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浅析虹崇拜与龙神话
作者/赵新洪


小时候常和大人们一起看雨后天晴,天与地之间出现的彩虹,惊喜地喊出“虹了”。(当地人叫酱)用手指时常被大人们阻挡说:“不吉利会长六指”,心里不明白,为什么只能看不能指?大人们总会说:“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其实彩虹是天空空气中含的水气被阳光照后折射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古代人对这一现象还没有科学的认识。把虹作为天神的显现迷信尊崇。其实,人们尊敬彩虹是有着沉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民俗传统因素的。

常在电视和刊物中见到刊载关于出土古代陶器、玉器、虹与龙的文物和古代虹崇拜与龙图腾的文章。
为进一步加深对其了解,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今对虹与龙的演化关系作如下浅析:
龙,在封建时代曾长期作为皇权的象征,后人又认为可以作表现我们民族文化特质典型形象。



关于龙的神话起源,学者的雅见并出,诸说纷纭,经过对一些文物资料和出土的古代文物进行研究考察,发现人们对龙的尊崇与远古虹崇拜有着密切关系。

龙,是传说中的水神,可兴水可止水,从远古传说时代的共工神话、鲧禹神话与洪水相联系的世纪中,都可看到与龙有关系的内容。

山东嘉祥汉像石有趋向于虹的龙图形。龙身高拱凌空,两首分别垂地,画面有雷公雨师行云。

沂水画像石类似画面中的龙则更接近于虹的形态。龙双头低垂,张口喷水,以象降雨之状,弧形龙体与虹的角半径一致,均为42度。

而甲骨文中虹的字形,正与汉代画像石中这种龙的形式相仿。年代更早的有关文物资料中,列举了许多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的玉璜。璜,是最早出现的礼器之一,体现了远古人的某些观念。在《说文、玉部》中:“璜、半壁也”。其形式显然仿象璜天的虹。安徽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玉器中的璜,两端也刻成龙首状。辽宁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龙首璜”形玉饰,是同类玉刻中最早的作品。还有许多两端未雕龙首的璜,应该都是这种“双龙首”璜的简化形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璜虽然只在一端制成龙首形,也可体现龙与虹的某种关联。


这些仿像虹的形式屈拱图形,所表现的或许正是治水之神共工的儿子“句龙”,句即弯曲。根据《山海经》所载的传说:共工又称作相繇的臣属,“蛇身自环”。自环、意义当接近于“句”。汉代的画像中还多见所谓“交龙”图形,双龙紧相缠绕两头分别垂下,龙身结成拱起的弧形。这画面应也与句龙传说有关。鲧有“化为黄龙”的传说。从音韵学角度考察,“鲧”接近“共工”的合音。而“工”与“虹”音同。“共”则通“拱”。传说治水成功的鲧的儿子禹,是夏王朝的创立者。顾颉刚先生早已指出“禹”与“虫”有关。此处之“虫”仅是传指蛇。如《说文》虹、蝃蝀【di.dong】也,状似虫段玉载注:虫本作蟲,今正,虫者它也。虹似它,故字从虫,它即蛇。禹的神话中有“黄龙负舟”之说。禹最著名的治水工程也号曰“龙门”。“共工一句龙(后土)”与“鲧一禹”两组治水神话有极其相似之处,当时这些不足中,大约都盛行对雨后横天、状似飞腾的龙蛇的虹的崇拜。


由于对空中水滴密集被阳光照射形成于天的拱弧形彩带的奇异自然现象的无知,于是便赋予其神秘性的意义。


据《汉书天文志》载“蜺”(虹霓)与日、月蚀、彗星飞流,迅雷妖风,怪云变气等同属灾异之象,都是“阴阳之精”。虹有事还被看做至凶之象。另外虹又往往作为吉兆或祥瑞之征。许多民族都有虹崇拜的观念。一方面虹被人们认为“神灵之桥”、“天之桥”而产生的崇拜心理;另一方面又存在不需要手指的禁忌。古人对虹怀有敬畏之心的类似观念,《诗经》中就有“蝃蝀在东,莫之取指”的诗句。蝃蝀是虹的别名。龙蛇的形象就是横于云际的虹。从而形成了华夏民族神话系统中作为“至上神”的龙与虹崇拜的关系。

《说文》中说“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五得志》“帝尝春夏成龙”。龙和虹出现的季节是一致的。从而在家乡仍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这天不动碾磨等轧研之具,怕伤之龙神。《潜夫论五德志》说:皇帝因雷电而生,“其相龙颜”虞禹则是“见大虹意感而生”。而颛顼神话中也有“乘龙而至四海”的传说。刘向《九叹》:“征九神于回极兮,见虹采以招指”。虹有指糜八方征九天的神力,应是至高的主神象征。《太平御览》引《史记》谓夏后启“乘龙以登于天”,《山海经》中四方之神祝融、薅收、句芒、禺疆也都有“乘两龙”的传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关于虹的占文土方绘有表现虹的图像,均未脊拱的龙。其中被称作双虹的图形,图形正体现传说中一雄一雌的虹蜺。资料中这种表现双虹的双龙图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神“乘两龙神话”的由来。

虹多出于夏季。夏、作为中原地区曾强盛一时的部族的称谓,作为黄河流域文明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名号,很可能也与当时人们意识中的虹崇拜有关。在安徽泗县、五河一带,西汉时有县志称虹夏丘、龙亢,后世往往并作一县。夏丘,相传尧封禹为夏伯,邑于此。邻近又有女娲神话有关的娲水。这一事实,可能帮助学者们探索华夏文化渊源与龙的神话以及虹崇拜的关系。

华夏文明的最初奠基,是以中原农业的早期发展为条件的。农作物收获的丰欠,直接决定于雨量是否适度,而或涝水、或干旱,夏季是关键季节。因此形成了对于夏季每每与雷雨并出的虹的崇拜观念,于是便产生了主持晴雨天象而形体如长虹横跨天穹的龙神话。

文中图片由作者赵新洪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