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传》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
《说文解字》中指出:“履,足所依也。”履是脚上穿的鞋子。综上所述,履的本义是鞋子,引伸为践履,履进,礼节。古人认为,人的行动要受到礼的节制,不然就会乱来,故履有该怎样行动的意思,这就是礼。
履卦,《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十卦。主要讲人要行端走正,谨言慎行,不能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履。履虎尾,不咥⼈,亨。意思是:踩着虎尾巴,⽼虎不咬⼈,吉利。
象⽈:上天下泽,履。君⼦以辨上下,定民志。意思是: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显别,这是履卦的卦象。君⼦观此卦象,从⽽分别上下尊卑,使⼈民循规蹈矩,恪守本分。
天泽履卦,其含义是要像泽一样包容,喜纳百川,高高兴兴走中正公正的路,踏踏实实做符合天理的事。面对复杂的世界,不莽撞、守天道,讲人性,悲天悯人。
独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中庸》说:君子慎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行为,那个时候的我们,才是真实的自己。人生说到底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履卦的爻辞阐述了必须有独立的思想意识,谨慎为人,守住底线。
初九:素履,往无咎。
未经雕琢,保持天然本色的,就叫素。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行不通的。心中有愿,耐住寂寞,素履而行,终究能够得偿所愿。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坦坦荡荡做人,幽隐之人,深邃之人,能独立思考的人,坚持守正之人,吉利。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眇(miǎo):瞎了一只眼。“跛”(bǒ):腿或脚有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瞎摸合眼,胡走乱串,跟着老虎瞎咬人,凶。像有些武人跟着商纣王刑狱杀伐为非作歹,目前是得势了,终究要受到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要报,只是时间长短。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愬愬”,恐惧貌,瑟瑟发抖。跟在老虎后面,很恐惧,很怕老虎吃人,也怕跟着老虎伤人,谨慎的严守正确的为人准则,不盲从,最终吉利。
九五:夬履,贞厉。
“夬”(guài),毅然决然。做事不判断是非,不考虑后果,头脑简单,不假思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稀里糊涂跟着别人起哄,难保中正公正,危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根据现实情况,详细考察各种行动规划,预判行为结果,知行知止,善于回旋吉利。
履卦的启示:
一、儒道两家之《履》皆从《易经》之《履》
儒家之礼:《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儒家本来有六经,《乐经》失传,只剩五经,《礼经》占儒家的五分之一;古代有五经博士,历朝历代有礼部,有礼部侍郎;得半部可治天下的《论语》,礼之为事,多有论及。
《诗经》之礼: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道家之理:道理、道理,道之理,天道之理,地道之理,人道之理,万物之理。
《易经》之《履》:履者,礼也,人之所履也。人之所行,人之所履,皆为礼。人之所行,人之所履,皆需合礼、合理,皆需合人礼、合天理、合道理,皆需合《易经》之《履》。
二、管仲之《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个人,生而为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吃饱饭,身上穿暖和了,才能讲礼节,才能讲荣辱,管仲的话,实为真理。饭都吃不饱,衣服都没有穿,讲礼节、讲荣辱,就是一个笑话,实在是不合天理,不合道理。
一个家庭,生活小康了,生活富足了,家庭《小畜》了,才能讲家族传承,才能讲礼的传承,才能讲文化传承,饭都吃不饱,衣服都没有穿,讲礼节、讲荣辱,讲家族传承,讲礼的传承,讲文化传承,也是一个笑话,实在是不合天理,不合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易经》把《履卦》,放在《小畜》卦后面的原因。
三、领悟“富而有礼”,只有富而有礼,才能安全,如果失礼的话就会很危险。
深一层的含义就是“履危而安”,就是要如履薄冰,随时谨慎,才会很安全。当一个人的履历丰富了以后,你看事情就会看得很深入,你的体悟就会跟别人不一样,因为你会站在每一个人不同层次,每一个人不同的位阶,来跟他相对应。
“不知礼何以立”,要知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他的感受就是不相同的。所以才是为什么在跟别人讲话是要观察对方的情绪,如果对方的情绪很好,这样讲没问题。但是对方的情绪不好的话,就换一种讲法,才是正确的相处方式。
知礼而立是实践天道的前提,也是在竞争中自我保护的重要原则,“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是孔子对《易经》贯穿道德信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