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凌生态农业促进会副会长
西府有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宝智

众所周知,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为农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可近年发现,即使持续地增加化肥用量,但产量难以提高,甚至出现绝产迹象。农作物早在人类种植之前就存在了,有些甚至在人类诞生之前就有了。微生物-植物-动物依靠相生相克机制,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亿万年来和谐共存。

当下,专家和农民普遍认为,如果不用农药就无法防治病虫害。果真如此的话,农作物在没有农药的年代早就灭绝了。而当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药用量的增加,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是继续单一施用化肥,还是综合提升地力,全面解决产量控制因素?是继续增加农药用量,还是恢复相生相克的自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农业面临抉择。
但能否生产出“安全、好吃、健康、高产”的农产品同样重要。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农业需要一场蜕变。可喜的是,一些专家和农民,依靠自然力量,并结合现代科技,已率先实现了农业的新生和蜕变。
任何一种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其中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

空气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作为原料,由于空气中的氮气分子结构极其稳定,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利用,只有通过土壤微生物转化为活泼氮源,才能被农作物利用。土壤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氮磷钾(肥力)等作为原料,另一方面提供矿物元素作为生物酶的活性组分。在生物酶催化作用下,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原料转化为一系列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类、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因此,农产品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原料、肥力和酶力三大基本要素。而这三大要素取决于空气和土壤的物质组成
化肥(氮磷钾)让农作物获得了高产,但几十年来,农民不再把秸秆和动物以及人的排泄物归还土壤,即不再把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土壤,让土壤综合地力严重流失,违背了归还律学说。
农产品的产量取决于原料、肥力和酶力三大基本要素。几十年来土壤矿物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严重流失,让酶力成为最小养分因子,继续单一施用化肥违背了最小养分定律学说。
那么,为什么农作物高产控制因素由肥力转变为酶力呢?这是因为几十年来,农民不再将秸秆、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矿物元素严重流失。数据分析表明,农田土壤的钙、铁和锌分别流失了83%、40%和81%,其他矿物元素都流失了50%以上。

矿物元素是生物酶的活性组分,土壤矿物元素的严重流失导致农作物酶力下降,造成农产品物质合成障碍,农作物产量下降。

化肥(氮磷钾)让农作物获得了高产,但几十年来,农民不再把秸秆和动物以及人的排泄物归还土壤,即不再把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土壤,让土壤综合地力严重流失,违背了归还律学说。
农产品的产量取决于原料、肥力和酶力三大基本要素。几十年来土壤矿物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严重流失,让酶力成为最小养分因子,继续单一施用化肥违背了最小养分定律学说。
那么,为什么农作物高产控制因素由肥力转变为酶力呢?这是因为几十年来,农民不再将秸秆、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矿物元素严重流失。数据分析表明,农田土壤的钙、铁和锌分别流失了83%、40%和81%,其他矿物元素都流失了50%以上。

矿物元素是生物酶的活性组分,土壤矿物元素的严重流失导致农作物酶力下降,造成农产品物质合成障碍,农作物产量下降。
导致现代疾病猖獗的原因是土壤中矿物生命元素的流失。
正是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缺乏,故作物生长无法获得或只能获取少量对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最终导致人体内的合成障碍、代谢障碍、血管淤堵,癌症各种慢病井喷式高发等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人类疾病。医院人满为患。
人类把控好生命的源头,我们要补充土壤中的矿物生命元素,强化酶作用,促进合成、强化代谢、化淤疏堵,从源头抓起,解决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
两度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卡尔·鲍林在上世纪就说过:“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缺乏上去。”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大多数问题都肇始于在矿物质匮乏的土地上栽种的粮食,瓜果蔬菜以及吃这些东西的动物。
2022年7月8日李宝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