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小说连播
《狼 烟》第十一章
演播/京郊醉翁
菖蒲讨厌殷崇桂,更憎恶二皇娘,要不是跟殷凤钗的恋情千丝万缕,他才不登殷公馆的门。
现在,菖蒲穿游廊,过角门,到后花园去。小小花园,不但有花有树,也算有山有水。园中一座四角重簷的花亭,花亭左边点缀著山石,四外有玫瑰、海棠、石榴、夹竹桃,花亭右边是一片水池,池边丛生著野草閒花,水中有几根芦苇,几片浮萍,几缕绿藻。亭上可以乘凉、赏月、饮酒、听曲,亭畔可以观鱼垂钓。
菖蒲走进花园,只见花亭上有六个戏班裡的小女孩子,四个人吹奏笙、管、笛、萧,两个人一对一答地唱《西厢记》,殷凤钗倚坐在铺了一张彩席的山石上,凝神沉思地谛听著这感人动听的歌唱。
殷凤钗是一个丰腴艳丽的姑娘,鸭蛋脸儿,一头青丝梳成个仕女的发式,两道弯弯的峨眉,双眼皮,长睫毛,水灵灵的大眼睛,鼻洼上有几点细碎的雀斑,红红的嘴唇像刚刚咬破了樱桃,脸颊上不施脂粉,天生的桃花颜色。菖蒲凝望著殷凤钗那娇媚的神态,感情一阵衝动,心怦怦地跳起来。
五年前,菖蒲还在日知小学教书,殷崇桂带著二皇娘和凤钗来萍水上任。当天,殷崇桂执弟子礼,来到获庐拜望齐柏年。齐柏年留下殷崇桂吃饭,菖蒲陪座。酒席间,殷崇桂非常称讚菖蒲的人品和学问。礼尚往来,第二天,齐柏年派遣菖蒲代他回访了殷崇桂。殷崇桂留菖蒲在殷公馆吃饭,同席的不但有二皇娘,而且有凤钗。那年月,只有开通人家,男女才能同席,因而被旧礼教常年束缚的青年男女,很容易一见倾心。菖蒲在舅舅的管教下,从来没有跟年轻的异性有过直接的接触。因此,跟风钗同桌吃了一顿饭,饭后殷崇桂和二皇娘有一桩名利之事要办,凤钗又陪他到后花园散了一会儿步,说了一会儿话,于是凤钗那丰腴艳丽的面容和身姿,就保留在了他的心上。殷凤钗只念过小学。殷崇桂本想不惜高昂的代价,送她上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但是凤钗对于上学极感乏味,因此念完小学之后,就像囚犯逃出了监牢,再也不想进学校受罪了。于是,就在殷公馆裡,过起千金小姐那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她到底识字,无聊时就看看小说解闷儿。然而,她的艺术欣赏能力有限,大作家的名著,她看不懂,引不起她的兴趣。正像她看才子佳人戏一样,她也最爱看劣等文人炮製的才子佳人言情小说,而且入了迷。
她正是豆寇年华,情窦初开,所以非常渴望自己也像戏中和书中的佳人,巧遇落难公子或欣逢风流才子,后花园私订终身,凤求凰双飞双宿。所以,她一见文雅清秀的菖蒲,就一下子掉在了自己早已织就的情网裡。
殷崇桂很高兴,他觉得跟菖蒲家结亲,不但门当户对,甚至还有点高攀。这是因为菖蒲的舅舅齐柏年乃是京东屈指可数的知名人士,而菖蒲的人品学问,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二皇娘不乐意。二皇娘一心想把她这颗掌上明珠嫁给省长的少爷,司令的儿子,至少也得嫁个大银行的小老板。
可惜,她只知前思,不知后想,她所渴望巴结的那些大富大贵人家,却又看不起她二皇娘的女儿了。二皇娘不乐意,菖蒲也就冷却了对于凤钗的热情。但是,凤钗满头满脑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并不甘心。于是,她就模仿那些多情的佳人,接二连三地给菖蒲写信。菖蒲盛情难却,也就不能不投桃报李,应邀潜入殷公馆,到凤钗的闺房相会,二皇娘破门而入,但是并没有发生惊人之举。
因为二皇娘虽是一隻母老虎,在独生的宝贝女儿面前,却是一隻温柔的猫儿。无巧不成书,菖蒲又考取了全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这在只有两三万人口的萍水县城,就好比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二皇娘也就破涕为笑,皆大欢喜了。
菖蒲进入北京大学,每月跟凤钗通一次信。凤钗文理不通,只能仿照才子佳人小说裡的情书,补缀成篇,并不能表达真情;但是,她每月都从二皇娘的腰包裡勒索一笔钱,准时寄给菖蒲,却是出自实意。菖蒲考取的是公费生,母亲每月都寄给他一些零用钱,而且他一向生活简朴,并不需要凤钗的资助。于是,他就用凤钗的这笔钱支援了好几个穷朋友,办了个小小的文学杂志《拂晓》,在青年学生中产生过一定的进步影响。
上了大学,菖蒲增长了学问,开阔了视野,又得到进步师友的引导,也接触了不少新女性,越来越感觉在思想和情趣上,跟凤钗都很不一致,风钗并不是他理想的伴侣。但是,他自幼深受舅舅的薰陶,旧道德观念很强,所以虽然很有几位新女性向他表示好感,他却从没有对凤钗产生三心二意。现在,他站在后花园门口,在阔别几个月之后,又看见了凤钗那娇艳而慵懒的神情体态,便禁不住一阵强烈的衝动和心跳。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张明(京郊醉翁)1947年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入伍成为戈壁大漠上早期执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的普通战士。现为航天老兵组成的胡杨魂艺术团团长。数十年来,曾先后从事基层党的政治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管理工作,并出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专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主办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报刊,多次参加我国自主品牌计算机研发的鉴定工作。数十年来,作为散文诗歌写作编辑等文字工作和诵读的爱好者多次参加公益演出活动以及朗诵艺术培训工作。诵读作品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散文】以及当代刘绍棠、老舍、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著名作家诗文以及自撰诗文作品【老枣树】【通惠河情缘】【天边那片胡杨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