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词文学社优秀诗人风采:
王福兰






红云一片军嫂情
文/王福兰(西安)
我欣喜赏读了军旅歌曲《再访小白杨》的词作者段清华的系列散文诗歌。更有幸地与段清华机缘巧合地走进了同一个文学平台。在微信交流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了他的军旅生涯和人生经历。一位曾经献身边陲的军人的崇高理想和人生境界,那种浸入骨髓的军魂,永远在他的身上闪光。

段清华,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军旅生涯十余载,痴情文学终无悔,先后在多家媒体,报刊,电台发表文章。2012年,被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评为全国新闻文化优秀工作者。他的爱人安红云,2017年春节前夕,由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公司、新华社《半月淡》杂志、中国青年网联合举办的首届《共筑钢铁长城,寻找最美军嫂》活动中荣获《最美军嫂》荣誉称号。

段清华,他和千千万万个钢铁战士一样,保家卫国,为国争光是他们的终生信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现役退役,军魂永在,永不退色。而他的爱人安红云能被评为“最美军嫂”也是有作为军嫂独特的一面。通过多次电话釆访,了解到兵团二代安红云对军人的深情厚谊和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深深感动了我。
段清华和安红云的爱情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恋爱到结婚,一波三折,经过重重考验,最终走到一起。一生相扶相持,恩爱有佳,让人敬佩羡慕。

我从他们摘录的书信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你把自己交给了边彊,难道我就不能把自己交给你吗?你心里只装着那些兵,难道我心中就不能装着你吗?……”安红云这短短的文字让我看懂了当年的她,是多么的痴情,对恋人的感情是多么地坚定。要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就得从头说起。
相识皆有缘
1989年10月,两届高考落榜的段清华,从陝西华阴入伍,来到武警新彊伊犁支队。当年随即胜任中队文书。1991年5月入了党,先后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和在一起爆炸事件中果断勇敢处置,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

1992年,他顺利考入西安武警技术学院(现西安武警工程大学)学习。圆回了他曾失去的大学梦。
同年时间,一位新疆兵团长大的姑娘,带着父母叶落归根的愿望。随母亲从新彊伊犁农四师六十一团迁回到陝西华阴老家。后到原第四军医大学科研药厂参加了工作。由于她工作积极,努力上进,人又漂亮大方,很快被领导重视,从车间直接调至厂部工作。经常有机会到西安出差。

1993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担任模拟中队指导员的段清华,冒雨带中队学员,参加黑河工程的义务劳动,正当他们在坑道里干的起劲时,他们顶部的一个大土块,松动掉下,砸向了旁边的一名毫无反映的战士。说时迟,那时快,段清华一把将战友推开,将其解救。可那块大土块毫不留情地砸在了他的腿上。段清华一下子倒在了稀泥里。腿剧烈地疼痛,战士们赶快将他抬上了土坑。就在此时,一幕终生难忘的场景出现了。
“大哥,喝口水吧”,一个清脆香甜的女声,在段清华的耳边响起。回头望去,一双清彻美丽的大眼,正滿怀敬意,微笑地望着他。他心里一震,无名地砰砰砰乱跳,不敢多看女孩,只是接过水,拧开瓶盖,咕噜噜抑头就喝。女孩看到他那粗旷,尴尬的憨态,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那笑声使段清华红了脸,……在回校的车上,段清华满脑子都是那女孩的笑声,她美丽的眼神,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心想,不知今生是否还能遇见?

1994年春节,段清华回华阴老家过年,一位好心的邻居给他介绍对象。本对此毫无兴趣的段清华,在父母极力劝说下,答应与女孩见面。然而,当他看到前来见面的女孩时,简直惊呆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竟是黑河工地送水的女孩。那个印象太深了,同时他也从女孩惊呀的神态中猜到,女孩也认出了他。两人心照不宣,激动不己。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啊”!为了更进一步相互了解,安红云给他讲了她个人的经历。
她说:“1970年生于新彊,父母原是陝西人,现落脚在新彊建设兵团。家中有十亩果园,经济还算不错,姐弟三人,她是家中老大,唯一女儿。父母宠爱有佳。在家中,常常听到父母讲陝西老家的故事。父母对家乡的怀念,总吩望能带子女回陝西,归根落户。终于经过父母多方努力,有了一个机会。母亲退休按政策可转入内地,还可带一名子女。父亲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女儿。就这样,1992年,她陪同母亲回到了陝西,户口也随即迁回了陝西。当年安红云就在军医大制药厂参加了工作。

段清华仔细听着,被她的经历打动,心想,真是巧了,自已1992年顺利考上了西安警校,回到陝西。安红云也由新彊迁回陝西。两人都有新彊的经历,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俊男美女,年令相仿,更有人生共同追求。首次的长谈是愉快的,给双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后经过多次交往,两颗炽热爱恋的心,慢慢向对方靠拢。
相恋皆辛苦:
从此,他们开始了鸿雁传书,用此方法传递着爱和思念。感情愈日惧增,有一年冬季,安红云实在忍不住相思之苦,下班之后,不顾疲累,坐车赶到了西安,可天己大黒。她知道学院晚上不让学员离校,这是军纪。她也不敢给段清华打电话,怕他担心。孤身一人在四医大招待所住了一夜。那一夜她思绪万千,泪湿枕巾,心上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第二天天刚亮,她迫不及待地给段清华打电话,当听到那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时,泪又象断了线的雨珠滚落下来。段清华得知心上人前来看他,惊喜交加,立即请了假,来与他相见。
那天,天下着鹅毛大雪。安红云为了早点见到段清华,就早早站在招待所大门口,张望着来往的车辆,视察着每一辆停在车站的车,观察着下车的每一个顾客。可是一辆又一辆的车都又走了,也沒看见他想见的人。实在等不及了,他就顺着马路往西走,边走边看过去的车号,一直走到了五路口,还是没看到她要等的车和人。随后她又想,是否她没看清,错过了车和人?赶紧往回返。……当段清华一下车,看见雪人一样的她,又听说,她刚刚从五路口返走回来时,钢强的汉子,心一下被溶化了。边说:“你真傻”,一边一把将她搂进怀里,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1995年7月,段清华大学毕业,他可以有很多去处,也可以留校在西安工作。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选择了回新彊伊犁。因为那里有他的战友,有他三年的汗水,血泪的付出,有他为之奋斗的梦想。他离不开那儿,那儿也需要他。
当然段清华没有忘记征求安红云的意见。安红云心中尽管有万般的不舍,不想让心爱的人远离几千里之外。但她明白,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阻拦。她,只是默默流泪,一言不发。终于在7月21日,她满眼泪水,依依不舍的送走了段清华,看着他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此后,由于条件所限,他们连电话都无法打。飞鸽传书又成了唯一的交流方法。
随看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爱情也受到严峻考验。那是来自双方父母的压力,双方长辈均不看好这桩婚恋关糸。安红云父母嫌段清华家贫,怕女儿将来受委屈。而段清华父母又嫌安红云孤身一人在陕,父母远在新彊,个人又身体瘦弱,若儿子与她结婚,负担肯定会大。再加上段清华返部队后,工作成绩突出,已有800多篇文章,报导被报刊,电台录用,发表。成了当地的小名人,追逐的女孩也很多。如果在那个节段,两人中若有一人退缩,可以肯定,他们的恋情将会到此结束。可是,两人沒有事先约定,却做出了相同的决定,默默坚守,相互等待。
1995年年底,安红云带上她辛辛苦苦攒的几千元钱,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她要到边防线上去探望她日思夜想的恋人,一起过春节,给他温柔,给他爱。经过三天三夜的旅程,到了乌鲁木齐,又换乘长途汽车向伊犁出发。等到了已是大年三十了。四处弥漫着新年气息。然而气候温度低的象空气完全被冻结了。她心中有些伤感,但转念一想,马上就可见到心爱的人,一股暖流又湧上心头。她在街上给段清华连打了三个电话,(由于她来时沒有告知段清华她的行动)。当远在160多公里之外的段清华,从驻地接上她的电话时,惊喜交加,手微微颤抖,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从话筒里可清哳听见双方的呼气声,可此时此刻,大雪封山,道路艰难危险,他不能让心爱的人冒险前来与他相会。他含泪心疼地劝说安红云,还是回伊犁娘家为妥。而安红云又怕父母反对他们的婚事,不想回娘家。最终无奈,他打算返回西安。因此,这段行程几千里,只听到心爱人的声音的痴情片断,终生难忘。最终她眼含热泪,踏上了归程,她是多么的不甘心啊!
写到这里,我的心都要碎了,作为一个崇尚军人的女人,想用爱和温柔,温暖战斗在祖国前沿的钢铁战士,怎么就这么难啊!爱的多么辛苦。想想那些保卫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军官兵们,他们也是人啊,也有父母亲人,也有妻子儿女,他们也需要爱和温柔。可是为了祖国安全,人民的平安。舍弃了自已一切的利益,感情和欲望,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当一名“军嫂”,是多么地不容易?“军嫂”这个称谓,看似平凡,但它却包含着光荣与伟大,辛酸与坚强。

相爱皆情真:
1996年3月,安红云准备再赴新彊,为了完成她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嫂。她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这份收入颇丰的工作,轻装上路,投奔段清华所在地。临行前,她给段清华信中这样写到,“你把自已交给了边彊,难道我就不能把自已交给你吗?你心中只装着那些兵,难道我心中就不能装着你吗”?这炽热的语言,滾烫的心,感动得段清华热泪盈眶。庆兴自已三生有幸,几辈修来了这份福气。
这次安红云顺利到达部队。不巧的是,段清华带战士训练还未回来。走进营房,她首先看到的是,一堆段清华未来得洗的脏衣服,二话不说,收拾起来,立即拿去洗干淨。随后又将战士们的一些赃衣服拿去洗了。等到段清华和战士们回来后,看到营房中搭满了洗净的衣物,感动极了。他心疼地握住安红云那被水泡的变了模样的嫩手,即激动又幸福。深感军人信仰被尊重,被爱护的自豪。
晚间,就在那简陋的营房中,他俩紧紧相拥。多少期盼,多少思念,多少日夜的等待,终于在祖国的边陲,冰天雪地的营房中变为现实。两人的热泪流在了一起,两颗滾烫的心跳在了一起。………
1996年5月1日,段清华和安红云在支队领导的主持下,在众多战友的祝贺中,举办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他们没有置办华丽婚礼服,就连一件红色喜庆的外套都没买。两张行军床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家了。然而,真挚的情爱,使两人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富足,快乐。
他们结婚了,安红云也怀孕了。起初,安红云没事做,就经常义务去帮灶房炊事员,给战士们变着花样做各种饭食。战士们都很感动。私下都说,若咱们再不好好训练学习,都对不起嫂子。

随着时间的行进,段清华看着安红云一天天隆起的肚子,段清华忧心忡忡,(因为那时他的工资并不高,要养活孩子,还是有些困难),安红云看懂了他的心思。就安慰说,她有办法。第二天她就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了水果,然后拉到街上零售赚钱。段清华极力阻止,可安红云没有丧失信心,每天坚持去卖水果。段清华实在不忍心,就早早起床,去帮红云批发水果,日子虽然是苦了点,可两人的心里充满了爱和欢乐。
后来有一次不小心,安红云摔了一跤,差点流产,安红云才乖乖躺到家里。她的母亲得知后,从霍尔果斯兵团赶来,气恨交加地照顾起了女儿。
第二年的4月25日,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听着婴儿的问世哭声,看着可爱的小脸,段清华醉了,笑了,他幸福地当上了爸爸。安红云如释重负,对于这一爱情结晶,心疼不己。
相守皆意浓:
1997年10月,段清华在追捕犯罪分子潜伏时,腿部受了重伤,从此留下顽疾。有一天起床后,腿部发麻发痛,站不起来,安红云吓坏了。赶紧给孩子喂饱奶,安顿睡下,立即出门,迎着刺骨的风雪,步行4里多路跑到支队,向领导汇报了段清华的病情。王政委立即派人派车,将段清华送往医院救冶。住院25天,安红云一直守护在在旁,日夜照顾。宝贝女儿只得交给岳母照管。一生中,每每想起这段经历,段清华都感动不已,他们的爱就是这样不断升华着。

1998年7月,因工作需要,段清华被组织调回西安,安排到他曾经就读的军校工作。夫妻俩又要面对分居生活。为了支持安尉丈夫安心工作,安红云说:“你放心走吧,我和孩子暂住新疆,等一切安顿妥当,我们再团聚。
半个月后,段清华孑然一身,踏上了去西安的火车。看到站台上送行的战友,岳父岳母,再凝神看着那牵腸挂肚的妻子女儿,泪水在眼睛里打转。早日团聚,又成了全家人最迫切的心愿。
1999年5月,安红云和女儿回到了西安,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不到16平米的小屋子里,但这是他们新生活的里程碑。他们终于团聚在一起,有了较稳定的生活。
2000年,段清华又遇到了很多困难,华阴老家的父亲,身患多种疾病,接连三次住院冶疗,都需段清华夫妻俩承担。因为老家的姐姐弟弟俩家,都有众多困难,不方便照顾父亲。段清华也因在军校工作忙,受时间限制,无能为力。安红云就一人承担起照顾老父亲的重任。每天东颠西跑,鞍前马后,端屎端尿,无微不止地照顾老公公。同室病友很是羡慕,以为是老人享了女儿的福。安红云尽心尽力护理老人康复出院。
在西安生活期间,安红云为了减轻丈夫的经济负担,她先后干过清洁工,送奶工,银行临时工等等。2001年夏天,她还应聘到距家3百里之外的黄河滩上的学院防爆彈厂上班。很多家属都受不了分居的生活之苦,而放弃了这份工作。只有安红云,硬是咬着牙坚持到生产结束。受到厂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爱到永远
2001年年底,组织上安排段清华转业到渭南市,顺利分配到广电部门工作。但单位距市区较远,条件艰苦,收入不高。安红云主动放弃了武警防暴弹厂的工作,到渭南当家庭主妇,主动承担了家务所有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学。随后为了支持段清华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又先后开过早餐店和应聘到信达地产公司打工当保洁员。2006年底,中信热电重组,她毛遂自荐当了保洁组长。后又调到煤运室当主任,每天下班回家象个黒人。女儿说,妈妈变丑了。但她在段清华心里,永远是最美丽,最纯洁的。

安红云虽然随军多年,但却跟着段清华吃尽苦头受了很多罪,按照随军家属政策在老公转业时应该安置一份工作。但是因为一些让人费解的原因,渭南市和临渭区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安置安红云的工作。2017年春节前被评为全国首届最美军嫂,事迹也被编入《临渭年鉴》,中省市区多家媒体都上门亲访要对她广泛宣传,最美军嫂安红云却说这没有什么可值得荣耀的,她只是尽到一位军人妻子的责任而已。
2019年八一建军节前,段清华与浙江湖州社会化拥军协会会长兼艺术团团长李根娣精心策划组织了《万里拥军伊犁行》,安红云因为渭南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和双拥模范城,她担任信达地产物业保洁总管不能请假参加到拥军小分队,但从心里默默支持丈夫万里拥军,还让刚从大学毕业等待上岗的有舞台主持歌舞特长的女儿段钰随行全程参与了万里拥军伊犁行活动。段钰作为年龄最小的拥军小分队队员,在整个活动中布置晚会现场、处置操作舞台电子屏,拍摄图片视频,帮助发放慰问品,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安红云做为随军家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等不靠,不给组织添麻烦。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有手有脚,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能动能干。为什么非得靠国家和政府安排照顾。我干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既给家庭增加了收入,又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多好!!!。我要活得有尊严,有志气!!!”这就是一位一辈子忠诚于军人,军魂的伟大军嫂,坚强女人。
现在安红云和段清华都己年过五十多岁,但各自都还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的女儿也已大学毕业,分配在央企工作,前程一片光明。安红云家庭生活稳定,感情和偕,幸福快乐。2017年,安红云还被评为全国首届最美军嫂荣誉称号。他们的爱情,就象天山上的并蒂雪莲花,永开不败!
(写于2022年6月21号)

(作者简介):王福兰,女,西安人,大专文化,1975年参加工作,从事财务工作。曾是陕西成本研究会会员,理事。现是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作为军嫂,崇尚英雄,体验了人生奋斗历程百味,喜爱文学,热爱创作,曾有多篇文章发表。写天下酸甜苦辣,播人间真善美德。弘扬传统文化,歌颂祖国繁荣昌盛。

《华夏诗词文学社》通告: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投稿
一.题目
二.文/作者(省份)
三:空一行后
正文******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华夏诗词文学社宣》
2021年5月12日
华夏诗词文学社团队名单
总顾问: 韩春见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特邀顾问:石生
国家级著名作家.编剧.当代文化名人。
特邀顾问:
国家一级作家:常跃强
特邀文学顾问:
河北一线诗人:付凤云
(特邀总监/付凤云)
中国贵阳著名作家:王相利
山东校园作家:孟宪法
陕西军旅作家:段清华
总社长:鲍桂芊
社长:赵继洲(副总编)
总监副总社长:王炳华
常务总社长:郭申虎(总编)
微小说散文:审稿总监:
杨长荣(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童话(主编)
现代诗终审总监:王炳华
古诗词终审总监: 张大千
主编: 朱建新. 陈艳丽.
任泳儒.徐西珂
一分社社长: 朱建新
副社长:王兴文
二分社社长:总监:张大千
副社长:徐西珂
三分社社长:童话
副社长:柳爱萍
四分社社长:何全兴
副社长:陈艳丽
诵读投稿群社长:梦露
宣传部部长:
梦露:王兴文:赵继洲
英语翻译: 徐思静
特邀:
《金声玉音》文化传播公司杨浩然老师,专业制作音频配音、视频MV。配音员具备中国品牌声音,保证质量和效果,有需要作品配音的诗友,请联系:
13969166185
诗歌朗诵团队:金牌主播
智昊-梦露-惜缘-
叶淑娟-王慧贤
传奇.(男主播)
并非不同.(男主播)
徐志忠.(男主播)
周莉莉- 细细的雨.
全体编辑部人员
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华夏诗词文学社发布,否则请勿投稿。
4、为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作品,纠改错别字,并按格式等要求投稿。
5、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等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华夏诗词文学社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经济等相应责任和后果。
7、以上条款,请各位作者严格遵守。
8、作者稿费据打赏费决定,10元以上反馈诗人百分之50,领取请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点赞不足一定数量者,本社将不再编辑刊发。
投稿热线:王炳华
13465675384
热线投稿:郭申虎
15877332069
平台投稿总编:管玲玲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总编:朱建新
15609904443
头条编辑:管玲玲
头条编辑:朱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