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缘三部曲(纪实文学)
上部:读书
诗人:郝文鹏
文学总监:阿紫
主编:玫瑰
【题记】退休后,本来想写出自传体长篇小说《书缘三部曲(上中下)》,但因身体欠佳而打消此念,遂将草拟的写作结构提纲精简浓缩后换了个表达方式,写成同题纪实文学《书缘三部曲(上中下)》(大约1万2千字),即“上部:读书”(5千字)、“中部:教书”(6千字)和“下部:著书”(1千字),并投送在网上,供文友和读者分享。

(1)
我出生在一个穷山沟,即桐花沟大队一小队。背靠一道岭,面对的还是一道岭。村子坐落在一个大平台上,台前有一条自东向西、拱北绕南的小河。
穷人的孩子早熟。小时候,当我看到左邻右舍的小伙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的时候,就在父母面前嚷嚷着也要跟他们一样去上学。但因家大人多、经济拮据,兄弟姐妹上学得按年龄大小排队,所以我上学的要求总被父母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或借口而拒绝……
一晃,我10岁了!我想,我再不上学读书学校就会嫌我年龄太大不让我入学了。于是,10岁那年的春节过后,我灵机一动,从光棍伯父那里要了些学费,跟着比我年龄小的小朋友一起去初小(小学复式班教学点一二三年级)报名上学了。就这样,父母很无奈,只好顺其自然地让我踏上了上学读书之路。
很幸运,我在初小遇上了我的恩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科任老师兼班主任郝先生。他并未嫌我是个大龄儿童,因为我听老师的话又勤奋好学,他每次布置的作业我都能如期完成,而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不幸的是,到了第二年即小二开学时,我辍学了——当时刚过完年,家里的食材所剩无几,留给大哥和弟弟妹妹度日月,父母带着我和二哥到河北(即渭河以北)去乞讨。一月过后,我们要了些米面以及其它多种多样食材才返回家中。
再去初小上学时,郝先生并没有批评我随意辍学,只是让我继续上小二,落下的课程他抽空给我一对一、面对面地讲解和辅导……于是,我很快赶上了各科进度,而且每次考试各科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到了小三的时候,郝先生让我当上了班长和红小兵中队长,并让我坚持每天利用早读时间给全班同学领读“老三篇”(即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另外,那一年逢“六.一”儿童节和国庆节,整个桐花沟大队的三个初小和高小先后两次聚会开展庆祝活动时,他推荐我让我代表三个初小的所有学生登台作节庆主题表态发言……一口流利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声情并茂的台风惊艳全场,赢得阵阵掌声!
正因为有郝先生的特别偏爱和培育,我以升学考试各科成绩第一和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考上了高小!

(2)
桐花沟大队有六个小队,我上的初小在六队周家庄,位于一队对门岭上,而高小四五年级在对门岭上东南大约两华里的黄家庄,即桐花沟五队。
由于我在桐花沟大队三个初小所有学生中的突出表现,成了周边远近闻名的好学生。上了高小四年级自然而然地得到班主任的偏爱和重用,被任命为班长。每次考试我的各科成绩仍然遥遥领先。于是,引起了高小校长李涛老师的关注和抬举。
李涛老师找我那位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李锁谈话,让我“跳级”——在四年级只读个上学期,然后接着读五年级的下学期,期满后考初中。于是,两个李老师发生了矛盾冲突——李锁老师不想让我“跳级”,怕影响我以后的学业和前程,而李涛校长执意要让我“跳级”,理由是我在同级学生中年龄偏大,根据以往的学习情况推断课程再重些也能拿得下。结果两人来了个一起去家访,让我父亲做主,而父亲又把做主权推给我,最终我同意“跳级”才化解了两位老师的矛盾。
就这样,在小四只学了上学期就接着学小五的下学期后,按着参加小学毕业升学考试。其间每次考试的成绩依然出类拔萃,令人惊叹。结果还是很顺利地考上了初中。
其实两位老师的心我能理解,他们都很真诚和善良,都是为了我好……
正是因为我在桐花沟小学遇到了三位恩师,即初小的郝老师和高小的两位李老师,才使我有了上学读书、立志成才的勇气和希望!

(3)
从初中到高中,四年间恰逢贯彻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因此,我几乎每周都要参加集体劳动或活动。
由于没钱住校和上灶,我成了走读生,常回家吃饭与住宿,难免有迟到早退现象而不被班主任看好。另外,家大人多,我常常寄宿在光棍伯父家。伯父就有机会给我讲他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并把他跟战友在一起的合影以及奖章或纪念章拿出来让我看。他还趁机教育我说:孩子,你听伯给你讲!伯小时候只念过一年私塾,文化程度太低,要是高一点我也不至于退役回家务农,还当了一辈子光棍……据说,你的书念的很好,在咱桐花沟村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尖子生。今后无论是念初中还是念高中,都要好好念。只有好好念书,将来才能见大世面、干大事、赚大钱,还能吃香的喝辣的、光宗耀祖。
我说:伯父,感谢您供教我读完了小学!请您放心,我会好好读书的,因为我认为读书是我走出这个穷山沟的唯一路径!
伯父觉得我是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好孩子,当着我的面树起了自己的大母指,表示赞赏。
不过,从初中到高中两个学段,尽管我一直都很勤奋很努力,但由于好学上进的学生特别多、竞争力特别强,加上我经常忍饥挨饿、营养跟不上,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另外成了走读生以后学习时间不够用,所以只有数学、语文、政治三门课能学到其他同学前边,而其它课尤其是物理与化学则赶不上,只是依然“赫赫有名”罢了。
我的钢笔字写的好,班主任就让我当板报组的组长带头出板报,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上高中时,正值交白卷的张铁生和敢于挑战老师的黄帅风靡一时,所以不学无术、调皮捣蛋的学生反而被看好,而像我这类只顾埋头读书、不抬头看“路”的学生却被扣上了“白专道路”的大帽子,压得我抬不起头。不过当时我在想:不管是什么白砖(谐音“专”)还是什么黑砖或红砖,只要能砌墙就都是好砖。言外之意,也就是说,我总觉得既然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否则就失去了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好在高中毕业那年,党和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才有幸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考前患过病而影响了考试成绩,结果落榜了,没有考上大学——能考上中专,但我填报考志愿时只填写了大学意向,也未填“服从分配”;当时中考高考是“一条龙”,即一次性考试,先录大学生,再录中专生。

(4)
高考落榜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耻辱,让我无颜面对自己的父母以及父老乡亲,因为自己毕竟是滋水县东川一带出类拔萃的高材生。
当高考成绩和大学中专录取分数线相继公布、我知道自己已无缘上大学或中专以后,趁天黑人不注意跑到伯父家问他要了几十块钱作为生活费,立即离家出走!
当天晚上躲在一同学家,第二天乘车进县城,过上了漂泊流浪的生活……
我时不时地在想:命运啊命运,你为什么要捉弄一个有志气的穷孩子?我不相信我考不上学!如果再补习一年参加高考,在填报志愿时谨慎一点,把大学和中专都填上,并写上“服从分配”,那么我一定会被有关学校录取,哪怕上个中专或中师也行。
就这样,我做好了补习应考的思想准备。到了开学前一周时,我偷偷摸摸回到家见到父亲。不用我开口说话,父亲就明白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语重心长地开导我:胜败乃兵家常事。考场如战场,既要蔑视又要重视。我相信你再通过一年的补考,就一定能继续上学读书,跳出咱这个穷山沟,实现你的人生理想!
听完父亲的一席话,我没有说话,只是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我接过父亲给我的五百块钱,擦干眼泪,背上父母早已给我准备好的铺盖卷,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乘车去距离家乡四十多华里的县城。
到了县城,我想在重点高中“北关中学”补习,但我的高考总成绩距离该校的补习录生分数线还差10多分。这该怎么办?
正在我忐忑不安、举步维艰之际,在县城北街遇到了我的老同学柳雄。我和他商谈后,他机智而灵活地说:是这样,我可以帮你进北关中学补习,关键看你有没有胆量?
我问他:此话咋讲?请明示!
他说:我的高考成绩,既够北关补习的录生分数线,也够城关……我昨天已在北关报到交费,只是没有到班主任那注册,你可以“冒名顶替”呀!
我灵机一动,果断地说:这个办法好!我有这个胆量!
言罢,我接过他手中的交费收据,把交费钱如数奉还给他:你把钱拿上,赶快到城关中学报到补习!
他说:好!一言为定!你去北关找班主任注册!
当天下午,到了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时候,我闯进北关中学的校门。门卫拦住我:下班了!你找谁?
我找补习班的班主任注册!
那你到校园中间那栋楼一楼的会议大厅去找,他的办公室门外贴着“补习生注册处”。
好!谢谢!
就这样,我拿着柳雄的补习交费收据找到班主任,注了册并交了班费。第二天一大早,我坐在了补习班的教室……
幸运的是,到了第二学期,学校把补习班的班主任换了,换的是刚从我的母校玉山高中调来的曾给我带过政治课的政治教师李瞻。
我闻讯后赶快到他办公室去,如实地报告了我“冒名顶替”在补习的有关事宜。他除了赞赏我的胆略以外,立即改写了以往有关表册上的姓名,并嘱咐我:在北关,这件事,你知我知,别给校内任何人讲!将来参加高考填写档案时换上你的真名!
真是天助我也!
……
经过一年的补习和努力,我考上了“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

(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师,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中师,两年制毕业——从高考生中录取培养,另一种是初中师,三年制毕业——从中考生中录取培养。我上的“蒲师”属于前一种。
初来乍到,我觉得蒲师的校舍环境以及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好。无奈之下,只能“入乡随俗”,适应为盼!
两年的蒲师学习和生活,匆忙又紧张。不过我的学习兴趣发生了改变——不再热衷于“数理化”,而钟情于“语政史”,特别是“语文阅读与写作”,当然还有专业必修课即“教育心理学”。
感兴趣的就好好学,学出好成绩;不感兴趣的只要考试及格过关即可。
于是,我利用节假日,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鲁迅的《阿Q正传》,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于连的《红与黑》……并一一写出读书笔记。与此同时还练习搞创作,写童话,写自由诗,并把写成的作品投寄到陕西《延河》杂志社,得到了编审的回复和鼓励!

作者简介——
郝文鹏,笔名超然,男,生于1959年10月14日,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桐花沟村人。中文大专学历,从教36年——做过初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团总支书记以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公王校报》主编近16年,后又从事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近20年。
从上学读书到教书育人再到退休闲居在家,一直以来爱好文学与写作近50年,其中真正进入创作状态的只有10多年,作品涉及诗词歌赋、散文、小说、评论,结集出版的著作是文学作品综合集《文苑撷趣》(2014年.西安出版社出版),其中有部分作品曾发表在纸刊《蓝田文学》《镐京文化》《陕西文学界》《延河》等。近几年又活跃在网络文学平台,创作并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约百万字。
现为“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和文学理事、《中外经典文学艺术》签约作家、“华夏文学艺术网”文学顾问、“华夏精短文学学会”认证会员及其北京分会文学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
曾有四首诗即《为新时代的领路人而歌》《巾帼才女堪礼赞》《悟道“阿富汗局势突变”》《但愿世界充满爱》依次荣获2021年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全球中华杯冠军”、“全球名家名人星光榜冠军”、“时光文学名家名人星光榜冠军”、“全球华语杯冠军”,散文《怀念母亲》荣获“全球中华诗圣杯杰出文学奖”;有一部中篇小说《舞出人生》在《西北.大秦文学》微刊分10多次连载,有两首歌词即《东方有一条龙》《这就是咱俩理想的爱恋》被音乐人制作成歌曲、在五大歌网发行。
最高荣誉称号有:被“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授予“五大院士文化大使”,被《中外经典文学艺术》授予“新世纪20年最具影响力中华精英诗人”,被《中国燕京文艺》授予“2021年度文化艺术首席精英人物”。


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申请
凡在文学领域中有一定成就,通过申请填写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 申请表,姓名、笔名,作者简介.作品名称发过来。作品古诗词8-10首或者现代诗词5首、并附清晰的正里面照片一张,经国家一级、二级作家组审稿通过,批准为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
颁发蓝色烫金皮质会员证及水晶相框认证书(照片中国诗人作家网统一制作蓝底证件照)。作品同时收藏(个人图书馆世界诗歌作协),百度同步!以彰显权威及荣耀!
申请认证联系主席玫瑰:13665752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