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年前,当戏曲处于低谷时.“梨园诗词”将我写的《我的梦》收集出版。今天我亲历古都西安隆重举办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感受尤深!重温当年《我的梦》;“啊!我难忘的梦境,梦中飞到了长安古都的上空,见到了梨园圣主唐明皇,拉着我指着长安古城;“别忘了这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别忘了中华梨园从这里诞生!朕期望中华梨园盛会,有朝一日在长安古城隆重举行!海内外梨园子弟啊!盼望着早日来古都朝圣。愿中华梨园艺术盛会犹如百鸟朝凤!愿大唐之昌盛繁荣呈现在今日的西安古城——,唐明皇话语未尽,古城已敲响了“东方红”晨钟!梦醒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犹如仍在太空中仰望着西安古城 ——”。光阴荏苒天道酬勤!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国家级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隆重举行!我有幸被组委会聘为评委,带着难以表述的心情.见证了艺术生涯中.让人最欣慰,最自豪.最难忘的中华梨园盛会。在十几天的喜庆日子里,观摩了西北五省几十台经典传统戏与改编古典戏和新编现代剧的精彩演出,特别是省市戏曲团体青年新秀的功夫戏:无论本戏,还是折子戏专场,其鲜活亮丽而又勃勃灵气地表演呈现午台,让台下观众与云播欣赏的戏迷欣喜叫好!通过这场盛大的戏曲展演,真正体现了“秦腔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不但使广大群众看到当代秦腔艺术的实力,而且看到秦腔艺术未来的希望!它体现秦腔艺术在传承民族美德与精神层面,是无可取代的文化载体。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弘扬离不开秦腔艺术,秦腔艺术更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厚爱!大秦之腔是亘古至今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文脉梨园主力军。
本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又一特征:高度重示“文艺 评论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先导”!秦腔艺术节的决策者,不仅重视艺术交流,而且高度注重戏曲评论的研讨,把艺术实践与文艺评论密切结合,以推动秦腔艺术守正创新健康发展。为此,六月十四日在百年易俗社老剧场,举办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高峰论坛” :上半天由《中国戏剧》主编罗松女士主持,下半天由我主持:全国戏剧专家.教授.艺术家相聚一堂,作了系统的精彩发言!年青戏友与专家学者又进行了认真诚挚的互动切磋!老中青三代对秦腔艺术未来发展的远景等专题,作了有益的研讨。尤其中国文联付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家协会陈彦书记,以精辟切实而又引领秦腔乃至中国戏曲传承发展之道的深刻论述,得到与会人士热烈地掌声!
会后来自全国参加论坛的全体成员,于百年易俗社老剧场门前合影留会!以此体会文化先躯鲁迅先生百年前,耒易俗社老剧埸观看秦腔艺术后,欣喜地亲笔题词《古调独弹》的感悟!此时我下意识的仰望古城西安那蔚蓝的天空!似乎望见唐明皇欣喜地向我招手……没想到24年后今天真的梦想成真啊!!!!!!
冀福记 寅虎年七月五日于西安

冀福记:著名剧作家,戏剧表演艺术家。1942年11月生于商州。中华梨园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剧协理事,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演出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曾在独角戏《带头人》、电影《一文钱》、《六斤县长》、《男婚女嫁》、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等片中扮演角色。组织创作演出了现代剧《青山谣》,《桐岭赛歌》、《六斤县长》;古典剧《屠夫状元》、《秦俑魂》。电视秦腔《镇台念书》、《醉打山门》、《拜台》。曾被选为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和中央台“戏剧水浒”、“戏剧三国”的演播;与人合作编演了大型古典剧《李陵碑》、创作导演了大型秦腔现代剧《郭秀明》。曾发表“艺术管理与秦腔振兴”,“浅论艺术管理”,“新时期艺术改革初探”等论文,主编“易俗社新剧目续编”等专著。在我国现存唯一近百年的西安易俗社任职十八年,对其艺术环境和艺术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事迹已收入《陕西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记》等专著。
编辑:刘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