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诗意》,是一首以诗写诗的作品。作者徐英才在这首只有短短23行的诗作里,以准确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层层推进的手法,描绘了一个雨中惊马的宏大场面,通过天空、闪电、山川、惊马、雨花、草原等意象表现了诗歌的创作过程,营造了一个雨后诗意的盎然意境。
《雨后诗意》有4段,其创作手法,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绝句常用的“起承转合”的逻辑演进手法。
脑状的拱形穹苍下
核仁形浓云里
开篇这一段,作者由高而低,描写了一个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场景:浩瀚的拱形脑状天空下,密布着核仁形浓云,云层里突然迸发出一道闪电。这里看似在描写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天空景象,其实,作者采用了通感的手法,表现了一个迸发出诗歌创作灵感的人脑。你看,拱形的天空是“脑状”的,密布的浓云是“核仁”形的,这不就是人的头脑吗?作者用天空来暗喻诗人的头脑,是为接下来的“迸出一道闪电”做铺垫,因为,如果直接说“大脑里出现了诗歌的创作灵感”,那不是诗,那是散文里的白描;如果直接描绘“天空里迸出一道闪电”,读者则不一定知道那“闪电”指的是诗歌创作的灵感。如此,把“脑状”与“穹苍”叠加起来,暗示“天空”即“人脑”,“人脑”即“天空”,再用“迸出一道闪电”来暗指“头脑里出现了诗歌的创作灵感”就既有了意象的合理性,又增加了诗歌的含蓄性,做到了古代诗人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无数惊马
从山岗,林间,河边......
奔聚到草原上
有的腾蹄嘶鸣
向长空咆哮电掣的激情
有的扬蹄奔跑
朝大地敲打雷驱的节奏
倾盆大雨
绽起无数花语
个个呢喃着
这里,作者承上启下,展开闪电后雨中惊马的细致描写,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栩栩如生。闪电后,万马惊悚,从“山岗,林间,河边....../奔聚到草原上”,这是大自然的景象,也是诗歌创作在诗人头脑里的景象。这里看似在描写惊马从四面八方奔聚到草原上的场景,其实,承接上一诗段,既然“天空”是“人脑”,“闪电”是指“诗歌创作灵感”,那么,这里由马牵引而出的“山岗、树林、河流”等景象也就是诗歌创作中的意象。马在这里只是个运载意象到诗人头脑里的媒介。
它们奔赴到草原上,“有的腾蹄嘶鸣/向长空咆哮电掣的激情/有的扬蹄奔跑/朝大地敲打雷驱的节奏”,这些由骏马携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电掣的激情”和诗歌的“雷驱的节奏”。是呀,诗歌是用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所以它们有的腾蹄向长空嘶鸣内心的激情;新诗又必须要有内在节奏,所以它们有的扬蹄朝大地敲打铿锵的节奏。诗人在这里,不但道出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要旨:用内在节奏通过意象抒发诗人的感情,同时还描绘了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时万马惊悚的宏大场面,这不正是诗人在脑海里酝酿诗歌创作时的情形吗?
但是,意象毕竟是意象,节奏毕竟是节奏,它们都必须要用语言来表达。没有语言,这些意象与节奏就不能融合成节奏分明的、意象生动的诗歌。于是,诗人接下来说“倾盆大雨/绽起无数花语/个个呢喃着/上天送来的诵吟”。诗歌的语言不应该是一般的语言,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天成的、毫不矫揉造作的,就像倾盆大雨从天而来落地生花的那样,时有花语绽放,时有花语闪光。

纷乱中
我凝神搜寻
一匹金鬃银马
飘逸而来
我飞身一跃
这里,诗人话锋一转,开始描绘擒拿“金鬃银马”的过程。我们知道,马群也是有首领的,这个首领叫头马,这匹金鬃银马就是一匹头马。没有头马的马群是散漫的、无序的,没有目的地的;没有主题的诗歌也是散漫的、无序的、没有主线的。擒住这匹金鬃银马,就相当于牵住了那些由众马携来的缤纷、繁杂、无序的意象的主线,也就相当于诗歌创作过程中经过酝酿、清理、归纳、总结之后凸现的主题。擒住了这匹头马,就擒住了主题,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条线串起整个诗歌的起始、结构、脉络、层次和结尾。

不一会儿
云开天晴
“转”后当然是“合”。擒住了头马,诗歌有了主线,就能一气贯通,跃然纸上。因此“不一会儿/云开天晴/一片盎然诗意”。经过雷雨的洗礼,诗人创作完成,心中的一片盎然诗意化成了充满盎然诗意的诗歌作品!
作者以雷雨惊马为线索展开联想,为契机生发意象,为要素提炼内容,为画面暗示寓意。诗中含诗,画中有画,意中喻意,以自然的雷雨惊马场景,加上自然的联想,生动地再现了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首独特、精练、生动、精彩的小诗!
读完这首诗,有过诗歌创作经验的人,对于这首诗里出现的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各要素,从诗歌的孕育、生发,到意象、词句的集聚,到线索的清理、整合、打磨等等是不是很有共鸣?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这句话有两重内涵, 一, 没有踏破铁鞋的“全真功夫”,哪能得来“不费功夫”?就像云层不断集聚,爆发闪电,就像大脑观察思考,不断集聚,爆发灵感。二,“灵感只是刚起步,完成还需费功夫”。诗歌创作,从产生灵感到创作完成,两个环节,不同要素,都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作者不但写过诸如此类的激情洋溢的诗,比如《黄河》《中国书法》等等,还写过很多静心敛气内涵深厚的诗,比如《荷花》《我是那钱塘,你是那月亮》等等。这首诗属于热情奔放,激情四射型。作者把这首诗写得如此充满激情,并不是随心所欲而已,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采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既然该诗写的是诗歌在人脑中的生发酝酿形成的过程,那是一个激情迸发的过程,所以,该诗采用了激情型。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意象上、意念上、节奏上、语气上准确地描绘了诗人创作诗歌的脑部活动。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歌的创作过程不但可以入诗,而且可以入得非常自然巧妙、形象生动,节奏分明。

附:雨后诗意
脑状的拱形穹苍下
核仁形浓云里
无数惊马
从山岗,林间,河边......
奔聚到草原上
有的腾蹄嘶鸣
向长空咆哮电掣的激情
有的扬蹄奔跑
朝大地敲打雷驱的节奏
倾盆大雨
绽起无数花语
个个呢喃着
上天送来的诵吟
纷乱中
我凝神搜寻
一匹金鬃银马
飘逸而来
我飞身一跃
驾着它领众马在草原上驰骋
不一会儿
云开天晴
一片盎然诗意

The Post-rain Poetic Sense
Under the vaulted sky in the shape of a brain
From amid the walnut-kernel-like clouds
Blasts a thunderbolt
Countless horses
From hills, woods, riversides…
Come running onto the prairie
Some raise their forelegs and neigh
Shouting to the vast sky lightening-driven emotions
Others lift their hoofs and gallop
Striking on the great earth thunder-powered clip-clop beats
Torrential raindrops
Splash myriad blossoms of words
Each croons
The inspiration brought along from the heaven
Despite the hustle and bustle
I closely observe
A silver-colored, gold-maned thoroughbred
Drifts over
Up I leap onto it
Reigning over the entire breed and leading the race on the prairie
Soon
The sky breaks clear
And the prairie is infused with a great poetic sense

【赏析者简介】李莉,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 1999年从北京移民加拿大。现在多伦多某保险公司任数据架构师。华诗会理事及秘书长,《诗殿堂》配音部主编和评访部副主编。诗歌、散文、诗评等文字散布于多家纸质和网络诗刊及书籍中。数与字皆喜,文与理兼修,在知识的海洋里浸其内,乐其中!

【诗作者简介】徐英才,诗人、翻译家、华人诗学会会长、汉英双语纸质诗刊《诗殿堂》总编。他出版与主合编过近20部译著和著作。他的译著有被用作教材的、有被政府当国礼送往国外的。他出版过的诗集有《诗意江南》《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我们在这里绘画》《徐英才三行诗一百首》等。他的诗学观是语言朴实优美,诗意盎然形象,言自心声、言之有物,力求营造隽永的意境,努力使作品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