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三姐妹(大桥、二桥、三桥)
风在吹我,呼唤在吹我,往事在吹我。虎门大桥、南沙大桥、亭角大桥、凫洲大桥、新龙大桥、凤凰大桥、明珠湾大桥……我们都在桥的两岸多少年了,人群加重城市的重量,桥梁呼唤新的跨越。

亭角大桥
南沙的桥,将城市之路向上引领,在时间与速度里,跨越于我们的生活,使紧迫的节奏沿着舒放的线条延伸。它是切入肤体和灵魂的记忆,是一栋楼房和一条街道的驳接,是同在一块草地或工场上遭遇的城市变迁。在城市巨大的转盘上,桥以弯曲的姿态呈现虹的形象,化解城市的压力,把美的造型写在意念的上空。

凫洲大桥
南沙的桥,充满个性,像一条条血脉,用力嵌在岁月深处,使建筑的雄丽与奇险迎面而来。如同心灵的征程,它跨越了现实与理想的交汇。它让想象有了起伏,让鱼可以弯弯曲曲做梦,也让我们看见对岸扎着长辫插秧、斩蔗、采摘的村姑。

新龙大桥
南沙的桥,押韵的石桥台阶上,可以听见百年的桨声,一篙一橹划出河岸边青苔等待的落款。还有那个叫疍家女的妹子,摇橹穿过厚德桥、安康桥、同心桥、邀月桥、吉祥桥,她的水袖舞得和骝岗河一样婉约。于是,有了桥的南沙,像戴了项链的女人一样,显露出成熟丰满的气息。

凤凰二桥
南沙的桥,有水乡蜿蜒的节奏。记忆的木桥,晃荡过先辈的命运也晃荡着我的人生。先辈划着他的疍家艇穿桥而过,从水流柴到茅寮棚,从东家到西家,从田园到墟市,从这岸到那岸,河的两岸由此有走不完的故乡。

凤凰三桥
南沙的桥,跳跃且充满喧闹。桥在速度的变奏中连接四个方向,它是空间的匍匐,是意义于流体中的转折,越高的通行越要宏大的支撑。那些渔船或货轮,跟随滚滚而来的流水,从上游到下游。从东方到西方,一带一路,水花飞溅,如同飘散的记忆。

明珠湾大桥
虎门大桥,既古典又现代,它一边连接虎门,一边连接南沙。桥下是“白浪如山过虎门”的伶仃洋,曾经的鸦片战争主战场。那条横跨江面的“金锁铜关”铁索桥,“潮涌如山,排链横亘波心。丝毫不形掀簸,夷船出入,呼为链闸,咸有戒心。”(林则徐)虽未拦截过英国的军舰,但那些铁链、石槽成为先辈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象征。

虎门大桥
我害怕一丝丝的情绪左右了真实的过去,害怕桥和流水之间的距离修改了未来的方向。我保持先辈的姿势,时刻提醒自己,在高铁呼啸而过之外,先辈是一个痛的词语,不可以撒盐,不可以转身。

凤凰大桥
凤凰大桥,这时候是一个介词,它是南沙的中轴线,也是最美的地段,我的必然和先辈的无奈在此相遇。我赢了!我是它的过客,它是我的风景。就在刚才,几只海鸥在我的车前翻飞,它们是明珠湾的精灵,也是凤凰桥的使者。对于这座桥,它们没有发表过多的看法,它们只是来这里感受蓝鱼的天空,以及俊美的桥身。

蕉门河桥
过了桥,我看见蕉门河两岸有着浪漫的田园牧歌和梦幻的现代建筑,路基的凤凰花像情人一样迎接我,它在凤凰大道上开得比博物馆还高。一只只小鸟从眼前飞过,仿佛触手可得,仿佛一切物事都是透明的,取舍都可随心所欲……
南沙的桥,使路的意义得到提升和放大。正如我的思维,使生活高于表象和感知。

何霖,男,布依族,籍贯贵州,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第30期学员,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南沙区作协名誉主席。获各级举办的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近百次。作品被收入各种年度选本。出版文学作品专著1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