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也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在这个为党庆贺与祝福的时刻,我们收到了一份难得而珍贵的个人入党申请书,在这个申请书的下面,我们看到了袁仕明老人的名字。
袁仕明,安仁县安平镇坪上村人,现年已93岁高龄。他出生在国民党时代的贫苦家庭,听过、见过、经历过当时的悲惨凄凉。17岁时,他投笔从戎,加入共产党组建的青年军。建立新中国后,他响应毛主席号令,随军南下,到了广西南宁。之后,因一些历史原因,他被划成“右派分子”,前前后后,长达十多年之久,受了不少委屈。80年代时,落实政策,他恢复工作,在银行继续任职。1989年时,他正式退休,与妻子一同回到安仁坪上老家,安居至今。
始终相信共产党不会亏待人。幸福总是给人带来甜蜜,而苦难或许更能引起人们深刻的记忆。回顾起曾经遭遇的历程,特别是在农场和农村改造期间,袁仕明老人至今谈来仍历历在目。干重活、被批判、遭人笑、无人理,等等。尽管那时,他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坚定地说,“我对共产党没有过埋怨,更没有愤恨。我始终相信共产党,知道共产党最终不会亏待人。现在,我过的日子越来越好,也证明着我们共产党的英明和伟大。”袁仕明老人少时即参加革命,他的一生,可以说都在辛辛苦苦干革命。共产党是时代和人民的先锋队,加入共产党也是袁仕明老人毕生的心愿和追求。工作期间,他曾2次提出过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为一些客观条件,当时的愿望未能实现。进入新时代,袁仕明老人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再次提出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这也是我们能看到手上这份入党申请书的原因。人不负党,党定不负人。如今,我们“特事特办”,已接受袁仕明老人的申请,并吸纳他为入党积极分子,实现他多年来的愿望。
持守孝道睦邻友好为祖(组)上。谁人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人不敬自己的祖上?!经过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的脱贫攻坚和接续推进的乡村振兴工程,现村容村貌已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自信与欢乐都写在了人们的脸上。同时,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有些村组的建设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袁仕明老人所在的坪上村新屋组即是一例。“慎终追思,民德归厚矣。”袁仕明老人秉持孝道文化,积极奔走,不言辛劳,与组上一道,修葺祖先祠堂,虔诚追念先祖留下的功德与业绩,号召组上人都能知善、向善,爱人、助人。而且,他还与家里人商量,拿出了几十万元来硬化组上的道路和新建休闲广场,以方便大家的出行与娱乐。子孙后代对祖先最好的告慰,可能就是在努力正当过好自己的同时,还能想着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点贡献吧!而袁仕明老人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展示,也是对祖先、对邻里最大的敬意与友善。
为村上努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适逢夏季,阴雨连绵。但下不停的雨丝,模糊不了人清澈的视线,阻挡不了人前行的步伐。近日,袁仕明老人不顾年迈体弱,只身来到了村部,向村里捐赠了爱心款4万元。“我现在每个月都有退休金,花不了那么多钱。村里各方面开支大,很多地方需要钱。我作为村里人,理应为家乡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袁仕明老人动情地说。据实来讲,或许还有许多人拥有的财富比袁仕明老人多,但他们并没有拿出金钱来捐赠村上、造福桑梓。当然,我们并不苛求每个人都要拿出钱款来回馈社会,但袁仕明老人的这种善举就恰恰彰显了他的境界与格局,映照了他的博爱与良善。他自己说,是党和政府让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一个人所能有的一切,追根究底,还是这个国家给的,是大的社会环境造就的。自己回到了家乡,就努力为家乡出一份力量。
是啊。家乡,是家乡人的家乡,是坪上人的家乡,你不建设,我不建设,谁来建设?你不热爱,我不热爱,谁来热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袁仕明老人虽已步入晚年,但仍然勤恳执著、心血付出,或许他期待的,就是家乡的明天会更好,而且他也必定会看到,家乡的明天会更好!当大家一起走出村部时,天气已经转晴,天边挂着两道彩虹,柔和而曼妙,鲜艳而悠长。

作者简介:李义辉:祖籍河南太康,偶或求索思量。儿时爱嬉戏,乐天安分。智力如常,期望勤能补拙,故而坚持如蜗牛般爬行。求学渝湘,遇良师益友,助笨小孩拾阶而上。多方垂青,现在省直机关待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