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小说连播
《狼 烟》第九章
演播/京郊醉翁
齐老太太去世,梅姑娘跟兄嫂一起生活。齐柏年比她年长十六岁,齐夫人更比她大二十二岁,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兄嫂更是疼爱她。后来,齐柏年为她挑选了一位品学极高的青年才子;谁想红颜薄命,嫁过去没有几年,那位才子不幸身亡,梅姑娘带著孤儿菖蒲回到了娘家。齐柏年夫妇十分悲痛,觉得一生对不起小妹,也负罪于九泉之下的老母。这时候,齐柏年已经有了一点家产,就写下文书,将全部财产归于梅姑娘所有。
二十年过去,小菖蒲已经是二十几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而当年二十几岁的梅姑娘,也已经是年过半百的梅姑奶奶了。梅姑奶奶幽居后院,每日浇浇花,看看书,写写字,画松、竹、梅、莲,很少抛头露面;她的字如其人,画如其人,风骨峻秀,品格清高。
菖蒲快步走进后院的小门,大喊著:“娘,我回来啦!”梅姑奶奶闻声从屋裡走出来,身穿飘飘然的白绸衫和黑绸裤,手拿一柄缟素团扇,神态端庄深沉,恬静优雅。“啊,又长高了!”梅姑奶奶微笑著,“学问呢?”“明天再请您『殿试』!”菖蒲压低声音、神秘地说:“娘,您猜我遇见谁啦?”“谁?”“您最喜欢的人,常常挂念的人。”菖蒲望著母亲的眼睛。
梅姑奶奶的眸子一亮:“难道是她?”“她又是谁?” 菖蒲明知故问。“是你芳婠儿姐姐?”“娘真料事如神!”菖蒲笑了。“她跟夏竞雄先生秘密住在北平香山,约我在颐和园见了面。”“对你必定有所教诲吧。”梅姑奶奶欣喜地问道。“训导甚多,大受教益。”菖蒲兴奋地说,“夏先生还让我给舅舅捎来一封长信,希望将学校办成训练抗日战士的地方。”“快给你舅舅送去!”梅姑奶奶催道。
“今天下午,殷县长带来三封电报,听说倭寇兵犯北平城,战事吃紧,你舅舅十分心焦。”“唉呀!”菖蒲全身像著了火。“昨天夜晚火车经过卢沟桥,走出二三十里,隐隐约约听见槍炮声,原来是日军发动了战事。”
菖蒲扭头就走,忽然又转过身,说:“娘,我在路上结识了几个人,其中有个跑马戏的女孩子,不但有很高的技艺,而且有很好的人品,您愿见一见她吗?”“请她来吧!”梅姑奶奶说,“常妈,跟菖蒲去。”
菖蒲和常妈来到外院,只见柳黄鹂儿正调拌芝麻酱,切黄瓜丝儿,给大伙儿抻游丝面吃。“对不起各位!”菖蒲连连说,“仓促之间,只有粗茶淡饭,先吃一顿吧!明天再设宴招待。”“公子,您太礼重了!”熊大力和柳摇金捧碗过头,感激地说。
菖蒲向柳黄鹂儿走过去,笑著说:“姑娘,我母亲想见见你,你跟常妈走一趟。”“姑奶奶赏脸,黄鹂儿快去!”柳摇金高兴地说。“我……我……”柳黄鹂儿背转身,“我不敢,我见不起。”“去吧,黄鹂儿!我母亲会喜欢你的。”柳黄鹂儿瞟了他一眼,脸上飞红,低著头跟常妈走了。
正院五间正房,三间藏书,一间客厅,一间书房。灯光下齐柏年正审阅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毕业班的期末考卷;他一生主张贯彻始终,所以亲自掌管这两个班。
门声一响,菖蒲还没有来得及问好,齐柏年便心急地问道:“你可知道,北平城下已经燃起战火? 菖蒲在舅舅面前坐下来,说:“夏竞雄先生跟我谈话之后,我也就不感到意外了。”“你见到了夏竞雄!”齐柏年喜出望外。“也见到了芳婠儿姐姐。”说著,菖蒲把芳婠儿给他的纸卷递过去,“这是夏竞雄先生给您的长信和共产党的几份文件。”
齐柏年急不可待地打开长信,捧读起来。但是,看完之后,却把长信拍在案上,气恼地说:“流了那麽多血,死了那麽多人,怎麽还想跟蒋介石合作?”“您不同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这只不过是共产党一厢情愿。蒋介石如果有丝毫抗日之心,也就不会将东北四省拱手让给倭寇,继而又接连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那麽,您也就不接受他在信中的主张?”菖蒲失望地问道。“把日知中学办成抗日学校,我愿意的。”齐柏年又拿起夏竞雄的信来看,“而且欢迎他来担任校长。”“他一时还不能到萍水来,还得我们先自己动手。”菖蒲又兴奋起来。
“我想,抗日学校录取新生,主要招收有胆量、有强力的热血青年,不必计较文字上的学识。我还打算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应该有所作为。”“还应该成立各界救国会。”“我来出面。”“办小报,进行街头讲演,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都很好!”齐柏年笑著,“等你办完喜事,立即著手筹备。”“当此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我不想结婚了!”菖蒲突然说。“那怎麽行?齐柏年脸一沉,“兵慌马乱,凤钗是咱家的人,岂能置之其娘家而不顾?” “你明天早起,就去拜望你的岳父岳母,言语不可失礼。”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张明(京郊醉翁)1947年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入伍成为戈壁大漠上早期执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的普通战士。现为航天老兵组成的胡杨魂艺术团团长。数十年来,曾先后从事基层党的政治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管理工作,并出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专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主办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报刊,多次参加我国自主品牌计算机研发的鉴定工作。数十年来,作为散文诗歌写作编辑等文字工作和诵读的爱好者多次参加公益演出活动以及朗诵艺术培训工作。诵读作品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散文】以及当代刘绍棠、老舍、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著名作家诗文以及自撰诗文作品【老枣树】【通惠河情缘】【天边那片胡杨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