平易得让我忘记了您是一位站在顶峰的诗人。每次从你家离开,你都不会让我空手而归,有精神食粮(您签了名字的诗集),也有物质的礼包(自己家菜园里种的纯绿色蔬菜,您给我打包好,出门时交给我并嘱咐,自家种的没施化肥,吃着放心)。正如著名诗人、诗评家李犁写的:“与李松涛交往,你会发现……很多人愿意去他身边,把幸福急于分享给他,更多还是把委屈和对世界的疑惑倾吐给他,以便让他指点迷津。而每次有客来,他都非常地兴奋,一定让你的肠胃和心灵都装满玉液琼浆高兴而归。所以应该给他发个奖,名字就叫:中国诗人和谐幸福贡献奖。他不仅让诗人自己和谐,还让诗人与诗人和谐,更让诗人与社会与天地和谐。前两项他用的是真理和真诚,后一个他用的是他的长诗和思想”。
是的,您的《无倦沧桑》是充满血性的长诗,“用沉重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铸造了一块带血性的、闪哲理的、动真情的艺术碑石” 。(王鸣久语)
您的《拒绝末日》,以诗人的良知和敏锐的思想洞察力,探究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和内在规律,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思考。“以诗的情思和诗的方式,完成了警世和醒世意义。” (张同吾语)
另有罗继仁编《论李松涛的创作》、《巍峨的存在:李松涛》《凝视·文坛远观近看李松涛》和邢海珍专著《诗的朝圣之路·李松涛论》
松涛老师,您是我敬仰的山峰,是峰顶上挺拔的劲松。正如您的《李松涛自选诗》封面,您身后自题的背景诗:
始于松针,源于松根
松涛,天地间常绿的声音
属于大自然,属于山林
属于听觉,属于心
一曲歌哭,一曲浅唱
一曲啸叫,一曲低吟
啊!单纯与深沉
都秉了土地的基因
对冬不过敏
对春不迟钝
夏有夏词,秋有秋韵
不向酷暑表示萎倦
不向严寒退让半分
阳光里的迎客松奏热烈的欢迎
月色下的美人松奏优雅的温存
风暴中的虬须松奏怒吼的坚韧
是不具形体的树魂
松涛,时空中常绿的声音

尊敬的松涛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千里之外,我在上海遥祝您生日快乐!
向您敬军礼!
庭国沪上
2022年3月30日

简历: 王庭国,笔名悟石,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客居上海,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作品在网络平台和纸媒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