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闻文友汪天钊去世,有点不敢相信。我事先没有一点儿他生病的消息。这得怪我。这几年被单位的事情缠身,文学圈内的活动参加得少,对文学圈内许多人和事关心不够,消息难免闭塞。我很希望汪天钊去世的消息是讹传,等来的结果却是真的,非常痛心,非常遗憾。我知道事已至此,怎样也挽不回他远去的脚步,就像我曾经声嘶竭力地哭喊着我的亲人,我怎么也叫不回他们一样,我必须得接受这让人心痛的事实。
有的人活着,犹如死去。有的人死去,他却仍然活着。汪天钊是后者。他曾写下的那一篇篇散文,被文友们翻出来再阅读、再回味、再转发、再被阅读……他的散文、他的语言,替他活着,并且,可能有更多本来不认识的人通过他留下的或发表或没正式发表过的那些散文而认识他。这个世界,仍然会有汪天钊这个名字被时时提及。
问询得知,汪天钊是得了肺腺癌,治疗无效。想起了他写下的那篇《三十三层楼盘下的回响》。因我多年从事房地产工作,对施工工地非常熟悉,初读到这篇文章时,对文中的内容感悟颇深。对他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能静心享受独处、享受写文的快乐,并陶醉在其中,深深佩服。他经济条件也许不如许多人,但他不甘于命运安排的精神高度,已是许多人不能及,包括我。我在内心里曾把他视为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把他的事迹、散文,推荐给过我的朋友,希望我的朋友同我一样,能通过他的处境和精神,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哪怕些许的向好改变。 可是,他竟然不辞而别去了!是不是因为长期在工地看仓库,灰尘很大,或对健康有影响,不得而知,猜测也无益,唯有为他英年早早抛下老婆、孩子,为他撇下他还没有完成的那一篇篇已打好腹稿的散文而惋惜。
与汪天钊的交往,并不多,对他的了解,除了读过他的数篇散文,仅有的几次见面,应该不会超过五次。只记得,四五年前,部分文友去孟津采风,他去了;两年前,部分文友去游周山公园听孙钦良老师讲解《周山赋》,他去了;洛阳日报洛浦版《洛浦漫步qq群》“同题月赛”线下面对面点评活动,他去参加过一次或两次。仅此!而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极为深刻,话少,朴实,内心丰盈,倔强不屈,善良自尊。
我很遗憾他病时,我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也没有去看望他。依他不愿意麻烦别人,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的自尊,我心里勉强自找着略微的心安。不打扰别人,不被打扰,才是他更本真的内心。也好!没看到他被疾病折磨得瘦骨嶙峋的样子,他的笑容,他高大健硕的样子,永在心中。
逝者已去,活着的,仍要好好活着。我们心痛着生活中失去一位文学好友,也深深祝愿,走向天堂的他,前方的路,全是光明。祝天堂里汪天钊再也不用辛苦劳作,祝看书写文时,再也没有蚊子送上的“红包”,祝他读书时再也不要与灰尘和噪音相伴,也祝他生活优渥,常常能与他人笑语安闲。
收拾下沉重的心情,借用村姑的话说,“他是他笔下的那个‘天降的修行者’,现在,他完成了上苍赋予他的使命,上天交差去了。”
用我幼稚的笔触,录汪天钊《和事草》中的一段文字,算是为他送行:
葱以“和事”入世。和事就是善良、宽容、慈悲;以“辛辣”出世,辛辣就是本色、清醒、独立。
“旱不死的葱”,葱的生命力极强。
来世,就做一根葱吧。
但愿,汪天钊早有来世!

作者简介:李银环,女,从事房地产工作。洛阳作协会员、洛阳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洛阳日报洛浦版《洛浦漫步qq》群管理员之一。业余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洛阳日报、晚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