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范丈夫
文/马杰年
在东营市胜安小区的广场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用轮椅推着他瘫痪多年的老伴,在广场上遛弯,广场上还时不时的传来他们欢乐的笑声,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恩爱有加。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交口称赞,人们都称他为模范丈夫。

这位老人姓崔,黑龙江人,2009年在东营市第二五金厂退休,退休前任该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在他退休的第二个月,他老伴突发脑梗,送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从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语言、行动均受阻,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们工作忙,只能隔三差五的来照顾一下母亲,尽尽孝心,这给一向不善理家的老崔在生活上带来了很大困难。一开始,老崔待老伴非常体贴,烧火做饭,给老伴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洗头、洗脚、洗澡,照顾的无微不致。每天陪老伴在广场学走路,老伴右手拄着一根三脚防滑拐杖,自己不能行走。老崔想了一个帮老伴学走路的办法,在老伴左脚上绑了一根带子,他一手扶着老伴的肩膀,一手提着带子帮她往前迈步,老伴拄着拐杖让右脚吃力的跟上来,这样一步一步的学习走路。天天不间断的蹒跚而行。人们常说的一句谚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可这句话在老崔身上却没有得到应验。大半年过去了,练习不见一点效果,反而使老伴造成膝关节积液。送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后再也没做任何形式的康复训练,到现在为止整整十三年了,每天坐在轮椅里重复着三点一线。即三点:卧室、厨房、卫生间;一线:来回去小区广场、菜市场这条路线。十三年光景匆匆而过。

十三年的磨难,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老崔那火爆脾气早已被磨得无棱无角,性格变得平和了许多。但在忙碌劳累时,有时控制不住,偶尔也发点小脾气,但转念一想,她是个有病的人啊,到了这一地步,她的情感是脆弱的,更需要亲人的抚慰、关爱。特别是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老伴。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儿”,这话一点儿不假。在这方面,老崔表现的特别突出,对老伴的生活起居,真是无微不至,关怀有加,堪称模范丈夫。
人们在街头巷尾一谈起老崔,都竖起大拇指,夸奖老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模范丈夫。他的事迹虽微不足道,但它却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这一主旋律中,一个美丽的音符。这一凡人之举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影响更多家庭尊老敬老,向善向美,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022年7月5日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