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故乡,在游子心里是一幅无需雕琢的美丽画卷。路边有随手可摘的野花,还有门前那条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宛如老人在讲述着小村久远的故事。饮一杯故乡的甘泉,让你陶醉在家乡的群山绿水中! 在作者的笔下,童年的故乡是贫瘠的,但又是那么地令自己和小伙伴们快乐!如今,村子的模样发生了巨变,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故乡如一幅多彩的新画卷,铺就在作者这位心系家乡的多情女子的心田里!

家乡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一个人离开家乡愈远,愈久,家乡的人和事,草或木更容易梦萦魂牵,有人说这叫乡愁,有人说这叫乡怨,有人说这叫乡思。
我的故乡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里藏着我的童年少年和抚育我长大的爹娘,
那里有我奔跑过的山梁、顺阳河和无法忘记的花花草草驴马牛羊,我的乡亲们在那片崎岖不平的沟沟坎坎上,用汗水播种下希望,他们渴望富足在这里生根,他们期望小康在这里长成大树,让一代一代庄稼人都能幸福安康。
忘不了村头那条长长的渡槽,它浇灌了地里的庄稼苗,也浇灌了我的梦想。
忘不了村外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和打谷场上的柴草垛,那里曾是我们捉迷藏时最好的场所,那里曾经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快乐的地方。
忘不了村里的小学校,尽管破旧,那里却留着我们朗朗的书声和探寻知识的目光。

疯长的情愫与端午相撞,匆忙的脚步一步步奔向故乡。
亲切的味道在这片土地上飘散,那种舒服,那种惬意,让身在故乡的我万分享受。睁大双眼,每条街道每棵树木都似曾相识,却又感觉有点陌生,那青葱的岁月,那豆蔻的年华,已经遗失在时光深处……
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忍不住一阵感慨。
我觉得自己应该去见一个人。这个人把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这个人把忠诚和担当挥洒向这片土地,这个人像拓荒牛一样在这片土地上奋耕,这个人为这片土地殚精竭虑……
这个人叫栗社伟,宜阳县白杨镇栗封村党支部书记。

凭着记忆摸到社伟家时,我却不敢贸然进入。地方好像还是记忆中的地方,眼前的房舍和过去相比却天壤之别,街道平坦整齐,院落干净整洁,花木扶疏,清新而不落俗套,一座精致小院在树木掩映之中,显得那样地端庄和宁静。
“愣在门口干啥,进家呀!”社伟闻讯赶到了家,在门口笑吟吟迎我。
“这是你家吗?”我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里浮动着当年那个破院子和那个青涩的男孩子。
“太漂亮了吧!”我感叹道。
“这有啥”他用手一指“你看,这条街上的房子不都差不多嘛。”
“是呀,咱村的变化可真大。对了,你是村支书,这里边一定有你的功劳,说说呗?”
“就在这儿说呀,不打算进我家喝口水了?”社伟笑了笑。
屋内的装修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总的来说:简约、大气,让人感觉很是舒适!茶罢搁盏,我又迫不及待地问起我刚才的问题。他却摆摆手说:“这是党的政策好,再加上咱们村的人们勤劳,肯吃苦,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个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其实,看到他们过得好呀,我比他们还高兴呢。”

“是,咱村的人确实个个都是好样的,但咱村也一定有共同致富的法宝吧?”我笑着问。
“你还记得咱们村北坡那片地吗?”他问我,“为了提高咱村人整体的生活水平,在政策支持下,北坡种植了500多亩的花椒树。现在花椒的价格不菲,如果经营地好的话,不说多了,每年每家的零花钱应该够了吧。”
我心想:现在花椒的价格这么高,如果管理得好,何止是零花钱?应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呀!社伟一向低调,从来不居功自傲,这不正是他成功的法宝之一吗?
他接着说:“但是,当时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还不愿种植。毕竟花椒树不像麦子、玉米之类的,当年就有收成,他们想不通,我能理解。为了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可是煞费苦心呀!”喝了口水,他继续说,“除了花椒树,我还号召咱村的人们在南面豹子沟水库旁边种上各种水果树,到果实成熟的时候,周围村庄的人们都来品尝,采摘。这样既增加了我村人们的经济收入,也让那儿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听他如数家珍地说着,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和喜悦,我的心也跟着兴奋起来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和智慧,一个村子的兴衰,和一个村支书的远见、格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庄能走多快,多远,带头人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真是幸运呀!”我感叹道,“还记得咱们上学那会儿吗?……”刚说到这里,我突然更想知道现在的学校情况了。于是话题一转问道:“对了,咱村的学校现在咋样?”
“唉!”他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学校不如咱们那会儿了,那时候,学生多,教师们也都争着来咱们这儿教学。但现在不同了,随着家长进城务工,孩子们就随父母进了县城学校,学生少了,分的教师也就少了,甚至还得搞复式教学,工作很累,因此好多教师都不愿到农村来。每年开学,为了请教师,我可真是费了老劲儿了。”

社伟不无伤感的讲起了一段这样的经历:“前年,咱村的教师大多都到了退休的年龄,而年轻的教师又不愿到咱村来,为了能找回一个骨干教师,我到处求人,想办法,找门路,可还是没人愿意来,眼看就要开学了,我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后来我听说咱村的一个青年教师在白杨镇上教学,我就找到他,告诉他:作为栗封这片土地上出去的人,这片土地养育了咱,咱就有责任、更有义务回报这片土地呀……”
经过多次死缠烂磨,开学后,这位教师终于回到了村里的学校,把社伟高兴的一宿都没睡着觉。为了让孩子们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又筹资给学校重建了一栋教学楼,而且把通向各村(我们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道路全部硬化了,孩子们雨天上学就方便多了。

(以上图片来源:栗封村疫情防控工作图)
这些年,为了让这片土地变得更美丽,更富强,社伟可谓是尽心尽力:疫情防控,他常常值班到深夜;洪灾面前,他总是冲在第一线;灾后重建,他更是呕心沥血;禁烧防火,他义不容辞率先垂范……就连今天——端午节他也没休息,他还在为村里,为乡亲们收割麦子和禁烧的事情奔忙着。
社伟用顽强的毅力和全部的热情守护这片沃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他忠诚践行“为百姓办实事,让群众说党好”的领导职责,带领村民共同沐浴着盛世清风,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
我坚信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社伟这个领头雁会继续带领勤劳智慧的栗封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同心协力助推乡村振兴,在栗封这片热土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宏伟蓝图。

作者简介:李雪勤 洛阳市作协会员,宜阳县作协副主席,教师,擅长用文字和心灵对白,喜欢用细腻的文笔,勾勒灵魂深处的情感,有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媒体。系《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

主播简介:白普霞,网名露珠,宜阳县实验三幼保育员,喜欢唱歌、舞蹈、朗诵。对于自己爱好的事会一直坚持下去。信奉的格言:活到老,学到老,活出精彩人生!


(编辑:白杨写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