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最美师魂覃东荣操劳过度,于1993年7月27日倒在了调查师生受灾情况的路上。因公负伤致残住院,三年后的6月1日儿童节,年仅58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讲台。在巍峨高耸望军岩山脚下的张家界市教字垭镇七家坪村,前来送行的乡亲、老师、学生、村支两委、镇完小及镇联校、镇政府、教育办、区教育局领导无不悲恸。天地为之动容,青山为之低头,溪河为之呜咽。
在最美师魂覃东荣离世后,湖南报告文学作家向晏漪被他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历经艰辛,深入挖掘“拐杖校长”覃东荣的生平故事。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湖南省原副省长李友志欣然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图书长篇报告文学《红烛》作序。
近日捧读,仍觉文章酣畅淋漓,事迹感人至深,主旋律激人心跳。
最美师魂
覃东荣虽然离开我们26年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就是一颗不灭的火种,用永葆赤子之心的不灭灵魂照亮新时代,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点燃新时代的希望。星星火种,成燎原之势。他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观、学习的积极、工作的激情。为我们奔向梦想、实现梦想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品格照亮新时代
1973年初夏的一天,山洪爆发,小河暴涨。时任大庸县兴隆公社甘溪峪小学校长的覃东荣带领老师们护送学生过河,一名学生从独木桥上不慎滑落。覃东荣听到呼救声疾步跑来,情况危急来不及多想,合衣从三丈多高的独木桥上跳入激流中救学生,他一手托着学生,一手拼命向岸边划游。学生得救了,而他的左腿在汹涌的洪水里救学生时撞击到乱石上,沦为终身残疾,正直盛年的他只好以拐杖为伴。乡民们亲切称他为“拐杖校长”。
作为一名山区小学校长,覃东荣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为教书育人而不计个人得失。在最美师魂覃东荣的笔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个人是人类中的一滴水,人类是万物中的一滴水。我只是在山区教育事业中起到些许作用,和很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比起来,我算不了什么……,也许这就是最美师魂覃东荣的品格。他的品格是那么的高尚,做人是那么的低调。这是他能够不断成熟、壮大、星火燎原的原因吧。
汇聚新时代发展的主流,让先进人物光芒更加灿烂。最美师魂覃东荣为山区教育发展而忘我、为传业授道而无我、为大我而弃小我,寻找小我与事业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人生最大的同心圆,为山区教育事业进步而努力奋斗,让品格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光芒温暖新时代
在那个艰苦年代,最美师魂覃东荣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自己家里有三个儿女上学,一个读高中,两个读小学,靠覃东荣一个人不到200元的工资养活。在自家尚且没解决温饱的情况下,他却收留6名失学的特困儿童,供他们读书。覃东荣几乎借钱每两周让收留的六个孩子吃餐肉,而读高中的自家长子每餐吃的是没油水的菜,每晚起夜3次小便落下病根。覃东荣说:“我什么也不图,为的是不让孩子失学,孩子不能没文化,虽然我家穷,但再穷再苦,砸锅卖铁,我也要想办法把他们送到初中毕业。”
最美师魂覃东荣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名管理工作者,他能够率先垂范,创新实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教师的品格,彰显了党员教师的风采。覃东荣为人谦虚,乐于为老师和学生服务。为了确保山区小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他经常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感染了他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在学生的心中,他是一位好老师;在老师的心里,他是一位好同事;在老百姓的心田,他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好校长。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校长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国家的希望!正是他们的努力和行动,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让尊师重教更加蔚然成风。
师德感染新时代
教师要“为人师表”。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杨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希望。最美师魂覃东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他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爱校如家,关心留守儿童,争当“爱心校长”,帮助穷困孩子,嘘寒问暖,处处关怀学生。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最美师魂覃东荣身上体现出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核心,高尚的师德是赢得社会尊重的基础。近年来,我们身边涌现出了像最美师魂覃东荣这样的一批批优秀教师的楷模。新时代教师要向他们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最美师魂覃东荣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时代重任。最美师魂覃东荣的教育典范精神引领新时代,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精神砥砺新时代
作为山区教育的骨干教师、最美师魂覃东荣,一直承担主要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具体工作中,他不仅态度端正,而且勤勤恳恳。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都精心设计课件,掌握好教学节奏,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实现其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国人心里,“老黄牛”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为民者的缩影;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旗帜。因此,人们习惯于把那些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尤其在基层一线不计得失、默默无闻的同志誉为“老黄牛”。从最美师魂覃东荣身上,人们可以感悟到正义与担当的追求,感悟到开拓和创新的精神,感悟到忠诚和实干的作风。
发扬“老黄牛精神”,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美好的理想,能使人精神振奋,使人生充满意义。反之,就会使人迷失方向、消沉,甚至坠入歧途。所以,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老黄牛”精神激励自己,时刻做到对党忠诚,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人民教师的政治本色。
最美师魂覃东荣的日记里记着:“是牛就不要误春,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我们吃的是国家的俸禄,拿的是人民的血汗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孩子。”我们要认真学习最美师魂覃东荣“牛”的品格,发扬最美师魂覃东荣“牛”的精神,像最美师魂覃东荣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真正使“老黄牛”精神体现在情倾学生、心系教育、无声奉献的具体行动中去。
(作者系湖南《决策参考》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