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闻解密:“龙”字隐藏着的神奇能量
文/陈丽涵 图/一善融媒

五百《龙图》是我的先生黄太闻2012年之前完成的书法作品,因为该作品数量之多,尺度之大,变化之妙,形态之奇,涵意之深,当年观者莫不叹绝,全国巡展十六站,曾在多地刮起争睹“旋风”,也为先生带来了些小名气和某些“封号”。

2014年之后,先生几乎拒绝了所有《龙图》巡展预约,与我商量对《龙图》进行“封箱”处理,问其原由,只说“潜龙勿用”。这样一封就是十年,直到最近讲课要用到《龙图》,好友们求睹《龙图》的热情越来越高,盛情难却。
十年过去,黄太闻《龙图》,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不但先生有这个底气,我和朋友们也都有。毕竟字如其人,不是写龙字的量和大小不可超越,而是,人不可超也!

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看龙悟道”活动中,我感觉大家看的不是龙,而是先生本人。不是每次都能看到先生示范怎样创作《龙图》,但凡好运气遇上,那就是一种“龙出江湖”的架势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稍纵即逝。这个时候先生是一位百变的“表演艺术家”。先生写龙字,一般都是比人还高的大字,用的笔都是巨椽大笔,浸墨之后近十斤,上下左右,左顾右盼,轻重缓急,能如此轻松自如者,近似武术家。先生每次说《龙图》,必从龙字的造字起源说起,从甲骨文、金文、篆体、草体、隶体到今天的楷体,滔滔不绝,时而是考古学家,时而是历史学家,说到卦象,先生又变成易经学家。为了让更多朋友轻而易懂地看懂《龙图》,先生早在十年前就为部分《龙图》配了诗词,像卦传、爻辞一样,这些诗也叫“龙诗”,这个时候先生就是一位诗人。在讲到为什么五千年前至今有“十二生肖”、“左青龙右白虎”,“龙抬头”、“龙的传人”等说法的时候,先生俨然是一位“民俗专家”。说到为什么要创作《龙图》,先生说不是为了体现书法有如何高超,而是为了表达中国思想,体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智慧,释放中国力量,这个时候先生就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先生说龙一般从音、形、义入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听完就是中华文化探源之旅,融儒释道乃至诸子百家于一炉,这非中国国学家所不能及。
先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样觉得,包括我本人在内。先生在除了音乐之外的诗词、书法、福学、民俗学、汉字学等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几乎是无师自通,而且有“登峰造极”之势(这个今后有机会再详细解答)。在《福学》还未创立之前,早在十年前,先生写《龙图》就是为了创立《龙学》,把龙的学问做一番研究和总结,进而进行推广传播,弘扬“龙的传人”的精神和智慧。
如今,通过“看龙悟道”活动,我本人也有幸听到了什么是《龙学》?似乎听懂了祖先几千年推崇的龙文化中蕴含的“秘密”?其中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对常人有非常启示。下面通过文字,略举一二,以供大家参考:
一、天地人和之道。通过礼、乐、易、卦等术法与天、地、人所谓三界沟通之道。因循此道可知因果,可出轮回,可消业障,可知命改运,可效盘古开天辟地,可仿后羿追光射日,可学女娲补天造人。
二、穿越时空之道。以其说中国人对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豪,不如说是对五千年的智慧传承自信。过去生,现在生和未来生,其实就是时空转换的概念,一念之间便可以上下五千年,就可以天堂地狱,这就是长生、久住或者回航、往生之道。
三、物灵转化之道。我们生活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交织的世界,可以有些人只知道形而下(物质)世界,而对形而上的智慧一无所知,这就让我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能量转化收到阻隔和破坏,这也是福慧不可双修的原因所在。
四、履命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甚至是天命。然而很多人一辈子几十年不知道自己有使命在身,最后只能浑浑噩噩,疲于奔命,耽于物欲,忙(盲)活了。有智慧的人,特别是有觉悟的人都是知天命的人,越早觉悟越成就非凡。为什么古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就是标榜自己早知天命。
五、帝王之道。真正的帝王之道不是身居高位的盛气凌人,而是随时随处能自己做主,而又能兼济天下,为八方所尊崇。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祂的头、角、嘴、鳞、爪等等部位无不是领导和管理智慧的体现,看懂龙,其实就领悟了从自我管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套智慧。
六、两性与生育之道。古体龙字由阴阳和合的两半组成,祖先创字就为我们后代留下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致中和,天地位,万物生焉”的密码,这就是计划生育和生男生女的“秘密”。然而,幸福肇端于夫妇两性,龙图又激活了家庭、家风、家教乃及家族文化。
七、自在圆融之道。隐显自如,能屈能伸,可无可有等是龙的智慧和力量。人要学习龙的这种精神,出世修行,入世做事,自然就时处逢源,得心应手。
八、身、心、性、灵全修之道。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不在外在物质多少,而在于生命能量的积攒,在于物质、思想、精神、灵魂多层面的修为,这就叫人生修炼。龙的智慧就是经历潜龙、现龙、跃龙、飞龙、神龙等过程接收磨难,砥砺前行,最后达成自我成就。鉴于此,神仙可修,圣贤可为,佛禅可达。
九、道法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处之“法”兴于“礼”,行于“乐”,经历因果,成于人伦。
十、十一........。
炎黄子孙自古称“龙的传人”,如果龙的文化、思想、精神、智慧失传了,我们还配是龙的传人吗?
术有专攻,悟道须尽早。
欢迎预约带上家人“看龙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