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时代河南经济浅谈
【以郑州、安阳为案例】
作者‖刘星淇
一场洪灾和接二连三的疫情封城,把一个新的正在崛起的城市摧毁了,长期依赖土地经济的郑州早已形成了虚拟的资本市场,很难承受这一重击。现在,很可能三五年内会一蹶不振,极难恢复到2020年的状态。
原因:1、老生常谈的没有航运水道,物流成本高。2、缺乏高效的政务服务能力,政府管理成本高。3、外循环的区位条件不够好。4、区位优势发挥不到位。5、40年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原有的资源优势已经结束,现有经济结构极不合理,转型不到位,去库存,盘存量,供给侧不到位,产能小,产品低端,竞争力差,缺乏拳头企业和产品,新兴产业培育不到位、跟不上,企业主营、经营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传统,没有创新模式。产品仅局限在原产业链上游,产品衍生值不高,产能过剩,营商环境差,产业链不能衔接。受这几年融资集资风波影响,企业资金链断裂,一蹶不振。至此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步履维艰,这是导致下滑的主要原因。

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此深度的衰退不可避免。在未来几年,人均收入还会继续在低位徘徊,而高通胀,高失业,在一定时期内会持续存在,值得深思。全国进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时代。河南应充分融入这一发展格局中,利用郑州航空港的优势产业政策,加强建设物流综合利用,把现有的所有的物流园整合,并新建、扩建、组合升级,使其具有影响力、竞争力。输出输入商品和全国一样融为一体。真正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其带动周边市县商品经济流通,发展,出入港货物更快,价格更佳,成本更低。在城市经营理念上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允许创新,试错的发展理念。郑州经济发展尽管提出了建设发展蓝图,但并没落实,至少落实不到位。创新试错也不是新的发展理念。沿海的深圳、大连、厦门、青岛,早已实施,这样会为建设中原强省强市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良好的环境 对现有的传统产业去产能,让污染企业升级、转型,进一步淘汰落后产品,并将现有存量盘活、做强,现有的一些企业运营效果尽管不佳,但和去新办一家企业相比,还是省时、省力、节省资本的。让其转型升级,扶持发展、加强管理,这些稍动手术就会很快见效。同时做好供给侧的调整,增强科技创新投入、投资,让产品更趋于市场,吻合市场,服务客户,多增加科研机构博士后工作站等等,我省特别是郑州企业自身区位优势发展不到位,开发不到位(创新),政府应先理后管,先疏继导,导则通,政府不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放下身段,到企业中去,实施真正帮扶,目前做的至少不到位,不精准。如旅游产品的链接不到位,如何使旅游的景点链接,使游客一站到位,快捷、快乐游,并围绕旅游业加大文化产业的驱动。土地经济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抓紧地产经济的转型,发展养老、健身产业,城市框架拉大了,但却全部是房产地开发,政府依靠土地生存、生活,应尽快尽早结束乱开发,滥开发的局面,不要在竭泽而渔了。教育产业尽管作了调整,但仍不到位,应继续调整,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医疗方面,更应加工投入,并注重医养结合,建设经典品牌医院。将农业、工业、物流、创新产业、外包服务等等相互融合,相互赋能,自生长、自运转,自循环,外循环,可拆解,可融合,因事而聚,因利而续,因义而固,共享、共建、共赢、共情,发挥互联网+的运营机制,发挥省会郑州的优势,真正建设中心强市。政府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少内讧,多价值、多能量,帮助企业、辐身社会、涵养税源,让市场发展和国家、企业点滴力量变得更合理、和谐。把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绿色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真正打造好、协调好。行大道,人为本,利市场,益经济,利社会,同舟共济,共担苦难,共享繁华,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做足,做到位。
为此:建设强大的综合物流园;加大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强巩固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整合品牌医院,医养结合;加大创新产业链产业园区建设。……


作者:刘星淇,管理学博士,海归、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