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12)
诗║李耀文
第五章~第十七节
淝水秦晋大交战
草木皆兵史话传


王猛辅前秦,苻坚坐龙庭。❶
君臣一条心,北方得一统;
公元三八三,苻坚要南征。
群臣极劝阻,认为机不成。
苻坚不听谏,亲自率雄兵。
大军一百万,南下把晋征;
此时之东晋,宰相掌朝政。
将相同心力,政治亦清明。
宰相名谢安,精明又忠诚。
突闻秦南下,谢安很震惊。
速派弟谢石,北上抗秦兵。❷
征讨大都督,谢石受御封。
八万北府兵,谢石来统领;
苻坚误认为,东晋将无能。
甩下大部队,亲领八千兵。
快马紧加鞭,赶到寿阳城。
派降将朱序,进入晋兵营。
企图劝晋降,不料泄军情。
谢石知情后,摆阵又布兵。
首战晋军胜,歼秦兵万名。
初战得胜后,晋军士气增。
谢石率大军,进至淝水东。
驻扎八公山,寻机歼秦兵。
两军相对峙,隔岸列阵营;
苻坚登城楼,居高察敌情。
晋军勤操练,队伍很严整。
又见八公山,风吹草木动。
以为是晋军,草木皆是兵。
漫山又遍野,兵多数不清。
苻坚面失色,步乱心内惊。
下令严看守,防敌突袭城;
谢石见秦军,沿水列守兵。
扎营兵不动,久驻不进攻。
传信给苻坚,请将战地腾。
让晋军过江,然后决雌雄;
苻坚心暗喜,妙计胸中生:
晋军至江心,突然发进攻。
兵将无提防,消灭大江中。
遂撤三十里,立即传号令;
秦兵受压迫,早已厌战争。
此番一撤退,再也不前行。
队伍即涣散,士兵令不听;
过江之晋军,一片喊杀声。
趁着秦军乱,砍杀不留情。
秦主将苻融,乱中殒性命。
兵溃不成军,晋追逞威风。
方圆三十里,遍野秦尸横。
苻坚中流箭,逃至洛阳城。
残军剩十万,九死存一生;
淝水之战后,前秦损失重。
众叛又亲离,风雨飘摇中。
北方再分裂,混战久不停。
东晋获胜利,南方遂稳定。
注:❶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君王。
苻坚极度崇尚汉文化,在位时期,先是诛杀暴君苻生,后励精图治,开凿泾水渠,重用王猛、邓羌、苻雅、杨安、朱肜、苻融等人,实行汉化改革,得以集权中央,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促进文教发展与民族融合,推动五胡汉化进程,对汉文化的延续有所贡献。心怀“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之志,广施仁政,打压豪强,减刑免租,抚恤鳏寡,从谏如流,毕生以消除民族矛盾为己任,各族百姓对苻坚十分地爱戴。随着国力日渐强盛,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诸国,降服蛮夷,使饱受战乱的华北再度恢复生机,攻占东晋的川蜀、襄阳等地,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又遣吕光征服西域诸国,开拓五胡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苻坚未有一次屠城暴行。
建元十九年,发动淝水之战,意图消灭东晋,结束乱世。最终败给东晋谢石率领的北府兵,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陷入混乱局面。
建元二十一年,为后秦主姚苌所害,临死前面不改色,姚苌逼迫其交出传国玉玺,苻坚言已将玉玺送晋国,誓死不让玉玺落入羌人之手,最终被姚苌缢死于新平寺,终年四十八岁。身后被三个国家共同追封谥号,尊上谥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壮烈天王,庙号世祖。
❷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
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谢石以征虏将军兼假节、征讨大都督,统领谢玄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军。以功迁任中军将军、尚书令,进封南康郡公。太元十年(385年),升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更进开府仪同三司。






