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芳”为何“新雅”?
文/常刚
今年高考语文甲卷作文题是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后,众人为园子桥上的亭子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沁芳”为何“新雅”?我觉得曹雪芹有几个意思:
一是贾宝玉的“新雅”。大观园是为迎接贾妃省亲修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山水花木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题额题匾,画龙点睛,方能显示贾府“诗书簪缨”世族之家。贾政是贾妃的父亲,是贾家目前最有身份的人物,由贾政题名,最恰当不过。所以,贾政带领一帮附庸风雅清客,进园察看。恰逢贾宝玉,便命宝玉同往。在一大帮俗不可耐的政客和清客当中,贾宝玉超凡脱俗,外秀慧中,清雅绝尘。园中题名无不独具慧眼,灵气洋溢。如“曲径通幽”、“有凤来仪”、“杏廉在望”等,都别具一格,妙笔生花。用贾政等清客来衬托贾宝玉,是曹雪芹的独匠神笔。

二是大观园亭题名的“清雅”。亭子依桥而建,依水而居,花木相映。题名“翼然”,直接移用《醉翁亭记》的词句,虽然点出亭子特色,但体现不出大观园的正体风貌;题名“泻玉”,借鉴化用,只能点出亭子泉水的特点。贾宝玉认为应题名“沁芳”,既体现了亭子“压水而成”,又反衬了花木的鲜艳。“沁”字有“渗透”的意思,反映事物的美好,如成语,“沁人心扉”,词牌“沁园春”等。“沁芳”是亭子建在临水照花之处,情景独创的神来之笔。
三是暗示贾妃(贾元春)的“清雅”。贾元春是贾政的女儿,被选入宫,“进封贤德妃”,尊宠无比。但贾妃内心深处,仍不失“清雅”。游大观园,感叹“太奢华了”!以后不许再造这样的园子。贾妃关心姊妹们的学习,一一点评姐妹们的诗作。尤其对贾宝玉更是关怀备至,希望贾宝玉不断“益进”。与贾母、王夫人会面,竟说,“当初把我送到见不得人处”。可见,贾元春虽处皇宫,地位尊贵,但仍渴望平常百姓人家的生活,不失女儿家的清纯。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也体现了贾政对贾宝玉父子深情。贾政希望儿子“雏凤清于老凤声”,光宗耀祖,贾政看到贾宝玉题名不俗,思维敏捷,表面严厉,内心喜悦,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伟大的著作,每个章回,每个情节,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作者简介
常刚,男,1960年5月生人,中共党员,原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教师。现已退休,黑龙江省特级教师,黑龙江省正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