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硝烟远去,抗倭英魂犹在
广州 黎锦芳

一
涵涌澎湃的历史长河飞快流淌了一个多世纪,对甲午战争的抗倭英雄还记忆犹新。 当年,一部《甲午风云》电影——感动了无数观众,抗击倭寇的英雄邓世昌,铭记在许许多多民众的心里。 坐落在广州市 海珠区宝岗大道龙涎里二号的“邓世昌纪念馆”,一座古朴典雅的岭南祠堂建筑,在政府修葺下,旧貌焕新颜,昔日风采重现。看吧,天蓝,云白,红曰悬,树绿,草青,花烂漫。邓世昌纪念馆的展览内容是《民族英雄邓世昌》,诉说着尘封的故事。一幅幅图片,一页页文字,告诉我们:英雄酣战,敌寇魂惊肝胆颤;豪杰忧患,家国兴亡任在肩。在祠堂大院的围墙上,非常醒目地镌刻着一组题为“中华英光万世雄”的大型浮雕。六幅浮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邓世昌短暂而辉煌的人生轨迹。那是“邓氏茶行,世昌之家”;“少怀壮志,报效国家”;“上海求学,初识国耻”;“福州船政,英姿焕发”;“舰队扬威,声振天下”;“黄海血战,光耀华夏”。这幅大型浮雕生栩栩如生地告诉了我们:在积贫积弱的清末,邓世昌一根生命红线紧系着国家命运;一双有力的臂膀怀抱着辽阔的国土和海疆。 邓世昌 火一样的爱国热情哟,燃烧在内心深处,大海一般的胸怀哟,装着三山五湖。赤胆为民杀顽敌,英雄伟绩耀汗青。

二
赡仰邓氏宗祠大门上高悬的邓世昌画像,令人肃然起敬。 却见在英雄像前陈设着一个船舵,何故? 为什么不是摆设鲜花和水果?不,这不是平常意义的船舵,而是生死攸关的船舵啊! 邓世昌肩负“致远”舰长,生死攸关离不开舵的引领,他就是军舰的掌舵人。 军舰迎着长风,撑起黎明,肩挑使命,捍卫祖国海疆的安宁。啊!穿过时空隧道,遥看甲午战火硝烟起,日本军舰耀武扬威侵犯中国领海,黄海翻起愤怒的波涛,炮火震天动地,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与其他军舰一起,勇猛抗击敌舰进犯。 他英勇无畏指挥“致远”舰狂轰倭寇“吉野”舰,在弹尽船危下,他还指挥“致远”舰掩护旗舰“定远”号驶出困境,他沉着勇敢领着"致远”舰冲向前,雷鸣风吼似的,直撞向倭寇“吉野”号。 不幸“致远”舰疾驰途中,中弹爆炸,在黄海惨烈的战斗中,邓世昌与舰上官兵壮烈殉国。 听吧,天风浩荡声悲壮,黄海翻波颂英雄。他们英勇抗倭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伟绩,永远载入华夏民族的辉煌史册,彪炳千秋,与日月同光。 在 祠堂内有一副楹联,高度评价和赞美了邓世昌的英雄壮举,“黄海振风涛报国情坚斯有弧艚冲敌舰;丹心昭明成仁事烈岂无崇庙奠忠魂”。邓世昌把“义怀苍天铁骨铮铮扶社稷,气吞黄海丹心烈烈照春秋”的浩然正气留给了我们,永放光明。 啊! 甲午硝烟远去,抗倭英魂犹在。甲午风云谱写民族英雄颂歌,千古流芳。祖国人民不辜负先烈的期盼,正迈步强国、强军的新征程上——看龙腾虎跃,奋志写新篇。神州面貌新,万里江山妍。看祖国辽阔的海疆上,我们有强大的海军,有三艘威武的航空母舰护为国家的平静安宁。看今朝,华夏展雄姿,坚如铁。 敢于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本文作者简介:
黎锦芳,本科,学士,中学高级教师。 是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文摘报》文友会副会长,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委会委员。广州当代美文《星光诗社》诗人。有数十篇散文和数十首诗歌发表在《广州文艺》《广州文摘报》《海珠作家》《岭南松》《金秋风釆》《廉江新闻》《当代美文杂志.作家平台》《华侨岁月》《魅力水乡》《广州老园丁》等报刊杂志和书集等。其中散文《鹤地水库,流淌幸福之源》荣获第七届“祖国好”全国征文金奖。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