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后村保卫战
文/ 沈庆春
1947年4月,国民党部队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整个临沭县,除大山外,几乎被国民党全部占领。这其间,只有山东省军区滨海二团在临沭县周边活动,主力部队调入外线作战,侦察人员得知国民党第28师将从江苏北部出发,前往临沂增援,为了阻挡国民党向北进军的企图,上级命令滨海二团在吴后村一带构筑战壕,布下战场,阻挡国民党王牌部队。一个团,对决一个师,力量上悬殊太大,而且国民党部队的武器,全部是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配有炮兵团、坦克营、汽车营等机械化装备。滨海二团的武器,多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汉阳造,日式三八大盖,只有手榴弹是我们自己生产,明知力量薄弱,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全体指战员决心以一当十,坚守工事,与国民党斗智斗勇,完成上级交给的阻止敌军一天的任务。
当时,团指挥部设在吴后村,我军战壕从关河南岭延至吴后、沈后村东岭南端,整个战场绵延五里,十分壮观。当敌军先头部队到达前沿阵地时,遭到我解放军的英勇阻击。二团战士同仇敌忾,顽强奋战,打退敌军的多次冲锋。当时,敌军以三路纵队齐头并进,其正面敌军进入我前沿阵地,遭到我军强烈阻击,前进受阻,组织多次冲锋,仍然不能突破我军防地。国民党28师师长李良荣,属于蒋介石最看好的部队,李良荣命令正面敌军进攻,一路敌军实行佯攻,另一路则从蛟龙绕向红土村东,从侧后攻击我方阵地。此时,敌军仗着人多势众,从三个方向进攻滨海二团,二团处于三面受敌的境地,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二团的战士多是临沭籍,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家乡本来是安定明朗的解放区,被国民党占领后,加上有还乡团骚扰,疯狂地逮捕我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党员,横征暴敛,搜刮民财,人民群众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想到这些,战士们更加痛恨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打起仗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打退敌人一次次地进攻。关键时刻,二团又抽调一个连的兵力,抵挡从红土方向进攻的敌人。当时,仅东盘村就有7名解放军战士参加保卫战,东盘籍战士张佃汪、李培凤在吴后战役中壮烈牺牲。牺牲后安葬在东盘,新中国成立后迁葬滨海烈士陵园。
战斗续了一天,解放军像钉子一样,钉在战场,迫使敌军无法前进。敌军以伤亡500多人的代价,在天黑前仓皇撤退。在撤离前,敌军向我军阵地开炮,以掩护步兵撤离,阵地上炮声隆隆,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为保卫家乡,保卫临沭,冒着敌人的炮火,顽强地阻击敌人,多次打退敌军的冲锋,前面的战友牺牲了,后续的战友冲上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我解放军战士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吴家后保卫战过后,离战场最近的关河村李培明等人去了战场,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烈,血染的战场,有我方牺牲的英雄,也有敌军的尸体。其中一位解放军卫生员拿着剪刀正准备剪开纱布为伤员包扎,突然一发子弹飞来,卫生员当场牺牲,但他拿剪刀一丝不苟为伤员服务的姿势,定格在19岁的年龄,这一震撼人心的战斗画面,让人潸然泪下,深受感动。
2022年,临沭县吴家后保卫战纪念地遗址,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第一批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
战争远去,但那些牺牲的先烈却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学习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传承红色文化,让我们的后代赓续红色基因,沿着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沈庆春,1954年生,临沭县沈后村人,初中毕业,中共党员。1972年12月参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特务连战士、班长等职。1974年10月随团出国,执行抗美援老战斗任务,1977年回国,1978年转业青海油田,先后任油田油建工程处材料库办事员、统计员、油田建设指挥部调度员、指导员、经理、高级技工等职。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现就职于临沭县某国有企业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