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境”才是艺术的诗与远方
——摄影家诗人张守军
对书法的感悟与践行
心境 入境 悟境 出境
——浅谈书法的“四境”之要
作者:张守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翰海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得到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成为中国传统的国粹。书法是艺术,书法学则是一门科学。今天谈及“四境”是作者多年临习书法,在实践中用心悟到的初浅的体会与感知,今天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研讨。
心 境
一个人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境界,容纳什么样的思想,感知什么样的审美,直接关系到你的行为思想的走向。作为一名书法者,首先具备平和的心境。因为书法的构成从一点一横写起,随时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包括一个字体结构的形成都得用平和之心去精准构建。一个浮躁的心境,不但写不好笔画,做不到精准构造字型,把字写得神采飞扬更是难上加难。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必须首先做到心静。静下来万物在你的心中才会秩序井然,胸中所拥有的大千世界才会泰然恬静。只有做到世界无论怎样喧嚣,自己却寸心不乱,才会拥有平和的心境。所谓“功夫在画外”,想做到泰然处之,一个书法者除了读帖、背帖练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修心。放掉不该追逐的名利,舍去不该拥有的豪华外衣,让心温暖以对,让简单写出从容,一个宽阔的心海才会容纳百川。提高自己的个性修养,建造一个平和的心境是成为书法大成的底色。书法每一个字的写出如同整个大千世界的构造,没有平和的心境,创写出来的书法字体也不会秩序井然,所写的每一个章节也会杂乱无章,不会流动出自然流畅之乐感。书法是格局的最美体现。一个书者心境中的格局直接关系书法作品形成后的艺术气象,所谓字如其人,就是一个书者心境的最美体现。所以要想学好书法,修养心境是关键!
入 境
一个书者对书法的热爱的程度,关系到他的成就的高低。入痴之境古今有之。传说王羲之练字用坏的毛笔形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旁边小池水变成墨色,人们叫它墨池;他坚持天天练字,丫环送来馍馍,他无意中沾满墨汁拿着吃。这些故事足以说明他习书已达到痴迷的境界,这种境界叫入境。习书不在一天写多少字,关键在于心里是否真正入进书法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练习,就是你一天练上一万字也不会领会书法中的内涵与真谛,也不会掌握书法的要领。所以讲墨随心走、一心不二用显得尤为最重,心无旁骛显得更为关键,心的专一性就是入境的最好体现。能不能从当今社会的喧嚣中,修行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的一块净土,能不能从浮躁中寻求出平和的精神世界,这也是书者面对践行的根本性所在。入境的感觉就是出神入化的自然流淌与愉悦,天地嘈杂之声已无,书香之风飘然而来。
悟 境
觉是一种洞察,悟是一种智慧。拿到任何书体除了具备拥有心境、入境条件后,悟境又是看你是否真正走进书帖重要之所在。学帖不但要做到读帖、背帖,最重要的是悟帖。一个字是怎样构成的,一个笔画是怎样写出的,章法、布局是什么,前后左右怎样相呼应,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大脑应该悟出弄清楚的,否则只是简单一临,依着葫芦画个瓢,不知其所以然,不领会一个字体的内涵与精髓,也就不会心领神会其字体艺术内涵与本质,所写出的书法只会是形似神不似,飘然而不厚重。所以说要想达到悟境这一个境界,首先具备心境与入境,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书法的过程就是人专一的过程,是凝心聚力的过程,是发自内心的抒情;行云流水的过程,是任心飞扬个性的过程。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可走的只是入心、入理、入境,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悟境。
出 境
当一个人想走进胡同的时候,一定先选择好如何能出来,否则走进去出不来就把路走死了。书法亦如此。真正的书法家除了博采百家之长外,还应以吸收、积蓄、提炼其精华营养过程中逐渐变化出自己的风格,加入自己的个性与艺术走向,写一辈子柳公权写得再完美也只不过是一名书匠。书法必须拥有田园气、书卷气,在发展创新中获得新生,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张扬,拥有自己的审美走向,拥有属于自己应该抒发的艺术情怀。出境就是从远古走出来,是一种再创新,以超凡的艺术审美,写出不同一般的书法。出境就是挥洒出一个新的书法世界,这种境界的拥有,得需要书者多年对各类艺术门类的学习与积累,需要厚积薄发提炼。出境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创造一个新的书法自我。
心境、入境、悟境、出境,“四境”的完美统一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书法境界,如此看来何等重要。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